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紧扣关键词

2021-11-27 14:13夏眉宇
关键词:狼牙山五壮士战士

夏眉宇

摘要:革命题材的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学这类文本,紧扣关键词,有助于指引学生明确革命故事背景,启发学生理解革命人物形象,指点学生领悟革命人物精神,启发学生领会文本主旨,是让学生在了解革命故事的基础上深化思想品质、提升语文素养的捷径。

关键词:革命题材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思想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革命题材的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好革命题材的课文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革命故事的基础上深化思想品质,提升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紧扣关键词教学革命题材的课文,能够高效帮助学生明确革命故事背景、理解革命人物形象、品析革命人物精神、升华革命文本主旨等。下面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一、紧扣能够烘托背景的关键词,指引学生明确革命故事背景

教学革命题材的课文,首要的是让学生明确革命故事背景,因为这是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以关键词为导引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导入环节,有必要选取能够烘托故事背景的关键词,并紧扣该关键词展开教学,指引学生明确革命故事的背景。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主要描写了日寇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八路军七连六班的5位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的任务,在胜利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他们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斩钉截铁地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在棋盘陀奋力歼敌后,5位战士英勇跳崖、壮烈牺牲。课文一开始的关键词“拖住”,就是烘托整个革命故事背景的有效抓手,可以紧扣该词导入教学。【片段1】

师什么是“拖”?什么是“拖住”?可以做做动作感受一下。

(學生分别做“拖”和“拖住”的动作。)

生“拖”是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而“拖住”是有目的的,可能需要很大的力量。

生“拖住”就是让一个人停下来,让他不能前进。

师课文中七连六班的5位战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拖住敌人的呢?

生根据第1自然段我知道,七连六班是在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的情况下拖住敌人的。

师什么是集中兵力、大举进犯?

生集中兵力揭示了当时包围狼牙山的日寇数量非常多。

生大举进犯显示了日寇不仅大批量地进犯,还十分凶残地进犯。

生我听爷爷讲过,当时日军调集7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他们的武器十分精良、战斗力也很强。不拖住他们,大部队根本就没办法及时撤离。

师是的,当时日伪军3500余人在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该地区驻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第1军分区机关部队和四县党政机关及群众数万人,需要迅速转移撤离。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七连六班毅然接受了掩护任务。但由于敌我之间的力量悬殊,七连六班的5位战士只能选择拖住敌人。5位战士是怎么拖住敌人的?

生他们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敌人引上狼牙山。

在学生已经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关键词“拖住”导入,让学生在比较“拖”与“拖住”的过程中迅速与文本展开对话,开始思考“5位战士为什么要拖住敌人”。通过前后勾连阅读,学生便逐步了解了课文发生的背景,即日军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而我们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七连六班5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的情况下,自愿自发地跟着班长将敌人引上绝路,为群众和部队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样在导入环节紧扣烘托故事背景的关键词展开教学的尝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迫切地想“顺藤摸瓜”,了解故事,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紧扣凸显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启发学生理解革命人物形象

革命题材的课文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和影响着学生。紧扣能够凸显人物性格的关键词,指引学生逐层深入理解革命人物形象,既贴合文本内容,又贴近革命人物形象,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助力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了凸显班长马宝玉果敢性格的关键词“走”,启发学生思考,逐渐理解了五壮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英勇顽强、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大形象。

【片段2】

师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5位战士在痛击敌人之后很快面临选择: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该走哪条路呢?

生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师班长的这声“走”,斩钉截铁,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班长马宝玉选择了一条绝路。

师你是从班长马宝玉的角度来体会的。

生一声“走”,意味着战士们誓死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决心。

师你是从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角度来体会的。

生一声“走”,意味着日寇的阴谋诡计不会得逞。

师是呀,一个“走”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这个词背后深层、多元的含义。不走这条路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不走这条路的话,可能会暴露连队的撤退方向,可能会牺牲更多的人。

师既然这是一条绝路,班长为什么还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呢?你能从不同角度体会出这“走”字背后的深意吗?

