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刚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6-5042-1304
摘 要:该文根据专业的教学实践与导师制的现势需求,分析了GIS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制定了导师制的保障措施,以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组织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主抓手,贯彻执行导师制。教学实践表明:导师制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吸引优质生源,对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该文可为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导师制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大学生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9(a)-0135-04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IS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YAN Zhiga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hinese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11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urrent demand of tutorial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he tutorial system in GIS specialty, formulates 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mplements the tutorial system by focusing on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ut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organ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lans.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utorial system can help to form a teach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ttract high-quality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導师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1],引入我国后,逐渐由研究生教育拓展到高等本科教育,通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低年级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个性化导师制和全程导师制等形式[2]。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涵是指高等学校在整个大学期间为大学生另外配备专业导师,帮助学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本科生通过科研、实践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锻炼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3]。导师制注重全方位育人,强调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学。
新时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专业建设主要依托于地理学、测绘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具有综合交叉、理工并举的特点,旨在培养兼具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地理学、测绘科学与信息科学等基本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4]。
GIS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近年来,与GIS相关的科学技术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专业知识快速更新,教育理念日趋多元化,GIS专业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专业建设的共识。
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GIS专业进行了导师制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实施措施、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文就实施导师制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情况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1 GIS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1.1 导师制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导师制是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高效手段之一,让富于活力、满是正能量的专业老师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榜样,做他们的导师,为他们的成长不定期地指示方向,是我国大学教育的迫切要求。大学导师基本上都是现代化教育的精英,专业教师的学习、奋斗史本身就是专业学生的学习榜样,是站在课堂的活“教科书”。不仅如此,专业教师更清楚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现状,他们会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培养内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师的言行举止,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化着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也容易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心声,有效的沟通最终会反馈到课堂上,使教师能尽快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离不开导师的引领,导师制是现代化“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GIS专业来说,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地理学、测绘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对人文情怀与创新精神要求强烈。如何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以人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一直是GIS专业在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GIS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是以专业教师为主,课外导师为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与引领,包括:专业知识的指导、学习方法的传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经验与个人体会的交流等方面。此外,导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潜质、专业能力、性格特点引导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按照计划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打造全方位的人才高地。
1.2 GIS专业导师制是深化立德树人、创新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思政课程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中,充分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努力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持有机融合和春风化雨的原则,在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5]。
GIS作为典型的具有综合性、技术性和前沿性特点的专业,这给有效推行课程思政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实施导师制可以充分挖掘课堂内外的思政元素,导师可以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的建设成就、GIS科研精英的事迹、对地理空间唯物辩证的认识观等有机地融入日常的指导活动中。在日常的教学交流中,导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如一带一路上的GIS应用、红军长征GIS、世界发展GIS等。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导师在讲授专业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GIS产业的现状,如我国实施的地理国情监测计划、国产地理信息软件的成熟与壮大、中国北斗卫星完成组网与成功应用等。现势的国情国策、优秀文化与伟大成就,将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2020年5月28日,我国8名登顶队员完成了珠峰顶峰的测量任务,安全返回珠峰登山大本营,珠峰登顶测量任务圆满结束。早在5月14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就珠峰测量的过程、难度、意义等问题连线中国矿业大学测绘领域的国家级教学名师高井祥教授,高老师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采访内容后被包括新华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进行转载[6]。以此为契机,GIS专业导师与学生一起观看采访视频,了解了我国珠峰测绘的最新仪器,自豪地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的测绘仪器已经不再受制于人,我国的北斗系统业已完成组网运营。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逆全球化潮流抬头,新的国际环境下,采用自主技术完成的珠峰测量任务,有了更加深远、更加振奋人心的意义。尤其是该校的专业导师在国家媒体进行了精彩解读,使学生普遍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进了专业认同,提升了学习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GIS专业思政课堂业已取得骄人成绩。GIS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联合全国21所高校,通过“全国高校GIS课程思政联盟”共同开展了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截至2020年10月,建设并形成了20个思政主题、87个实验为主的案例库,为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 GIS專业实施导师制的措施
