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丹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各个项目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具有多维的相似性。从比赛特征、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和训练要求等方面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竞技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运动员的训练提出相关要求。托举动作在难美项群混双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托举动做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关乎成套动作的托举分的得分,艺术得分,也关乎到动作的完成得分,应该引起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的关注。通过对竞技健美操、技巧成套动作中托举动作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对托举动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托举动作的技术水平,为竞赛中的优异成绩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通过对2018年健美操、技巧世锦赛混双项目,决赛前八名成套动力性托举动作过程阶段进行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视频分析法找出两个项目之间托举动作的共性与差异性,对动作的内容、空间结构、类型及技术特点予以归类和整理并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合理建议,希望本研究为表现健美操混双项目托举动作的动力性特征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也可以为健美操其他集体项目提供托举动作可借鉴的依据。
1 托举过程阶段尖子姿态转换的分析
1.1 两个单项混双项目动力性托举动作尖子姿态变化的空间分析
动力性托举动作的高低起伏和上下穿梭的多样性可以呈现出一个托举动作空间维度的复杂程度。在一次完整的动力性托举中,底座将尖子托至空中后的一系列连贯且流畅的动作变化使得动力性托举具有层次感,本文将动力性托举动作的空间以最低至最高点的穿梭空间分为低-中-高的转换形式和尖子转换姿态时的过渡变化空中展示姿态的次数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两个单项混双动力性托举动作的尖子运动员转换姿态的空间过渡变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健美操项目明显高于技巧项目,起落的次数也略微高于,展示姿态的次数一致无差异。经视频分析发现健美操托举动作不仅过渡变化次数多,还表现出行云流水,连贯不停顿,体现了健美操项目的特征。尖子起落的次数体现了低、中、高的空间穿梭形式,显得托举动作的整体视觉效果流畅无停顿点,并尖子在空间转换的起伏过程中巧妙变换身体姿态。技巧项目的动力性的过渡变化次数虽然较少,动作具有高难性,但有些组合动作的连接部分会出现停顿稍微缺少一点流畅性,尖子起落体现了低、高、低的穿梭形式,起落空间层次有非常明显的高低起伏且可以多次连续起落。由此可见两个项目的动力性托举在空间维度上存在一些差距,技巧项目的动力性托举与健美操相比缺少连贯性,而在托举的难度系数上健美操项目还有待提高。
1.2 两个单项混双项目动力性托举动作尖子姿态动作的分析
动力性托举过程阶段尖子运动员的姿态动作是整个托举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最能表现出动力性托举精彩绝伦的特征。尖子运动员可以选择用力量、柔韧、平衡等身体能力来完成多样的姿态动作,从而获得相应得分点。本人通过对2018年世锦赛两个单项混双决赛套的动力性托举动作视频分析,将尖子运动员姿态动作分为以下几点:
