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虹云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2016 年发布,这预示着高校学科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素养为中心,这也是高校课程改革重要方面。要想更好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对高校作曲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就必须对素养、核心素养及音乐核心素养进行阐释。
素养是指人类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技能和知识,来完成各种复杂工作所具备的能力。由于国家和民族的不同,导致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社会视角来看,素养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从个体的角度来说,素养单指行为人的习惯。人是文化的载体,个体之间都能够展现出他所在大环境中的特定文化,包括情感、观念、思维与价值等。可见素养是一种综合体现,它是教育、文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也是关键素养。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面对复杂问题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个体在任何情况下,能够解决复杂事情的关键能力。对人来说,它是最根本的,是可学习、可评量、可教学的素养。从教育对象来说,核心的主体是人,也就是“人之为人”的核心,是一种学会倾听与自我倾听,学会与他人和社会的倾听,它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育人是学科教育的价值体现,各学科都有特定的核心素养内容。是学生在本学科学习后,形成的某种价值能力,它也是体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能够得到相应专有音乐学科特点的能力。“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审美感知”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三大要素。“审美感知”居于三大核心之首,是指学生经过艺术学习,能够从整体上把控音乐文化背景及音乐艺术音响,从而加深对于不同体裁形式、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艺术表现”是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演唱或演奏者通过自己的表演或者音乐创编等,来达到对音乐情感体验的能力。艺术表现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学科教育实践的参与性,提高音乐表演技能、学生审美感知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等,从而达到更好地展现作品。“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要素之一,有着极高的价值。人类通过对事物的理解,能够彰显出本民族的文化,它是人文学科的标志。所以希望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让他们能够懂得不同语境下的音乐文化内涵,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待音乐,尊重多元文化的一种情怀。
高校教育对象是学生,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校作曲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找到方法来提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高校作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最终目标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学习,从学生被动性的学进入到主动性的学习。因此,提高作曲教学能力与提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的。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大部分还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授课,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在教育中应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中切实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提升。把素养作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作曲教学中,应该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全面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与思想观念的转型,从教师角度来说,在授课整个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进行点评教学,通过从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而达到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从全面培养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作曲教学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视角,最终目标都是达到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和学会学习的要求。
传统教学观念,把教与学割裂开来,突出教师讲授,尤其是对音乐理论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以听记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性较强,导致教学形式过度单一,这不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的场所,为能够达到更好的作曲教学效果,应对现有课堂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有以下两点形式:第一点是以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作曲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促使学生理性与感性的积极培养,从而达到作曲学习的效果。第二点是在作曲教学中提升技术性实践。传统作曲课堂,教师以备课内容为基础,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仍关注重点是传递过程,学生写作过程过度关注需要避免的一些错误现象,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在作曲技术讲授过程中,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做题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把技法灵活的运用在写作当中。
高校作曲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面对复杂问题所必备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打破传统教师教学灌输型的思维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改革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的转换,以超越传统教科书知识目标,把每一个学习者的兴趣以及学习方式为主中心进行变化。这种转变模式就有三个特征:第一,变被动到能动学习。改变课堂僵化的教学局面,实现学生的能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来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第二,弱化个体学习,强化协同学习。改变学生现有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实现活动式教学。第三,进入到深层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能透过知识的表面察觉到知识内在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校作曲课程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能够直接对课程教学起到不同的效果。作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课程,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只有在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填空式、启发式、分析判断式、情境法和发现法以及探究法进行教学。
填空式教学是指在讲授歌曲旋律写作中,教师写出主题或者是完整乐句,在中间空出某小节,让学生进行旋律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学生要想保证歌曲旋律的流畅度,只有对歌曲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如节奏、调性和声、音乐风格等准确把握后,才能够写出较好的答案。启发式教学在作曲讲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音乐主题讲授时,多列举几条例子,通过教师对每个例子的讲解,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歌词进行匹配。这样通过对旋律与歌词的讲解,增加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判断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选用不同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进行情感内容、音乐形象等分析。由于旋律的抽象性,不像歌词能够直观的表达出明确内容。所以,这种分析判断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音乐旋律的同时,促进想象能力的提高。
情境法与发现法能够加强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提高。情境法是通过对具体场景或者形象的设定,让学生对作曲教学产热情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情景设定,来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歌曲。发现法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创造性的写作旋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
学生能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或者能活学活用作曲技法进行创作,对于作曲课程效果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作曲教学中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是必要的。所谓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行创作活动,加强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音乐学院的先修课程,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课程,对于歌曲创作十分重要,在学完上述课程后,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后,才能够更好地学习作曲课程。高校作曲课程的教学可以为歌曲创作教学与歌词创作教学两大方面。歌曲创作教学是学生通过作曲技法的学习,经过知识积累完成歌曲在写作任务,是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作曲教学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分为:第一,依据教师给定的音高创编旋律;第二,教师给定节奏与音符,学生创编曲调;第三,教师给定音乐主题学生编写主题发展旋律;第四,依据教师给定的主题,学生通过变作手法进行旋律变奏;第五,教师指定诗歌或者歌词,让学生配曲调;第六,命题写作。在作曲教学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欣赏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作品示范法等,通过摸索来不断完善创新教学实践。上述的这些教学方法适用于初学作曲的学生,大多都属于写作中的模仿阶段。当学生对上述的各种形式掌握后,经过不断的练习,就能够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音乐作品。
歌词对于歌曲写作来说非常重要,要想创造出优秀的歌曲,是与歌词息息相关的。学生学会歌词创作的好处很多,如:第一,在歌词写作中。能够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通过歌词来表述出来;第二,学生在经过歌词的写作后,能够加强文学修养的提高;第三,通过写作歌词,能够加强学生对词曲结合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旋律走向创作歌词,在写作中注意押韵,通过对13 种汉语音韵的学习,让学生创作出朗朗上口,形象鲜明的歌词。第二,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填写旋律。在写作中,先对歌词进行节奏的划分,然后进行旋律写作,提示学生反复的朗读歌词,确定歌词的节奏,然后再根据节奏进行旋律创作。第三,根据歌词的四声音调,来创作旋律进行方向,这样的好处是歌词的声调与旋律方向一致,能够让听众快速的理解歌曲表达的意思。在学生写作歌词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歌词的分析,歌词意境会更清晰,这样能够让学生把个人情感表现出来,使作品根据感染力。
结语:当今社会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作曲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掌握作曲技能,能够增加音乐学生的就业途径,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具备优良的音乐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竞争力。高校作曲课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优良平台,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创出更多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作曲教学方式的变革,增加学生作品产出能力。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情境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