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
写好记叙文,设计故事情节必不可少。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自然深受读者喜欢。曲折的情节能使内容更充实,主旨更鲜明。那么,如何设计故事情节呢?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出了两个字:“折腾”。按照一定的章法,把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折腾”起来,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形成了。
【课文学习】
同学们学过莫怀戚的经典美文《散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是如何“折腾”故事情节的。文章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早春散步的故事。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勃,母亲又熬过一个冬天,“我”帶母亲去散步,妻子、儿子陪同。本来散步是很平常的事,而莫怀戚却写出了不一样的韵味。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我”站出来解决矛盾,“我”向着母亲,委屈儿子,母亲疼爱孙子,妻子顺从丈夫,表现了一家人的浓厚亲情。《散步》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六个一”。轻点一笔:亮题,点明人物和事件。交代一笔:说起因——母亲身体不好。穿插一笔:描绘景物,春意盎然。“折腾”一笔:起波澜,祖孙分歧。补充一笔:再写景,烘托氛围。深化一笔:以小见大,升华主旨。事件中的“分歧”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把故事推向高潮,文章的主旨也是在这一“分歧”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
【情境实践】
学习课文,一是读,增长见识,获得成长感悟;二是写,学习技法,提高写作水平。同学们学习课文后,要学会消化吸收,将其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针对下面的情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构思、设计情节。
情境:周六晚饭后,奶奶难得同意住在我家,妈妈提议祖孙三代出去散步。
思考:比较下面两种情节设计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构思:一家人吃晚饭→饭后,妈妈要“我”陪奶奶散步→“我”爽快答应→一路上,“我”走得很慢,不停地和奶奶聊天→陪伴奶奶很幸福。
第二种构思:晚饭后,妈妈要“我”陪奶奶散步→“我”勉强答应→路上“我”只顾自己听歌,疾走在前面→妈妈训斥、教育“我”→“我”回忆奶奶对“我”的好→“我”放慢了脚步,陪奶奶散步、聊天。
第一种构思是照搬生活,按生活原生态的时序推进,情节平淡,很难写出出彩的作文。第二种构思添加、修改、补充了生活素材,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折腾”了几个来回,使行文波澜迭起,妙趣横生;“我”的思想不断变化,情感得到充分表达,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佳作展示】
这一次,我选择慢一点
吃完晚饭后,我又捧起手机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了。
妈妈突然开门走了进来,对我说:“奶奶难得在我们家住一回,我们陪奶奶出去走走吧!”我有一丝不悦,看看手里的手机,又看看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用力地抓起一个耳机,默默地跟了出去。
出了门,我戴上耳机,哼着歌,一个人大步向前走去,全然不顾身后年近古稀的奶奶。突然,我感觉后面好像有人追了上来,还没来得及回头,就感到耳朵被抓了一下——我的耳机被拔了下来。
“你干什么?!”我立刻不满地大声喊叫起来,却惊讶地发现妈妈一脸怒气地盯着我,这下我的气倒先泄了一半。我只好小声地抱怨道:“干什么呀!耳朵很疼的。”“哼,还知道耳朵疼?你走这么快干什么?奶奶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们难得陪她出来散散步,你走这么快,她跟得上你吗?”“我……”我极力地想辩解什么,可话还没到嘴边,妈妈接着说:“你什么?你一直在听手机里的歌曲,这是陪奶奶散步吗?就不能走慢一点吗?到奶奶身边去,拉着奶奶的手慢慢走!”说到最后,妈妈的语气柔和多了。我被妈妈说得哑口无言。回头望去,只见奶奶吃力地把步子迈大,全力地追赶我。见我回头看她,她脸上满是歉意的表情,还不断向我摆手,示意我不用等她。我可怜的奶奶!我赶紧冲上前去抓起奶奶的手,以示歉意。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脸上却堆满笑容,眼里闪着光。我鼻子一酸,胡乱地把手机塞进衣兜里,和奶奶肩并肩地向前慢慢走去,听她唠叨那些不知讲了多少遍的往事。今天,我不觉得腻烦,反而听得格外入神,那是奶奶最宝贵的乐趣。悄悄地,一轮圆月爬上楼宇林梢,牛乳似的光辉恰到好处,暖化人心。
眼前忽然浮现出儿时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傍晚,也是祖孙三代,也是这样重复多少遍的故事。曾几何时,我一手牵着妈妈的手,一手抓着奶奶的手,我们走在乡间散着香气的菜地旁,走在绿色的田埂上,天空仿佛也是绿油油的,那样润滑、那样芳香。今天,再次牵起奶奶的手,那双手被岁月吹干了水分,不再柔软,却依然温暖。我的心颤抖了,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时光啊,慢一点走,慢一点走啊!
路灯温柔地亮着,一股奇异的芳香氤氲在静谧的空气中。路醉了,送来了橘黄色的吻。在慢一点的步履中,踩下的每一步中都浸透着浓浓的亲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点评
文章情节一波三折,从“我”勉强答应陪奶奶散步到不用心陪奶奶散步,到被妈妈训斥、教育,到回忆奶奶对“我”的好,到好好陪奶奶散步,故事引人入胜,情感起伏跌宕。结尾的景物描写,既富有文采,又有情感寄托,可谓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