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父母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11-27 06:33宋庆梅宋庆莉张晓娟谢凯丽朱亚琼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9期
关键词:哮喘患儿心理

宋庆梅 宋庆莉 张晓娟 谢凯丽 朱亚琼 梁 娟▲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儿科门急诊,陕西西安 710032;2.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32

哮喘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实质是气道变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炎症综合征,胸闷、咳嗽、喘息等是其主要表现,其反复发作的特点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等因素的变化,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精神压力。目前,临床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临床措施,但是对于患儿及家长的相关干预也不可缺少。研究指出[2],哮喘患儿由于遵医行为较差,再加上父母对疾病的健康知识认知存在偏差,导致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最终加重了父母的精神负担。常规护理干预中,更多的是从治疗层面出发,忽视了患儿及其父母的主体性地位,对患儿遵医行为、父母精神状态的改善效果不如预期[3]。人本位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在进行认知行为的干预时,必须尊重患者的主体性地位,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功能等因素,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4]。现阶段,在哮喘患儿的认知行为干预中,人本位理念的融入并不常见,其效果如何仍有待深入探究。为此,本研究针对基于人本位视野的认知行为干预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90 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5];②年龄≤12 岁;③定点居住,便于随访;④父母认知正常,可配合完成基本调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肝、肾、胃等);②智力障碍,无法交流;③重度哮喘,需接受深入治疗;④评估依从性差,父母非自愿参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2~12 岁,平均(6.78±1.24)岁;病程1~5 年,平均(2.54±0.31)年;轻度哮喘30 例,中度15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2~12 岁,平均(6.82±1.25)岁;病程1~5 年,平均(2.50±0.30)年;轻度哮喘32 例,中度13 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父母自愿参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父母情况:男23 例,女22 例;年龄26~45 岁,平均(34.15±2.30)岁;小学及以下5 例,初中12 例,高中15 例,大学及以上13 例;人均月收入(5627.45±214.78)元。观察组父母情况:男24 例,女21 例;年龄25~47 岁,平均(34.69±2.32)岁;小学及以下4 例,初中12 例,高中14 例,大学及以上15 例;人均月收入(5598.30±210.62)元。两组父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性治疗,糖皮质吸入治疗、β2 受体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如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儿及家长遵医用药、教会患儿及父母排痰技巧等。观察组除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外,采用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情况如下。①成立小组:建立由主治医师、康复训练师、专科护士等构成的认知行为干预小组,开展人本位理念的系统化学习,探讨基于该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的实施方法。②评估情况:护理人员同患儿及父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耐心,以获得交流对象的信任和认可,使其能够积极地吐露心声。根据交流的情况,对患儿及父母的知信行水平、心理健康状态等进行评估,并着手制订认知行为的干预对策。③健康宣教:采用个体咨询、微信支持、健康讲座、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对患儿及父母认知疾病转归与心理健康、知信行水平的关系进行重点教育。周一至周五每天1 次,每次15 min。通过健康宣教,提升患儿的遵医行为和父母的健康知识知晓率。④情绪干预:采用心理交流、音乐疗法、成功案例法等形式开展情绪干预,对患儿及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逐渐消除父母的焦虑、抑郁心理,从而改善父母的心理状态,提高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周一至周五每天1 次,每次15 min。⑤行为指导:每天根据医嘱用药,保证用药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及流通,多开窗通气。坚持科学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海鲜类、鸡蛋类等潜在过敏原食物慎摄入。远离花粉、羽绒制品等,减少与过敏源的接触。坚持每天锻炼,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增减衣物。⑥定期随访:随访持续6 个月,将患儿的遵医行为、父母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作为调整干预对策的依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6 个月后患儿的遵医行为。自行设计出院后患儿遵医行为调查表,信效度检验系数为0.856。该表主要有坚持医嘱用药、避免接触过敏源、注意保暖、体格锻炼、科学饮食5 个方面。调查人员于6 个月后监督父母填写并进行收集汇总。

比较两组干预6 个月后父母哮喘健康知识知晓率。于患儿出院前,由科室专人将科室自制的调查表发放至父母手中,由父母进行填写,用于评价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该量表信效度检验系数为0.856。调查表总分100 分,≥90 分为知晓,80~89 分为大部分知晓,60~79 分为基本知晓,<60 分为不知晓。知晓率=(基本知晓+大部分知晓+完全知晓)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评分,用于评估父母的心理状态。SAS 量表界限值为50 分,>50 分为有焦虑。SDS 量表界限值为53 分,>53 分为有抑郁。两个量表评分越高,提示相应的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儿坚持医嘱用药、避免接触过敏源、注意保暖、体格锻炼、科学饮食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比较[例(%)]

2.2 两组父母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父母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父母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父母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父母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父母SAS、SD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父母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父母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3 讨论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至今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与环境、饮食、感染、过敏源等多种因素相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从现代医学的指导来看,对于小儿哮喘预防是重点,而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哮喘,稳定病情[9]。目前,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哮喘的诊治水平存在明显的上升,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性用药及父母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患儿及父母由于对哮喘的认知水平较低,再加上行为举止不当,导致哮喘的控制水平仍不是非常理想[10]。因此,必须加强对哮喘患儿的认知行为干预。常规性健康教育在疾病的干预中较为常见,通过对患儿及父母个体咨询、微信支持、健康讲座等形式的健康教育,达到提高相应知识应用能力,改善健康行为的目的[9]。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的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护理服务已经很难再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常规健康教育也无法很好地实现预期理想目标。

认知行为的干预可纠正患儿及父母的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11-13]。人本位整体护理理念,是将“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指导,在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时,最大限度地为患儿及父母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满足生理、心理各层面的需求,提升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基于人本位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哮喘患儿遵医行为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人本位思想的指导下,认知行为的干预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要求,通过系统化的健康宣教,以及各种形式结合的健康教育形式,可以让哮喘患儿及其父母均能够认同,并积极地配合干预措施,从思维、认知、行为等层面进行改进,再配合家长的支持、鼓励等,使患儿的遵医行为更为理想[14-17]。哮喘尽管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父母对该病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更多的是一种事后了解,即治疗结束后才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而在治疗初期因为认知行为的偏差,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出现[18-20]。基于人本位视野的认知行为干预,不仅注重对患儿遵医行为的干预,还关注父母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通过与父母面对面的接触,了解其认知偏差的具体方向或内容,结合人本位思想的指导,进行全面评估并教育,使其对疾病的认知增强[21-23]。本研究中,观察组父母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父母健康知识的知晓作用增强。罹患哮喘本身就是一个负生活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对患儿及父母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再加上哮喘这样一种特殊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父母不良情绪也会因此加重[24]。本研究中,通过给予相应干预发现,观察组父母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父母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显著。在人本位思想的指导下,认知行为干预通过纠正患者错误的自动性思维,转变认知,再通过情绪、行为等调整改变,有利于消除消极行为,采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从而逐渐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25-26]。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上述结果,但是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并不多,再加上随访的时间较短,可能影响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临床哮喘患儿的治疗中,基于人本位视野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后,对患儿遵医行为、父母健康知识知晓及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提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哮喘患儿心理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理感受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