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超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市 110166)
空心板梁桥,因其具有结构形式简单、便于施工等优点,在中小跨径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管养过程中,会发现这种结构形式具有最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横向联系容易破坏,削弱了上部结构的整体性。空心板梁桥是通过横向连接构造组合在一起的,最常用的连接方式就是企口式混凝土铰连接。设计时假设预制板之间只传递剪力而不传递弯矩[1]。实际运营过程中,重载车较多,交通量增长较快,超出设计水平,导致铰缝破坏。当铰缝破坏后,横向联系削弱,导致某些板横向分布系数增大,抗弯或抗剪承载能力不足。以某简支空心板梁桥为例,结合外观病害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铰缝破损后主梁受力性能进行分析,试图为类似桥梁现场检测工作提供定性判断的参考,同时也为承载能力评定提供分析方法。
某桥跨径布置为7×16.0m,桥梁全长为116.2m,交角为90°。桥面净宽为9.0m,双向两车道。左、右侧各设置1.0m宽的人行道,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无翼缘空心板,每孔10片板。设计荷载:汽车-20级。该桥第2~5孔桥面存在纵向裂缝或纵向裂缝带,主要分布在第2、4、5、6、8号铰缝对应位置。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部结构分析模型。只分析汽车荷载的作用效应,车道加载位置分为偏载和对称布载两种情况,车道间距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设置[2]。
图1 车道偏载示意图(单位:mm)
铰缝采用虚拟横梁来模拟,其截面特性按顶、底板厚度组成的二字型截面计算[3]。虚拟横梁在主梁之间即铰缝处释放梁端约束,使其只传递剪力而不传递弯矩,以此来模拟空心板受力状态。虚拟横梁的间距大致等于主梁间距。支座采用一般支撑来模拟,支座节点与主梁节点采用弹性连接里的刚性连接进行模拟。由于只对主梁进行分析,故未建立下部结构模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上部结构有限元模型
结合该桥病害情况及车道布置情况,选取4号铰缝进行分析。分别假设其完好、破坏1/3、破坏2/3及全部破坏,分析铰缝破坏不同程度对主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其余铰缝完好。铰缝破坏部位的虚拟横梁,释放竖向剪力约束,即该部位铰缝完全失去联系。分析的结果数据如表1、表2所示。
表1 偏载各主梁跨中弯矩、挠度结果表
表2 对称布载各主梁跨中弯矩、挠度结果表
第4号铰缝破坏不同程度下各主梁跨中弯矩分布图如图4、图5所示。
图4 偏载各主梁跨中弯矩图
图5 对称布载各主梁跨中弯矩图
从图4可以看出,在偏载情况下,随着4号铰缝破坏长度的增加,右侧主梁跨中弯矩逐渐增大,5号梁增大最明显,而左侧主梁跨中弯矩逐渐减小,4号梁减小最明显。当铰缝由完好发展到破坏1/3过程中,弯矩变化幅度最大;当铰缝破坏1/3之后,弯矩变化不是很明显。所以可以看出,当铰缝仅破坏一部分时相邻主梁的内力就会有很大增加,这就需要现场检测过程中,对铰缝渗漏提高重视,早发现,早处置。跨中挠度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不再阐述。
从图5可以看出,在对称布载情况下,随着4号铰缝破坏长度的增加,右侧主梁跨中弯矩逐渐增大,5号梁增大最明显,而左侧主梁跨中弯矩逐渐减小,4号梁减小最明显。对比两种布载情况,对称布载时铰缝破坏对主梁的影响范围更大。偏载情况下,影响较大的是铰缝相邻主梁,而对称布载时,几乎所有板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实际运行情况下,双向两车道这两种布载形式均能发生。所以,要特别注意破坏铰缝相邻主梁,同时也应该兼顾其他主梁,不要遗漏。跨中挠度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不再阐述。
根据平时养护经验可知,空心板铰缝破坏多发生在车轮轨迹附近。为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减少计算工作量,又能把握住重点,与实际情况相符。
由于结构对称,只分析第2、4、5号铰缝渗漏时,对主梁的受力性能影响。共分5个工况,具体含义如下:
工况1:所有铰缝完好。
工况2:2号铰缝渗漏。
工况3:4号铰缝渗漏。
工况4:5号铰缝渗漏。
工况5:2、4、5号铰缝均渗漏。
其中,工况1、工况3分析结果已经在表1、表2中给出,在此不再给出,仅给出工况2、工况4和工况5分析数据。具体分析的结果数据如表3、表4所示。
表3 偏载各工况主梁跨中弯矩、挠度结果表
表4 对称布载各工况主梁跨中弯矩、挠度结果表
各工况各主梁跨中弯矩分布图如图6、图7所示。
图6 偏载各工况主梁跨中弯矩图
图7 对称布载各工况主梁跨中弯矩图
从图6可以看出,在偏载情况下,2号铰缝渗漏、4号铰缝渗漏、5号铰缝渗漏、2、4、5号铰缝均渗漏,依次对主梁受力性能影响越来越大。即铰缝破坏位置越靠中间,主梁跨中弯矩变化幅度越大,影响的主梁范围也越大。而当多铰缝破坏时,对主梁的受力影响是显著的,比如5号梁,单一铰缝破坏时弯矩增长23.8%,而多铰缝破坏时,弯矩增长为105.5%,严重威胁结构安全。跨中挠度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不再阐述。
从图7可以看出,在对称布载情况下,5号铰缝渗漏对主梁受力性能影响最小,4号铰缝渗漏时,5号主梁受力最大,跨中弯矩增长31.7%,2号铰缝渗漏时,3号主梁受力最大,跨中弯矩增长40%。可见,铰缝破坏位置由中间向两边,主梁跨中弯矩变化幅度越来越大。而当多铰缝破坏时,对主梁的受力影响是显著的,比如5号梁跨中弯矩增长105.5%,严重威胁结构安全。跨中挠度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不再阐述。
(1)当铰缝由完好发展到破坏1/3过程中,弯矩变化幅度最大;当铰缝破坏1/3之后,弯矩变化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现场检测过程中,对铰缝渗漏提高重视,早发现,早处置。
(2)单一铰缝破坏,铰缝相邻主梁跨中弯矩最大增加40%。
(3)在偏载情况下,铰缝破坏位置越靠中间,主梁跨中弯矩变化幅度越大,影响的主梁范围也越大。在对称布载情况下,铰缝破坏位置由中间向两边,主梁跨中弯矩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4)多铰缝破坏时,对主梁的受力影响最显著,主梁弯矩增长最大为105.5%,严重威胁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