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审美化路径研究

2021-11-27 21:20李倓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布莱希特奇迹文学作品

李倓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00)

列斐伏尔认为,资本阶级一方面不断深化日常生活中的阶级观念、种族观念以及性别差异等,另一方面又将生活标准化、等同化。对此,列斐伏尔以一种带有批判精神的现有文化立场与思维提出,日常生活同艺术品一样,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日常生活是一种广义的阶级战略(经济、政治、文化)。因此必须通过宣传具有经济和政治影响的文化革命来消灭日常生活的异化”。[1]因此,列斐伏尔通过文学介入日常生活,以戏剧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为例,强调戏剧中所蕴含的艺术场域。通过奇迹、节庆、休闲等因素让人们以审美的眼光来审视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

一、文学作品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列斐伏尔认为,文学作品通过对生活、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形象地反映日常生活。当把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转移到戏剧中时,就能与戏剧中所蕴含的艺术性相融合,并通过外化的表现形式将文学作品演绎出来,丰富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列斐伏尔重点分析了布莱希特和卓别林等在现代戏剧作品中对戏剧人物的刻画,指出这些人物形象实质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缩影,戏剧作品中的日常生活来自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以布莱希特为例,戏剧家布莱希特在史诗剧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在他看来,“每个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只能通过他本身的异化特征,恰如他只能通过他被剥夺(剥夺个人的意识)而存在的。”[2]而舞台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地方,布莱希特通过舞台表演这种艺术表演形式,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性与神秘性,在揭露日常生活的矛盾中使人们得以解脱。列斐伏尔在对布莱希特的戏剧作品分析中指出,戏剧要超越日常生活,利用英雄,情境式的逻辑净化和编排生活,它采用的是外在的形而上学与宗教批判日常生活。

在列斐伏尔看来,文学体裁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性,这能够让人们更直观地解读文学作品,戏剧情节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反映,剧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则是人们在现实世界的缩影,将日常生活以舞台表演形式展现给观众,会让大家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深刻地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矛盾性、神秘性,并在揭露后获得解脱。列斐伏尔强调,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能力,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学和艺术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重视审美能力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审美带来的趣味,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心情。一言以蔽之,“审美活动”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外的内容,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关的审美活动不在仅仅存在于有限制的文学艺术范围内,它活跃的存在于人的各种日常之中,是人们的活动的基本要素。

二、“奇迹”激发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思考

列斐伏尔提出,“奇迹”与超现实主义密切相关。“奇迹”是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列斐基于日常身边的事物自身出发展开无限想象,改为奇迹世界。超现实主义认为,日常不仅仅是一个它表面所呈现出的熟悉而平庸的世界,日常之中是有“奇迹”的,折让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事物,会因为“奇迹”的突然出现而被颠覆,“奇迹”具有变革的力量。就像拼贴艺术一样,“奇迹”打破了传统思维惯性,因为惯性会让日常变得标准化,同时它又是表现日常的一种恰当的方式。超现实主义其实是在日常之中发现了“奇迹”的变革性,因为这种力量,“奇迹”可以把再平凡不过的日常之物变得奇异非常,并且让人们普遍知晓这种奇异性,随着“奇迹”的普遍化,“奇异之物”不再具有极难做到、不同寻常的特性,因为逐渐走向世俗化。所以,对于奇迹,奇异,怪诞一类事物的含义,列斐伏尔补充到,这些都是秘密的位移,转化以及显性。可以理解为,神秘变成了人们身边的事物,既熟悉又很陌生,一旦二者产生交集,即便是最常见的词汇也会呈现出奇迹般的效果。

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奇迹感能维持多久”这一问题,列斐伏尔表示,日常生活之中“奇迹”无处不在。“奇迹”并不是神秘的、不可多得的活动的廉价替代品,它是对高雅事物的无限期待,一边逐渐消逝,一边又逐渐呈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奇迹,是从意识中异化出来的心灵组织形式,我们必须保持心灵的自由,让其免遭官僚主义的控制。正如列斐伏尔所描述的:“商品、市场、货币以它们那不可取代的逻辑控制了日常生活,资本主义的扩张已经通达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3]尽管如此,列斐伏尔不仅没有从平常的生存状态中心生悲怆,而且还坚信日常生活中会充斥着令人欣喜之事,现实世界仍具有让人们实现总体性追求的因素。

三、节庆、休闲与日常生活审美

节庆和休闲在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日常生活的微观化突围因素,列斐伏尔将其视为一种无办法被革命所清除的力量。

节庆时的肆意饮酒、赞扬低等事物性的身躯等活动,都彻底地打乱了当前主流的社会系统,让世界仿佛脱离了原本的发展轨道。列斐伏尔指出,庆祝节日是暂时性实现日常生活变革的一种手段。在特殊节日里,人们会暂停日常的生存状态,举行一些不同于日常的活动和仪式,这些庆典隆重且宏伟,严肃且不可亵渎,使节日与日常生活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又不会遥不可及,并非盘踞在日常的生存状态之上。关于日常生活改造的思路,列斐伏尔强调,在理性至上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我们应该像艺术变革一样,挖掘日常生活所蕴含的狂欢的、爆发的、非常规的能量,通过节庆狂欢、都市游戏等手段,将日常生存状态下被异化现象所覆盖的超日常能力激发出来。

为了摆脱生活中的艰难,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了悠闲,更何况悠闲还有拯救美好与放飞思绪的作用。但是,在当代的资本主义那里,悠闲早已深度变异了,甚至阻碍了劳作的创造。面对休闲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列斐伏尔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阐释。首先,休闲的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方向。总体性的获得是以满足个性及个性的发展为旨归的。每一个公民均拥有享受休闲的权利,并利用休闲来促进对个体审美文化的培养。其次,休闲的生活方式可以推动日常生活审美化。休闲,作为人们对待生活方式的一种态度,极大地塑造了个体的生活选择与总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欣赏美的能力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极高地步和较为重要的方法。最后,休闲的生活方式是成就“总体的人”的现实解放路径。在列斐伏尔看来,无论是节庆、休闲还是都市化,其文化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总体的人”。“他极力主张把宏观革命和微观革命结合起来,甚至把日常生活批判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中心,通过日常生活批判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征是‘闲暇文明’。”[4]

猜你喜欢
布莱希特奇迹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花园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论“间离效果”理论中演员的共鸣与反共鸣
什么构成了奇迹
文学作品与数学
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浅析
奇迹并不存在
最精彩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