王桂贤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是立足于黑人社会和现实生活,在内容和叙述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从生态女性主义入手,分析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基于父权制压迫下的女性反抗,使其重新回归于大自然的拥抱,最终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对人类生存发展形成严重威胁,包括土地沙漠化、能源枯竭、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改造和利用,才使人与自然相处出现不和谐因素,影响和危害人类生活与健康。因此,生态危机已对人类形成警示,继续破坏环境必然遭到报复,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托妮·莫里森作为具有强烈种族与性别观念的美国作家,敏锐感受到女性受到的伤害,以及自然环境破坏之间的相似之处,继而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期望探寻和谐相处的方式。莫里森本身为黑人女性作家,她从女性视角出发,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体会种族歧视与父权压迫下黑人女性生活的悲惨。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主题是女性与自然,认为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当今时代,探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解决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然而却在90年代才进入美国文学领域,之后的发展进程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手段和体现形式。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着重思考的问题则是女性与自然环境,且逐渐探寻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与自然歧视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想要实现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则要高度注重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在《所罗门之歌》这部作品中,讲述的则是自然压迫下的女性生活,解析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压迫存在的相似,以此来更好地解决自然危机与生态危机问题。要将解放女性作为自然环境保护的结合体,继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充分彰显莫里森的生态女性注意思想和意识,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生态环境均受到了严重损坏,生态失衡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西方女性主义运动浪潮被嫌弃,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压迫、性别歧视以及阶级矛盾,实质上均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女性主义在开放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生态主义相融合,并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的理论。女性生态主义关注的维度主要是女性和生态,注重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重视差异性并尊重多样性,从男女性别视角直击生态问题的本质,将凸显女性社会地位、弘扬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突出生态失衡问题的有效方式。随后,生态女性主义观念逐渐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批判性文学蓬勃发展,与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具有一定差异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将两者紧密结合,认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和文化氛围,是迫使女性和自然长期受到压迫的主要原因。因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性,所以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女性投身于自然环境保护运动,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态危机与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女性概念是基于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下提出的,其含义是被社会压迫的女性与自然生态压迫存在内在关联性。莫里森出生于美国社会,长期受到种族观念的影响,她非常清楚在这一时期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与凌辱,以及人类对生存大自然的损坏。1977年创作的《所罗门之歌》,以及之后创作的《慈悲》,莫里森一直试图搭配种种压迫的根源,也就是父权制的社会和价值观念,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道路。《所罗门之歌》这部作品是从男性视角下,解读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指出在精神层面上女性的优越,通过女性来带动男性,使其幡然醒悟,以这种方式来实现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思想的融合,其主要的内容则是女性与自然,认为女性和自然之间本身则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和亲切感,可以构建十分和谐的相处关系。在《所罗门之歌》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奶娃的姑姑派拉特,作者透过他人的视角对她的描述,没有肚脐、长得像一株大黑树的女士,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拟态自然的撰写,为派拉特赋予自然的象征意义。奶娃的姑姑派拉特出生方式与众不同,是派拉特的妈妈在分娩中死去,所有人都认为她不可能继续活下来,然而她就这样从母亲肚子里,自己爬了出来。但是,派拉特的身体上与其他人有不同,她并没有肚脐眼,肚子上十分平滑,什么都没有,这似乎也在暗示着,派拉特并不是女性孕育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女儿。