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2021-11-27 13:08张鸿涛李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红色基因

张鸿涛 李栋

摘 要:革命文物蕴含着革命精神,记录着历史进程,承载着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历史原貌,挖掘好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发挥好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是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革命文物;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史教育;红色基因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临汾市东北、太岳山东南麓。1938年,安泽县城被侵华日军占领,安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民众的抗日热情。1941年6月,因抗日形势需要,在安泽县南部设冀氏县。1942年,中共太岳区党委确定安泽与冀氏两县为中心县委,领导机关也先后进驻。1946年10月,冀氏县并入安泽县。

1942年10月至1944年11月,太岳党政机关在冀氏县小李村、桑曲村一带驻扎,在太岳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安泽人民出兵、出粮、出工,支援对日作战,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革命队伍在此战斗生活过程中留下了众多革命文物,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留下了不朽的革命功绩。

1 安泽县革命文物概况

根据安泽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县境内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安泽县属于晋冀豫片区。2020年12月3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安泽县共有17处不可移动文物、18套22件可移动文物被公布。

2 太岳革命根据地概述

太岳革命根据地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于1937年10月创建的,它因发轫于山西的太岳山脉而得名。从1937年10月创建到1949年8月结束,经历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12年的战斗历程,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太岳根据地包括:同蒲铁路以东,白圭到晋城公路以西,祁县白圭至汾河东岸以南,黄河以北的地区(以下简称太岳区)。太岳区最多时辖47个县,先后共设五个区,其中安泽属于一区。

3 安泽县的革命史实

安泽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

1938年2月,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总部人员,在安泽指挥了临屯路阻击战,歼灭日军300余人,八路军在太岳区首战告捷,打响了晋南抗日第一枪。

1940年,薄一波率领决死1纵队到达位于沁源县南面的阎寨村驻地后,面对当时十分复杂的环境,为了便于对敌战斗,急需找一个既隐蔽又可以长期生活和战斗的后方。而在距阎寨村30多里路的和川镇议亭村铁布山自然村就成为当时可作为战斗和生活的理想之所。薄一波和他的母亲经常在阎寨村和铁布山村两地战斗和生活。

1941年7月25日,陈赓司令员、薄一波政委与国民党第98军军长武土敏在冀氏县桑曲村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谈判,为两军联防达成三条协议,此次谈判被称为“桑曲会谈”。“桑曲会谈”为岳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2年3月19日至5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冀氏县石槽村居住近两个月,期间指挥了浮翼战役,部署剿灭了“红枪会”,主持召开了地、县两级领导干部会议即“石槽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石槽会议于4月26日召开,会议经过讨论,在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决定了转变岳南局势的大政方针,打击阎锡山顽固派,歼灭日伪控制的“红枪会”反动武装,同时确定了开展各县工作的具体部署(图1)。会议做出了“开辟和巩固建设岳南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改造基层政权,发展地方游击队”的重要指示,这次会议直接决定着中国共产党能否在岳南地区站稳脚跟,并且影响着我党我军能否恢复建立晋豫区抗日根据地的进程。这是一次决定岳南形势走向好转的重要会议,对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团结中间力量做了重要指导,对巩固岳南根据地具有重大意義。

1942年10月下旬,刘少奇(化名胡服)来到太岳区指导工作。在小李村太岳行政干校做了土地问题与群众工作的报告;在沁河庄村重点调研农村的减租减息,对深入开展减租减息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重要指示要求。安泽的减租减息经验对研究我国抗战期间的减租减息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刘少奇在沁河庄木家园自然村居住期间发现当地老百姓有严重的地方病,指示要设法治疗,新中国成立后派医疗队根治了安泽县老百姓的地方病,保障了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他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是我党军民关系的缩影和见证。

