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学习的情感落地
——以“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例

2021-11-27 02:11李敏杨海敏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象山议题情感

李敏 杨海敏

(象山中学,浙江 象山 315700)

一、课前活动,激发情感

所谓课前活动,是教师为了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任务单自己或分组去开展调查,走访并形成文字材料的一种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直接让学生接受突兀、生硬的知识,得到现成的结论,这无疑让学生感到既抽象又枯燥。因此,通过课前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课堂的亲切感,能有效唤醒和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的新课学习打开一扇窗户,为师生探究交流做好铺垫。“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打一场胜仗,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上课亦是如此。议题式学习要让学生有深刻的实践体验,并且把这种体验、认知转化为行为,课前调查活动必不可少。课前调查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活动内容]课前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活动要求]通过采访自己的父辈,祖辈等,对比象山发生的变化,形成对新时代象山迅速发展的认知。

通过以上学生课前实地调查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知识,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同时借助生活化的活动情景,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组织采访,探寻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责任感和获得感,也为新课的展开做好情感铺垫。政治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议题式学习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不能只局限于教室的半亩三分地,它可以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

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课前活动,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尝试,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涵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而且要评价学生在这样的课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评价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成就感。课前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内容的明确性

要做好课前调查活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内容设计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把握。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新要求,彰显核心素养,抓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前活动。

2.内容的层次性

课前活动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和个人能力的差异,选取的课前活动难易要适度,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课前活动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3.内容的生活性

生活即教育,学生的生活是课前活动的基础。课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实际需要。要从学生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二、明确议题,点燃情感

教学设计能否反映议题式学习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议题并不是统一固定的,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学情和教学实际,议题不尽相同。要把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当地乡土素材综合起来考虑,明确合适的议题,从而点燃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内心认同感。议题起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让议题式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综合因素考虑,本课设计以“象山发展为什么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心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明白家乡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依靠人民,从而点燃他们爱家爱乡爱国的美好情感。

[情境设置]十三五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来感悟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巨大成就。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调查资料,完成以下探究任务:1.谈谈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取得了哪些成就。2.这些成就和象山人民的福祉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分享议学成果。

借助相关活动从宏观层面让同学们从情感上感知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新风貌,进而由远及近过渡到我们的身边家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对国家和自己家乡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通过活动任务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今天的成就与人民的幸福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依靠人民,点燃学生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

明确议题是一节课的中心,围绕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有助于把握课堂的大方向。议题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识状况和原有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通过这样合适的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点燃学生学习的内心情感,打造情真意切的政治课堂。中心议题的确定必须聚焦教学内容的“主题”,可以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把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呈现,也可以是学生最关注的现实问题或疑难点,亦可以是教材的生成亮点或挖掘点。议题必须统领课时的教学任务,坚持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和正确的育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议题的设置并非千篇一律,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乡土资源,助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情感教育落地生根。

三、设疑引思,深化情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总是从惊奇与疑问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都有好奇心,而强烈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充分注意外界信息,这些好奇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设疑引思是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点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形式。“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设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可迅速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强化教学目标,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新奇和诧异,产生力求正确理解、合理回答的欲望。在设疑引思活动中,学生不仅行为和思维参与,而且情感参与,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增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境设置]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象山人民过上了崭新的幸福生活,对于现状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新期待呢。

[学生活动]1.请你说说象山人民有哪些美好生活的新期盼。2.结合象山实际,分析制约象山人民新期盼的主要因素。

通过情境和活动探究让同学们在感悟新时代新风貌新成就的基础上,同时认识到新时代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通过这样的认知对比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辩证思维,深化学生积极应对新挑战的迫切情感,落实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目标。而解决新时代的新难题需要新发展理念,有新使命,为课堂下一个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通过科学的设疑方法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核心素养,落实情感认同的目的。

如果说,恰当的议题是激活课堂思维活动和点燃情感的引子,那么精当的设疑则是推进课堂思维活动和深化情感的载体。按照“议题—设疑—生成”的线索,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有效问题,推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达成情感共鸣。知识就能在议题、设疑、生成中真实、实用起来,且借助对相关问题的解决,逐步培养起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人文情怀,推动情感教育真正落地。

(一)设置疑问引思,激发学生探究情感

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和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其勤思考、多提问的良好习惯。随着引思活动的增多,学生自己总结问题的经验越来越多,思维品质越来越得到提高。

(二)设置悬念引思,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制造悬而未决的活动可以激活思维,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通过教师的“激疑”来刺激学生的认知,打破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而要保持认知的平衡,就会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思考中。

(三)设置辩论引思,启迪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为辩论收集了大量资料,论据充分,辩论中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获取感性知识,提高理性认识。通过辩论的认知冲突与交锋,启迪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深化了学生的情感,落实核心素养。

四、有效生成,升华情感

(一)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活力的重要体现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生成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更多地体现“过程”的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生命的对话和互动,来源于师生心灵的平等交流。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更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有效生成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点燃课堂生命之活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灵魂的洗礼,情感的升华。

[学生活动]“家乡建设我参与”:根据课前准备资料,各小组分工合作,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将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每组汇报时间:5 分钟以内。

[学生展示]1.第一、二组派代表介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展板内容。2.其他小组可以对其做出评价,提出问题。

[学生展示]1.第三、四、五组派代表从协调、绿色、共享的角度播报点赞乡村的新闻报道。(文字和图片形式)2.其他组可以对其做出评价,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生活资料和素材,并在课堂中积极汇报展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渗透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情感升华。同时其他组同学通过做出评价并提出问题,本组同学做出应答,这既符合“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的新课程理念,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科学精神。进而让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对自己家乡建设的深刻认识和责任担当,融入家乡情怀,增强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给他们创造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引导学生争论,提高生成时效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存在差异,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同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见解的情况。这时教师要牢牢把握良机,允许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思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要帮助学生过积极有益的生活,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需要学生在逐渐丰富的生活中去了解事物、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这些都需要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以议题和情境为载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对话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动机和情感,打造开放互动的生成性课堂,实现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象山议题情感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象山无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情感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