派拉特的父亲不识字,在他出生以后父亲为其起名字,翻阅圣经后挑了有气势的名字,像生长于大自然。在派拉特小时候,就生活在一个有很多树林、水池、小溪、鱼的地方,派拉特从小到大都没有割舍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本身则代表和象征着大自然。莫里森对奶娃姑姑派拉特的描写,实质上则是他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描写她从小到大的经历、生活,来揭示和体现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在生态女性主义概念中基于女性的生育特征,与大地母亲的角色具有相似性,所以为女性赋予了自然化的特点。在西方文化中对于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贬低,这实质上则是父权制世界观,认为社会的主导应该是男性,他们认定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是高于自然的,因此长期以来均拥有某种优越感,并且强制的对自然实施改造和利用,以此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所以,在体现男权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所罗门之歌》这部文学作品中,奶娃所生长的家庭环境则是十分典型的父权制,父亲迈克始终掌握着家中的各种权利,包括经济以及子女的教育,甚至会做主儿子的工作与女儿的婚姻。在长达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并不重视自己的妻子露丝,甚至对女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仅仅将他们作为自己的附属品以及炫耀的资本。奶娃从小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深深地受到父亲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导致他的思想和行为举止与父亲十分相似。他的姐姐莉娜非常直接地说:你与父亲是一模一样的,你只不过是在接班,指导和教训我们所有人。通过姐姐对奶娃的评价,能够看出奶娃内心已经存在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体现在对女性的漠不关心与不尊重。奶娃并没有关心过姐姐与妈妈内心中的真实想法,他们对自己的付出视若无睹,内心并未存在一丝感激。奶娃家庭中的所有女性成员均没有受到一丝的尊重和享受过幸福,却始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抑,这同样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压迫的体现。在姐姐莉娜指责奶娃时,她提到花草的死亡。但是后来却因为奶娃在上面尿了尿而死了,这些花草实质上也象征着奶娃家中的女性,同样深受父权制的压迫,与花草们有着相同的命运,在不断的迫害、压迫中,逐渐被边缘化。
在《所罗门之歌》中,作家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通过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利用,和被父权制压迫下的女性进行了对比,基于批判二元理论视角下,直接地批判父权制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体现出男性的社会中心论观点,倡导消除男性与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二元对立,继而构建一个人人平等,尊重自然和女性,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作者莫里森认为,通过探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帮助男性回归自然,消除其附属的思想,继而真正实现男女之间的平等。奶娃自幼时期则接受父亲父权制的教育,父亲告诉他,要掌握财产、掌握更多的财产,才能掌握自己和别人,他接受了父亲的这种思想观念,但是在与派拉特结识以后,他却改变了这种观念。在奶娃第一次去派拉特的家中时,派拉特家房子的后面是十分高大的松树,奶娃觉得她的声音像鹅卵石,又小又圆,相互撞击中形成的美妙音符。闻着松树与酒相融合的倾向,以及迷人的声音,奶娃十分陶醉,像进入了梦中,十分愉悦。实质上,这是派拉特带领奶娃感受了大自然带给她的愉悦感受。之后,在奶娃逐渐长大的路途中,他不再继续认同父亲的观念,而是更加倾向于派拉特的价值观。
奶娃从没有接触过打猎,但是虚荣心促使着他跟随猎人狩猎,但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他发现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他,包括他的钱、车、父亲、西装和皮鞋等等,这些仅仅会牵绊他。大自然赋予了奶娃重生,走在大地上都能让他足够的兴奋,他感觉自己是属于大地的,他的腿似乎是庄稼的茎、树木的干,感受到来自于大地赋予他的欢愉,大自然的力量滋养着他的肉体和灵魂。在奶娃不断长大以后,他终于明白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本就是相互依赖的生存,应该和谐相处。人与动物之间均能够通过特殊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是人可与狼共同奔跑,而不再是相互躲避或追逐。奶娃在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平等以后,开始尝试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他感到既紧张又放松,就把手深深地陷进草丛之中。他试着用指尖去听,听一听要是大地有什么要说的话,到底在说些什么。”大自然赋予奶娃重生以后,让他重新思考对待女性的态度,开始反省自己以前对女性的伤害,对待自己的父亲与姐姐,她们如此呵护爱戴他,他却不知感恩,连茶都没有为她们泡过一杯。面对自己曾深深爱着的哈格尔,他却十分果断地结束了这段感情,从父亲那里拿了一些钱,并给哈格尔写了一封信。书信中每一句冰冷刺骨的字眼,均是对哈格尔的刺痛,她十分悲伤和愤怒,甚至想要将奶娃杀死。在派拉特的引导之下,奶娃获得了真正的成长,摒弃了自己的男权主义思想,重新审视对待女性的态度,更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综上所述,尽管美国奴隶制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经废除,黑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然而实际黑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在白人文化的统治下,黑人难以获得话语权,逐渐被社会边缘化。女性则更为悲惨,需要承受父权制的压迫,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使其沦落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在充满创伤的悲痛记忆里,让莫里森更加坚定自己的创作立场,在创作中注重女性解放的同时,强调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并从黑人独特的视角入手,进而凸显出自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