生这个“走”是战士们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以吸引敌人的注意,让敌人跟着他们走,而不是走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那条路。

生从这个“走”可以看出战士们已经坚定了誓死保护连队和群众的决心。

生这个“走”显示了战士们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视死如归的果决。

师读到这儿,你们从一个“走”字读出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

生坚强不屈,视死如归。

生舍生忘死,血战到底。

生英勇顽强,忠于党和人民。

生他们身上体现了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

师同学们围绕“走”字体会出了背后深层的含义,领会到了5位战士的英雄气概。老师读到这儿的时候也很有感触,就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老师读给你们听听,看看能不能对你们的想法有所补充。

(教师读:一声“走”,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一声“走”,意味着战士们要远离主力部队撤离的方向;一声“走”,意味着他们将要用自己滚烫的生命来掩护撤离的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一声“走”,意味着制订了凶狠残暴计划的日寇的阴谋终究是不会得逞的。这声“走”,斩钉截铁,可见班长舍生忘死之决心,其背后饱含的深情不正是对部队、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吗?更为可贵的是,战士们与班长似乎心有灵犀,他们听了这声“走”,也毅然决定以自己的身躯负起迷惑日军的重担。多么视死如归、舍生忘死的五战士啊!他们还那么年轻……)

生老师的想法跟我刚才的不一样,补充了我没有想到的。

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交流赏析,肯定会有所收获。

在导入环节,学生对“拖住”的印象深刻,以此了解了故事背景。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革命人物形象,就要选择更为适合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关键词“走”在凸显五壮士性格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紧扣这个词引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学生便能逐步透视出人物精神,在脑海中树立起5位战士高大的形象。此环节的亮点是教师紧扣关键词的下水文展示。教师的率先垂范,能牵引学生由口头语言自觉向书面语言转化,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会愈加丰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更加丰满。

三、紧扣映衬人物内心的关键词,指点学生领悟革命人物精神

当教师引领学生把革命题材的课文读深了,就会发现在具体的革命大背景下发生的革命故事,必会烘托特定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又都蕴含着特定的革命精神。紧扣映衬人物内心的关键词,指点学生品析课文,能让学生读懂革命人物的内心,领悟革命人物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的“砸”“屹立”,表面上看是五壮士的一个动作,实则鲜明地映衬出他们内心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体现了五壮士爱憎分明、视死如归的精神。紧扣这个关键词指点学生领会革命人物精神,事半功倍。

【片段3】

师再来读课文,找出打动你的词或句子,学着我刚才那样,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生打动我的句子是“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間,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句子中的“砸”让我体会到了5位战士虽然已经弹尽粮绝,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身旁的大石头去砸敌人,说明他们想要为群众和主力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从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深仇恨。

师这位同学从“用石头砸”读到了五位战士的内心,也读出了他们对日寇深深的仇恨。

生文中已经写到班长马宝玉负伤了,人负伤是很虚弱的,但他仍毅然举起石头砸向敌人,可以看出班长马宝玉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显然,他已经把疼痛和生死抛在脑后了。

师这位同学真是不简单!他联系上下文知道了现在马宝玉举起一块大石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

生我认为是班长出于对人民的保护、对部队的忠诚、对日寇的仇恨……

师可见,站在不同的角度,能帮助我们真的把课文读懂,领悟到革命人物言行中潜藏的革命精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出革命战士的这种精神。读“用石头砸”的时候注意在“砸”字前适度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班长马宝玉在子弹用尽的情况下决定用石头消灭敌人的坚定果敢和对日寇的憎恨之情。

生我对第六自然段中的“屹立”一词感受很深,从中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坚定。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与主力部队,他们就如同一面墙一样“屹立”在顶峰。他们哪怕牺牲性命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舍弃自己的生命只为掩护大家。

师这位同学的感受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

生我感觉“像一面墙一样”这个比喻用得很好,很形象地表达出了5位战士巍然屹立在那里,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就会离日寇进犯的危险越来越远的意思。

生给我印象深刻、最能打动我的也是“屹立”一词,它让我仿佛看到了5位战士迎着夕阳,目光坚毅,如泰山般沉稳,如劲松般坚定;感受到了5位战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想起了《从军行》一诗中的句子“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的精神真是令人由衷地赞叹和敬佩。

师这位同学的感想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

生她写的是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她联想到了5位战士迎着夕阳屹立时的神态和站姿,联想到了其中隐藏的人物精神,还联想到了边塞诗。她的想象很精彩。

