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杰,刘 洋,王 敏,陈勤操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挑战和不足是文化自信的逐渐缺失。从学校教育层面分析,无论是高校的管理部门还是各个思政教师都些许觉得思政教育是一门“形式课”,存在可有可无的现状,究其根本原因是学校一味追求学生的就业率和升研率。因此,在课程安排和资源投入上都秉承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最终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如自我封闭、自私自利、不合群等不良问题。我们要清晰知道此类新情况造成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消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对其思想和价值理念出现很大偏差,对未来人生产生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思政教育的不重视就会对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价值理念产生轻视,感觉只是为了获得学分,不用过多关注和学习,长期以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信心、信念,是文化主体高度认识和自觉践行本民族文化,是一种基于心理优势和行为坚定的文化表达形式。加强对文化的繁荣与思考,甚至对文化自信理念的内涵与价值探索,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提升思维境界,还能促进民族精神和国家信仰。因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德育元素,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课堂渠道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党对高校和教师的新要求,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教学的核心元素,将《茶学研究进展》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发挥茶知识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生成力量,促进大学生的本土文化自觉,培养学生价值认同,强化国家的文化内聚力,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式的创新,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全学生、全过程和全课堂的渗透育人方式,将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相互融合,贯穿始终。依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顶层设计,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细致周密的规划与整体布局,以课堂讲授、视频展示、现场讨论、企业参观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机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茶学研究进展》是茶学专业课,与茶学的各个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关系密切,广泛探讨茶产业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掌握国内外茶叶各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掌握对茶学专业知识具有全新认识,对茶叶种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非常熟悉,明确茶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使思政元素融入茶学专业课程内容,要求每个教师拓展知识储备,寻找并设计好思政元素融入点,具体来说任课教师需要“显性”备课,而教学中需要“隐性”授课,不能牵强硬扯,确保专业知识的完全讲授过程能积极延伸课堂内容宽度,真正实现专业课融入思政体系的德育作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教育融入点的选择、教学思路安排及素质能力培养
《茶树研究进展》专业课程围绕茶各领域发展概况,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具有国际前沿性、理论性和专业性紧密结合的特征,使得该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辅助影像视频、虚拟仿真、实地参观和专题报告等形式,积极鼓励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多角度、全方位、多渠道激励措施保障学生普遍参与课堂学习、认真思考和感受专业课程所传递的价值,真正实现正能量;在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要将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融入点摸透,在授课过程中不留痕迹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职业道德操守。在具体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优化,并适当通过涉茶最新研究进展、综述性期刊、视频、实地参观、产品展示、课堂讨论等增加该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便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消化吸收。
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巧妙结合,构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塑造与大学生世界观匹配、人生观塑造、价值观传输、社会服务能力强、茶专业综合素质提升相互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促使思政元素渗透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无痕化和趣味性,让大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茶学专业情感认同、对专业课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价值传导。而在创新创业教学方式中,应该多以大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自己参与其中,如:学生备课、课堂讨论、生产一线参观和专题报告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专业素养和文化自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禁锢于课堂、不停留于想象。同时,大学生的传统课程考试考核方式也应进行有效改革,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理论考试,加入教学过程中全面且多角度、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茶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重要体现,能够培养符合新时代人才发展创新要求。从文化自信视域下《茶学研究进展》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能感悟到,要充分发挥该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激励机制,努力构建教学实践模式和经验交流互惠平台;作为科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综合能力,紧跟时代发展速度、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顶层设计规划和内容传授,同时要多积极与学生保持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中掌握学生心理规律、熟悉当代大学生需求,最终达到弘扬文化自信、培养科学观念、锻炼创新思维的思政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