4 太岳领导机关在安泽

1942年10月,为适应抗日形势需求,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司令部、军区政治部等机关由沁源县的阎寨村南迁至冀氏县小李村、桑曲村一带。党委、军区进驻桑曲村,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在此指挥太岳军区部队对日作战。行署驻扎在小李村碱土院自然村,牛佩琮为行署主任、裴丽生为行署副主任,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政治部驻扎在郭庄村,王新亭为政治部主任。太岳兵工厂设在杜村红泥沟自然村,负责修理枪械、生产弹药,供给部队作战。编辑部设在郭庄村二道河自然村,印刷厂设在陈家沟村,刘郡负责厂内工作,主要编辑、印刷、发行抗日宣传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抗日战斗消息,介绍工作经验,报道对敌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新华日报》(太岳版)(图2)就是在此编辑印刷发行的。

1944年11月,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等机关南迁到沁水县郎壁村一带。

5 安泽人民在革命中的贡献

安泽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县有2107人参军,先后共有1300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用生命筑成了一道血肉长城。女区长王光就是一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王光,1920年生于山西运城的贫苦家庭,后有好心人收养,接受文化教育,思想先进。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活动。1942年,太岳区党委为了加强岳南的工作,决定王光同志到新成立的冀氏县第一区任副区长,1943年4月,王光被调往冀氏县四区任区长。同年10月,在反扫荡过程中,她组织群众转移,为掩护群众,引开敌人,不幸被捕。王光宁死不屈,惨遭敌人割耳、割舌、剜眼、削鼻、割乳、剖腹,壮烈牺牲,年仅23岁。2006年,央视新闻联播大型纪录片《永远的丰碑:坚贞不屈的女区长—王光》介绍了王光的英雄事迹。王光烈士为了革命斗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丰碑,对于新时代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凝聚红色力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在,在安泽县博物馆还珍藏着王光烈士穿过的衣服(图3)和围过的围巾。

1942年到1944年,太岳抗日根据地进入极端困难的时期,太岳区党、政、军、民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在全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妇女们开展了以开荒、纺织、做军鞋、优待抗属为内容的互助劳动竞赛,做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1月1日,太岳区在阳城召开全区群英大会,冀氏县的秦兰英夫妇获纺织英雄奖,奖纺车一辆。纺车(图4)目前保存在安泽县博物馆。“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正是像无数秦兰英夫妇一样的太岳区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保证了粮食和日用品的自足,为支援前线提供了物质保障,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安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现存于安泽县博物馆的《1946年冀氏县抗战八年来损失实情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抗战八年来的损失情况。

6 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革命文物蕴含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是铭记历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开创未来的需要,是传承红色文化,塑造正确“三观”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近年来,安泽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对安泽县革命文物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利用举措。

6.1 加强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多措并举,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举措,加强巡查力度,落实监管职责,做好日常养护,及时排除隐患,积极申请项目,进行保护性修缮。

6.2 找准定位,树立红色品牌

安泽的革命文物是革命老区珍贵的政治历史资源和文化基因品牌,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革命文物,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推进全县文物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响“太岳山上小延安”红色旅游品牌。

6.3 立足优势,打造红色课堂

近年来,安泽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太岳红色文化,将境内的革命文物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的课堂,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优势。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传承光荣革命传统,依托红色革命旧址精心打造了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木家园刘少奇路居、店上朱德路居等红色教育的第二课堂,真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6.4 转型跨越,带动一方经济

安泽县委、县政府把研学旅行作为全县经济转型、产业优化的重要抓手,邀请专业人员开发指导研学课程、组建专门团队具体实施研学项目。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统筹打造了学员培训、素质拓展、耕读传家、科普体验、冬夏令营、食宿餐饮等综合培训研学基地。培训研学基地平时可以作为旅游观光食宿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景区,辐射周边红色景点,开展红色研学旅游,也可以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6.5 近闻远播,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在本县中小学生、机关单位开展研学旅行,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团体来安泽研学。红色研学路线作为我县研学课程的特色路线,作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使我县的革命文物被更多的人了解,红色革命故事被更多的人传颂,红色革命精神被更多的人传承。

7 结语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在我们争取和平的道路上,有太多的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革命文物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瑰宝,我们要竭尽全力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历史原貌,挖掘好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发挥好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把我党的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

參考文献

[1]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太岳革命根据地纪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3]逯丁艺.安泽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红色基因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