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
面对“新课改”的理念的不断深化,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做到能够正确的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高度的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育理念的改变也伴随着教学方法的变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尤显突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被不断推出,探究式教学逐步被认可和推行。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应用科学、合理的研究型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灵活。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好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要选择好真实、复杂的情境,促进学生产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再次,主动性。主动性指教师不应该扶着学生走路,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把学生看做有个性、有潜力的人,根据其年龄水平和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干预。最后,协同性。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要尽量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协商、交流和对话,让多种观点得以比较、被考虑。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还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放下思想包袱,敢想敢说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已知推理未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事先准备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圆,先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掌握圆心、直径等这些基本知识。这种自己动手的教学情境可以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圆后,我让学生通过对折圆得到折痕,然后再测量这些折痕的长度,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每一条折痕都会通过圆心;每一条折痕的长度都相同;每一条折痕的两端都在圆的边缘上。当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自己动手发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这样,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就都能够掌握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探究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还锻炼和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活動以解决问题
现阶段教师作为一代以接受式教学成长起来的人,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无论在个人能力还是教学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既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又要给予充足的帮助,反对不顾后果和教师承受能力,对教师失败的探究式教学给予质疑和指责,而应该对他们给予的积极尝试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的存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越能够让学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但是,在接受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怕学生不敢、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总是自己一手包办,不论学生想到哪里都会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落实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就应把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三、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与拓展
课外延伸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不应该离开生活实际。课外延伸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现代教学工具
例如“长方体和立方体”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以下的教学行为:首先可以使用投影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通过呈现牙膏盒、饼干盒、冰箱、砖块等感受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的实例及应用;运用计算机课件的三维功能让学生多角度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利用投影的抽拉覆盖展示特征,培养学生对立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能力,教师将教材中的插图组合成一框抽拉片,如火柴盒投影片、一个长方体直观图抽拉片、火柴盒的颜色、图案。演示时,先出示复合片,然后抽动抽拉片,抽去图中非本质特征的颜色、图案,抽象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再把实物与立体图形对照比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图,初步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其次,利用计算机课件揭示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计算机课件运用要与教师的指导观察相结合,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概括出抽象的几何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有多种样式的教学方法,但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可行性非常大,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适应“新教改”计划,改变无味的应试教育,改变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要倡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学会自主探究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中实际问题的引入,精心设计上课形式,将繁杂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表现方法直接表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接纳与理解得到保障,使教师的教育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