2.1 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贯彻实施导师制,专业教学委员会多次组织研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不断修订、完善,历经数年,取得如下共识。
2.1.1 明确限定导师的选聘条件
争取让更多的优秀导师入选,保证导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能够得到学生认可,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先认可导师,再认可导师制。
2.1.2 明确导师职责
通常,指导本科生时,导师的职责很模糊,也不像指导研究生那样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另外,对本科生导师的考核也不具体,导致对导师队伍的管理很难到位,这也影响着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为贯彻实施导师制,学院统一制定了导师管理制度,在工作量考核、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环节加以体现,明确了责、权、利,从制度上保障了导师制的执行。
2.1.3 加强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做导师
导师制是现代教育的新举措,在开始实施时,应该得到认可和鼓励。制定措施,鼓励年轻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导师制人才培养中来。一是对年轻教师是一种历练与磨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认可,有助于青年教师提前选拔科研助手,做到本、硕一贯制培养。在教学任务上,也要充分肯定导师的教学工作贡献和工作量,并优先给予肯定和报酬。
2.1.4 导师要有考核,学生要有进退
导师制应有灵活的调整措施,不能一成不变,应积极变革,给予师生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导师制的出发点,是更好地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制度要尊重师生双方的意愿,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把人的发展需求摆在第一位。导师与学生都有同等的选择权,一是允许学生更换导师,允许学生申请加入或退出;二是允许导师管理学生,推荐学生到适宜团队。
2.1.5 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齐抓共管
这种方式,便于调节和处理学生、教师各方的各种责任与义务,方便学生管理,也有助于形成运行稳定、效果持久的导师制运行模式。
2.2 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导师制的抓手
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是高层次的科研创新活动,更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环节。为将导师制落到实处,我们以SRTP为抓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以推动导师制的贯彻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2.2.1 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SRTP
SRTP是研究型大学通常采用的科研实践手段,全国绝大多数重点大学均实施了SRTP,但目前的SRTP仍以教师自主命题为主,缺乏统一指导。为保障导师制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矿业大学GIS专业教研室统筹规划、合理安排SRTP选题与指导,组织本科生导师拟定科研选题。使课题难易适度,尽量使SRTP覆盖不同的专业课程,惠及层次不同、兴趣各异的同学,课题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耦合,共同服务于专业建设。
2.2.2 SRTP与课程结合,与导师课题结合
遴选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出任本科生导师,鼓励导师从科研项目出发组织、优选SRTP课题,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SRTP课题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教师项目为依托。在对导师、项目进行考核时,明确要求有为教学服务的物化成果,如改进的教学方法、课程课件、编写的讲义、教学素材的积累等。通过这些措施,既保证了SRTP既服务于教学,又有利于导师制实施的目的,一举多得。
2.2.3 以SRTP促进导师制,引导科研创新
SRTP是大学生接触科研实践的有效途径,为立志于科研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而导师制是SRTP的有力保障,我们要求指导SRTP的教师必须是本科生导师。GIS专业SRTP的实施情况表明,导师制切实保障了SRTP的顺利实施,而SRTP无疑是导师制的最佳抓手。通过遴选导师促进SRTP的申请,同时,通过SRTP的实施又进一步巩固了导师制的实施。指导SRTP的导师获得了学生认同,科研有了传承与延续;而参加SRTP的同学得到了科研熏陶,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2.2.4 以SRTP为抓手,提升导师的科研质量
导师通过SRTP,提前培养对科研感兴趣、有冲劲、有想法的同学,提前引导他们进行科研探索,有利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这也提升了导师的主动性。在SRTP实施过程中,结合导师的科研需求,积极鼓励学生探索有重大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进行创新性研究。通过SRTP的培育,组织学生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此举,对导师与学生来说都是合作共赢。导师通过实施SRTP,也为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奠定了基础。参赛学生、竞赛题材均来源于SRTP,导师与学生的相互成就及长期的积累,为参赛成果获奖提供了保障,这不仅提升了导师的业绩,也使学生能够集中展示综合能力。
3 导师制的建设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GIS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从2015年开始推行,经过6年多的实践和探索,逐步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主抓手,科研、教学、实践相融合的立体教学架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全面提升了培养质量,创建了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
本科生导师制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师生间交流机会多,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在合作中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更容易明确并坚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甚至影响到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而导师也容易被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所感染,更能让导师倍增工作的成就感,也更有信心和耐心指导学生,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通过导师、学生的相互激励,互相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师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
3.2 提升教学质量,助力专业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GIS专业在导师制教学理念引领下,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有力地支持了专业建设。围绕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我们开展了多项国家、省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完成了多期毕业生走访调研活动,全方位地进行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积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也于2020年进入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行列,并成为学校国家一流专业的重点培育专业,这充分体现了专业建设的成效。专业学生的学业绩点明显提高,各类竞赛获奖人次、就业率、考研率等均稳步提升,毕业生因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3.3 吸引优质生源,助力学科发展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学生与导师相处融洽,熟悉了导师的研究领域,在以后的保研、考研选择时,会更青睐于继续留在导师团队。同时,在日常指导时,导师会更长远地为学生规划未来,积极引导学生尽快走向科研之路。通过导师制,再加上学校其他措施的有力保障,在学生保研、考研日趋向大都市、名校汇聚的不利局面下,该校GIS专业的保研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在本校继续完成硕、博生涯,有力地支持了学科发展。
4 结语
在本科阶段尝试导师制教学模式,从专业技能到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引导学生较早地进行社会、科研实践,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矿业大学GIS专业在导师制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努力,逐步完善,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MULYADI S,BASUKI A M H,RAHARDJO W.Student's Tutorial System Perception,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Creativity Effects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17:598-602.
[2] 李孟刚,卜伟,李文锐.全程多维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9-11.
[3] 杜清运,任福,沈焕锋,等.综合性大学一流GIS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信息世界,2021,28(1):2-6.
[4] 张军,汤云晴.深化“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观[EB/OL].(2020-10-28).http://www.cssn.cn/dzyx/dzyx_llsj/202010/t20201028_5203758.shtml.
[5] 张书亮,李发源,杨昕,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信息世界,2021,28(1):7-11.
[6] 张宣,王拓.首次应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与北斗卫星數据—— 珠峰测高更专业更精准[N].新华日报,2020-05-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