师是的,从关键词入手合理想象或联想,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领会革命人物精神的捷径。

生我认为“屹立”在这儿有不一样的意思。“屹立”一般形容的是雄伟的建筑或者高山,这里写的却是人。我想这个词写的不仅是狼牙山五壮士,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说得真好,说出了自己对“屹立”一词的深层理解。是的,“屹立”不仅写出了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赏读文字,我们就可以像这几位同学这样,从不同角度入手。老师还有一个疑问,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已经过去了80年之久,但至今仍广为流传。那屹立在人们心中的,到底是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血战到底。

生宁死不屈。

生英勇顽强。

师呼应上面的“拖住”,现在你们能说说5位战士到底是用什么拖住敌人的?

生他们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拖住敌人的。

生他们是用对部队和人民群众绝对赤诚的爱和忠诚拖住敌人的。

生他们是用血战到底、绝不投降的精神拖住敌人的。

师对,5位战士用智慧和生命、用对党和人民无限的爱与忠诚完成了拖住敌人的艰巨任务。此时,敌人距离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越来越远了,可5位战士却只有绝路一条。他们舍生忘死、绝不投降,最终昂首挺胸,毅然选择了英勇跳崖。

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在“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部分达到了顶峰,最后5位战士纵身跳下深谷的选择又为这种精神添上了英雄主义的悲剧色彩。他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死路”?联系前文的关键词“走”和下文的关键词“砸”“屹立”等,学生能循着人物的行为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内心,感悟到五壮士在拖住敌人的情况下,仍想为群众和部队主力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他们的“死”换取别人的“生”,这是一种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

四、紧扣渗透人物品质的关键词,启发学生领会文本的主旨

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宝贵资源,革命题材的课文更是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领会革命文本主旨,教师可以尝试紧扣渗透人物品质的关键词教学,启发学生将理解的视角拓展到实际生活,延伸理解,精准感悟文本的主旨。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关键词“坚强不屈”渗透五壮士乃至所有革命英雄宁死不屈、坚定豪迈的革命品质。教师紧扣该词牵引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最终很好地领会了文本的主旨。

【片段4】

师5位战士纵身跳下深谷时的声音壮烈豪迈。他们的声音是——

生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这坚强不屈的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5位战士坚强不屈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我,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我很敬佩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

生5位战士坚强不屈的声音传遍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我们要铭记他们的英雄故事。

师可你们知道吗?有人认为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应该从教材中删去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距离我们生活较远的文章。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生不同意。因为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狼牙山五壮士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不能被人们遗忘。他们应该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榜样。

生这样说来,我们刚学的边塞诗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更遥远,那是不是也要删去呢?我认为虽然隔了这么多年,但我们依旧能听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应该永远流淌在我们骨子里的血液。

师老师认同你们的意见。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不断涌现出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人物。壮士的血液、英雄的精神,一直并将永远在我们身上流淌。

生古代有岳飞、林则徐等,现在更有像白衣天使这样的抗疫英雄。

生古有边塞诗人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

生近有狼牙山五壮士、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血战到底的气节。

生现有抗疫英雄逆行出征的家国情怀。

……

师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英雄值得我们铭记。

领会革命题材课文的主旨是教学这类文章的难点。本环节聚焦课文结尾处渗透人物品质的关键词“坚强不屈”,以该不该删除该类课文为切入口,启发学生结合人物品质和时代背景,再思考这样的坚强不屈是否该被遗忘,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现实生活,明确要崇尚这样的英雄人物、自己也应去做这样的英雄人物,明白哪怕是在和平年代、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应像五壮士一樣,胸怀祖国、心系人民。以“坚强不屈”为牵引,学生对文本主旨的领悟深入到位。

紧扣关键词教学革命题材课文,要结合文本特定的语境,结合学生独特的品析,结合对文本主旨的领会,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整合,实现革命题材和语文教学的融通。

猜你喜欢
狼牙山五壮士战士
对话“你我他”:深度解读《狼牙山五壮士》之魂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狼牙山寻宝
纪念五壮士跳崖壮举75周年祭奠仪式在狼牙山举行
国际主义战士
壮举的见证—狼牙山
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