尖子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可分为动力性柔韧类和速度力量两类,两类中将姿态分为劈腿、抱腿、腾空转体、腾空翻转等身体姿态动作。尖子运动员所展示的姿态越多,托举动作越丰富,总结两个单项混双尖子运动员的姿态动作有利于项目之间的相互参考,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个混双项目动力性托举动作尖子所展示的身体能力中是一致的,均体现了动力性柔韧、速度力量。但在姿态的使用中存在差异,技巧项目的尖子在托举的过程阶段展现了动力性柔韧的抱腿姿态和速度力量的腾空转体加翻转姿态。健美操项目尖子使用的是动力性柔劈腿、抱腿姿態,速度力量的腾空转体姿态,没有腾空翻转姿态动作,运动员可尝试腾空翻转动作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混双动力性托举动作的多样与难度性。托举过程阶段两个项目的尖子运动员基本是将两种身体能力相结合,同时展示出柔韧加力量的身体能力,且分别突出了各项目的特点,体现了难美项群健、力、美、难的特征。
2 底座动作形式分析
2.1 底座动作形式的上肢分析
底座运动员的表现形式是托举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托举的过程阶段除了尖子运动员表现出多样的变化以外,底座运动员的表现形式也起着重要的因素,与尖子的相互配合中尽可能的展示出多样的身体动作,使动力性托举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健美操项目托举评分标准中对底座的上肢动作有相应的要求,尖子高于底座肩关节水平或底座直臂动作将获得0.2的加分。对比分析出底座运动员上肢动作可以找出两个项之间动力性托举动作的一些共性规律以及特征。两个混双项目动力性托举底座表形的上肢分为:双屈臂、双直臂、单屈臂、单直臂的动作,经视频分析发现技巧项目中底座运动员的上肢动作主要以双直臂为主,其次是双屈臂,单臂动作为零,在技巧混双的动力性托举动作中没有被采用。健美操混双项目底座的上肢动作主要以双屈臂、双直臂为主,单直臂仅出现了一次。由此可见两个项目底座运动员的上肢动作均是以双臂为主,极少的出现单臂动作,虽然单臂动作可以彰显底座运动员的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托举动作的危险性和稳定性。
2.2 底座动作形式的下肢分析
底座下肢必须稳而有力才能保证尖子运动员的安全,同时下肢动作也可以做出变化来在提高托举动作的流动性。本文结合视频分析将底座下肢动分为:面向不改变移动、原地旋转、路线旋转三种形式。托举底座表现形式的下肢分为:面向不变无移动、原地旋转、路线旋转的下肢动作。技巧和健美操项目底座的下肢均以面向无移动和原地旋转为主,没有明显差异,路线旋转仅出现了一次在健美操项目中。经视频分析发现以面向无移动和原地旋转为主下肢动作能更好的掌握底座和尖子重心。下肢是力量的主要来源,底座的发力点是以下肢传至上肢来完成托举动作。因此稳固而又具有变化的下肢动作不仅能为托举过程阶段带来稳定性还有一定的观赏性,体现出难美群中的“稳”。
3 尖子与底座的位置转换分析
在健美操动力性托举中尖子与底座的位置转换,运动员必须展示出动感的翻转动作,本文对两个单项混双项目2018年世锦赛决赛套路动力性托举的视频分析和规则的研究、将尖子与底座的位置转换分为:尖子运动员在底座运动员身上展示无腾空的转体以及缠绕等动作,这类动作是混双之间最亲密的表达,是尖子与底座情感交流的体现之一,两个单项混双动力性托举动作过程阶段中尖子与底座的位置转换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两个单项混双的动力性托举动作尖子与底座的位置转换,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技巧项目中尖子与底座位置转换的表现形式中极少使用无腾空的缠绕、翻转、转体动作,通常以直接进入翻腾的形式来完成动力性托举,仅有一支队伍在准备翻腾阶段采用了在底座身上缠绕的动作,与其他队伍相比显得额外的突出、印象深刻,技巧混双项目可以尝试增加此类动作在托举中的比例,来进一步提高托举动作的观赏性。健美操项目中尖子与底座位置转换的次数较多,部分队伍且展现出具有多样性的无腾空缠绕加翻转或转体的动作,体现了其动力性托举动作的特征之一。
4 结论
两个混双项目托举动作过程阶段底座动作形式的上肢的选用均集中在双屈臂、双直臂,技巧混双屈臂动作占所有上肢动作的33.%、直臂为66%,健美操为双屈臂48%、双直臂为64%。下肢动作也均集中在面向不改变移动、原地旋转,技巧混双底座的面向不改变移动占所有下肢动作的40%、原地旋转为59%,健美操混双底座的两类下肢动作均是44%。健美操混双底座下肢动作较少,可以适当增多下肢动作比例。
两个混双项目托举动作过程阶段尖子姿态转换的空间变化中,健美操混双尖子过渡变化次数、起落的次数均高于技巧混双呈现出8:4和4:3的差距,空中展示姿态的次数两个项目尖子保持一致均展示出3次变化。姿态类型上两个项目共同使用的为柔韧类的抱腿姿态、速度力量类的腾空转体姿态,具有差异的健美操混双多一种劈腿类姿态,技巧混双一种腾空翻转姿态。在整个健美操的托举当中,劈腿类的动作较多,而缺少像技巧项目的翻腾类的惊险而复杂的动作,因此在以后的混双托举编排中可适当增加尖子的翻腾动作来提高健美操托举工作的难度系数。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