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
(长春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从古至今,再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变革能比电视与当今电子时代的手机等产品的结合,带来的变革更加深远。这好比当年家用电脑终端机与平板电脑对屏幕的使用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在当今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舒舒服服地通过电视和手机,一览飞机航班时刻表,对飞机航班进行预订和确认机座甚至购买机票。手机并不是唯一可以实现这些功能的载体,它采用的技术依然归功于电视,只不过手机更为方便、快捷。
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当前电视节目编排的注意力不断转向,电视台数也比以往几乎增加了十余倍,电视媒介注意到卫星转播上的利润潜力巨大,不断在挖掘“家庭票房”,为广大受众提供一系列风格各异的电视节目,而一些电视媒介再通过每月另收费用的方法,提供更为精彩、质量更加清晰的超高清电视节目。毕竟,现在为了收看不受广告节目干扰的清新节目,而愿意另外付钱的观众大有人在,而且数量大为可观。面对非常忠实的观众,传递收费电视节目的媒介被称为“窄面播送”的电视业,也就是专业电视,很多电视媒介正在蜂拥而至、步它们的后尘。人们再也不需要一遍遍翻阅电影表,寻找一部新的电影,只需按上几个数字就可以实现,尽管下一个月的结算单上会出现收费电视的名头。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表明了人们有极大的兴趣和意愿参加电视技术革命。往往一种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会引起巨大共鸣。好比20 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摄像传播技术的革命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时美国好莱坞几乎所有电影和电视片停止生产,提出了一种划时代的传播技术一一卫星转播电视。因此,电视台也实行了种种新挑战,力求从新的发行方式中得到资金,花样百出的电视节目和付费项目雨后春笋般出现,电影、电视重新洗牌,电视台对旧有的资源重新进行利益分配,一旦不能分享到红利,网络、进行卫星转播的电视台以及收费电视就会一蹶不振,家用电脑系统以及其他种种新生事物的频繁出现,为大批观众提供了基本的欣赏素材。电视里数百个渠道各显其能,激烈争夺观众的注意力,电视产生了永久性的变革,各种电视媒介的成倍增加,有效扩大了观众的欣赏范围。
如今,在一些区域性的小电视台,它们的机会可能更好,因为当地可能并没有超高清频道,最多只能重播一些电视节目,然而体育迷们不会错过任何一场比赛,从欧洲杯到南美足球大赛,只要它们一出现,人们注定愿意通过付费来欣赏比赛。一开始,人们可能接受不了看似昂贵的付费电视,宁愿忍气吞声地坐在电视前,看着几天前就已经知道结果的比赛。不过之后,借助于新的卫星转播技术,电视的传播范围不受地理的限制。只要卫星能转播,电视机就能收到任何一个电视台的节目信号。
其实在如今的电视媒介,存在困难处境的不在少数。如果经营不善,电视收视率相比以往下降百分之六七十,电视媒介也极有可能被当地政府托管。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电视媒介行业的竞争如此激烈,拿什么来争夺观众资源?答案无非是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和优质的节目资源,而摄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其中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很多电视台开展集中经营的模式,电视、手机形成融媒体矩阵,而摄像技术的优劣则成为关键。经营收入与收视率挂钩,是清清楚楚的,卫星通信业务等构成了一个传播的综合体。电视台目前拥有的各种摄像手段和技术极为先进,拍摄连续电视剧或电影都可以实现,在竞争者云集的时期,谁拥有摄像技术优良的片源,就会拥有“黄金时段”以及大批粉丝和受众,电视台的利润就不致外流,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力就会越大。这也是媒介人才不会“频频跳槽”、愿意留下的原因和动力之一。
拥有良好的拍摄技术手段必须有从业几十载的丰富经验。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摄像技术不会停滞不前,只会大步向前。多位一体、一机数用,是拍摄最后形成电视传播品的先决条件。随着欣赏水平的提升,人们很容易对质量低劣的电视传播品表达不满。他们担心,当初宣传的效果与后期极不相符。电视剧、电影等极易影响社会心理和社会生活,形成强大舆论影响。看到低劣的电视传播品,受众的心理会比环境污染还要严重,尤其是当初在大力使用丰富的新闻宣传手段进行影响和干预后,会造成受众群体流失的严重后果。
再来具体说说电视摄像技术的应用技术。曾经,摄像技术的界限区分得很清楚,比如电视新闻与电视剧的拍摄手段反差就很大。随着摄像手段的丰富,如今的界限趋于模糊化。现在的电视新闻不但画面影调丰富,而且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突出,堪比对于人物有着深层描写的电视剧。拍摄现场的人物都是以人物背部亮度为依据,经验不太丰富的拍摄新手对于所拍摄的人物,掌控可能存在些许偏差,把对象拍成“黑”人,这就是失败的。要让所拍摄的人物获得层次更加丰富、影调更为柔和的效果,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注意人物的暗部曝光,取得反差适中的效果,切不可忽视对象阴影部分的曝光。通俗一点,就是要以人物的形象为具体依据,否则就会得到失败的作品。
还有一些经验匮乏的摄像师,在拍摄现场时常常喜欢把镜头对向广阔的天空和空地,部分的影纹和层次却得不到充分表现。举例来说,拍摄水面上闪烁的波光,遇到波光中出现了帆船或游艇,画面就变得生动,也增加了作品的美感。要使作品画面更为丰富、生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技术角度说至少要比现场开大两档光圈控制,另外就是抓取有丰富动感的场面取景,根据太阳的高度酌情提取。如果所处环境很暗,反射光条件很差,还可调节摄像机进行进一步的补光。另外拍摄时,正向对着光源也极易产生失败的电视作品,这样操作的缺点非常多。因为光线直射在镜头面上,从而引起反射,使摄像机镜头亮度过高,非常刺眼,现场明暗差别巨大,影像生成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同时拍摄时缺乏层次感和质感,现场环境就会与天空连成一片,不能区分。
逆光时,摄像镜头上必须加以遮光,以防止光线突破有效界限,或者画面一片空虚,造成拍摄曝光错误;拍摄正常环境的时候,摄像师尽量身体平稳,不要使镜头上仰,否则容易产生光晕现象。同时要尽量正确使用摄像机。在拍摄时要尽量注意选择背景,不要选择很亮的背景,比如天空、水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拍摄人物的形象。选择较为灰暗的景物做背景不是不可以,有时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不应以场景作为曝光依据,这一点已经在历年的电视作品上有了很明显的表现,如果想改进反差效果,也可以依据阴影及场景暗进行辅助。人物及现场显示不够充分,就应该用不同影调去体现拍摄对象,这样会有效降低拍摄场景的明暗差别,也有利于表现拍摄人物形象,使拍摄现场与人物和建筑物在色调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在平时工作中的些许见解。诚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众传播时代,智能手机日趋丰富进步的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人也可以成为摄像师和摄影者。不过在电视媒介的传播载体上,摄像作品的质量还是需要精雕细刻的,它与电视媒体资源和电视工作者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一条质量高的新闻作品一部好的片子都可以改变人们对播放电视台的印象。在传递权威信息和以党和政府喉舌为主旨的电视媒介上,只要电视工作者用心去拍、认真去拍,不断丰富节目技术手段,扩展节目资源,相信电视媒介还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