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协同机制构建

2021-11-27 09:36陈小娇
魅力中国 2021年23期
关键词:艺术类校友三全育人

陈小娇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是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艺术类高校学生求职就业有其自身特点,如何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成为需要艺术类高校进一步完善与探索的重要任务。

一、“三全育人”价值诉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三全育人”强调人才培育的过程性和全面性。“三全育人”本质上是遵循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育人资源,提升育人效率和拓展育人内容,最终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三全育人”的价值诉求在于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所需的核心人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的长期性系统工程,其根本目标在于鼓励和帮助学生到国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领域就业创业,引导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三全育人”的价值诉求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全员育人:人员协同参与无机制保障

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方法、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2]。当前艺术类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主要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辅导员完成,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与稳定性难以保证。面对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求职就业咨询与求助,辅导员仅能以分享个人经验的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难以开展专业、有效的系统性指导。专业教师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偶有参与,发挥作用较小。旨在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协同机制并不完备,艺术类高校内各层级教师参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协作机制不健全。

(二)全过程育人:培养过程各环节衔接不紧密

一是,专业能力培养环节与就业创业指导衔接不紧密。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与其专业素养密不可分,艺术类高校长久以来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职能,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于技能培养深化十分有效,然而在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未能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不够紧密。二是,就业创业指导与实践环节衔接不紧密。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身专业素养做出合理判断,进一步理解职业世界,及时发现其职业目标的可实现性,适时调整其职业目标,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当前艺术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指导、政策宣传,就业形势介绍和政策引导教育等方面,缺乏与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有效融合与衔接,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其就业创业竞争力。三是,在就业创业指导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一方面,灌输、说教式的教育无法满足当前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鲜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新媒体时代下,仅仅以灌输、说教的形式开展各类就业主题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与“就业创业指导”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艺术类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面临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精力深入到相关行业领域、了解社会需求与相关变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指向性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

(三)全方位育人:协同工作缺乏统筹

全方位育人涉及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家庭、社会、学校多个领域。这些要素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处于不同层次、面临不同问题、遵循不同的发展,在目标、功能、资源、策略上各有侧重,急需实现“互补互动、综合融通”[3]。首先,艺术类高校内部,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仅就业部门发挥作用远远不够,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之间的整体统筹意义重大。其次,缺乏校外资源的统筹。作为人脉广,相关行业经验丰富的校友,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资源。目前,校友对艺术类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参与度仍较低,发挥作用并不明显。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协同工作机制构建

(一)凝聚各类教师力量,推动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理念下,需要更加专业、强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队伍,汇聚更多专业导师、教师的力量,形成协同工作机制。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他们在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的辅导员,急需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对当前就业政策的理解与掌握,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熟悉毕业生相关就业手续办理流程,为更大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指导和服务。专业教师、导师对于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样责无旁贷。专业教师、导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时,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着手,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与专业特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立足专业进行创新创业的意识,帮助学生明确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目的是服务社会与国家发展,提升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竞争力;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关心关怀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全过程育人体系

艺术类高校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应当着力实现目标、内容的相互协同。目标协同重在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整合起来,突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目标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内容协同重在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3]。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研习红色经典作品、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参观的红色“经典物质”文化开展教学,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鼓励学生结合其专业进行创作,如音乐、舞蹈、播音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重新编排经典剧目,在编排剧目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其作品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源泉,并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目标与内容的协同,使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就业创业指导各环节之间有机融合,共同推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全方位育人平台

艺术类高校在现有就业渠道基础上,可以通过整合各类校内外资源,形成高效的就业创业工作协同机制。在育人平台建设方面,艺术类高校通过建立专业教师担任就业创业导师的工作模式,汇聚更多专业教师、导师参与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打造校内育人平台。在校友资源平台建设方面,艺术类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担任校友委员会委员,逐步建立健全校友信息库,成立校友委员会。在校友委员会的框架下,与校友建立广泛和充分联系,积极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或参与沙龙活动,引领学生了解相关行业发展现状。通过保持与校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校友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信息,为学生推荐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帮助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实习、就业,从而实现学校、校友和毕业生的“三赢”。

在就业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高校可以依托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平台深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网络招聘会活动,通过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数据库的有效对接,面向毕业生个性化推送相关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实现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艺术类校友三全育人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