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郑雯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448000)
班级管理效果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养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将主题班会的开展视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班级实际学情来定位主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自发、自觉的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在班集体内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体会到融洽的班级氛围。
主题班会就是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讨论的班级会议,班会的主题设计要围绕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教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二是班级同学讨论后产生分歧的话题;三是班集体内出现的一系列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的举办首先要做好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满详实,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而是要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所有班级内成员都应该参与其中。一堂合格的主题班会应当同时具备教育性、趣味性。乡村学校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切实向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让每个人都准备内容,在班会上表现自己的看法、特长、爱好等等。乡村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角色,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与其联系最紧密的人,所以班主任要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提高自身重视程度。组织主题班会可以实现帮助同学之间缓解误会,解决班级管理现阶段出现的困难,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等多种目标。因此班主任在执行时,必须要遵守教育原则,根据班级学情特点和教学重点来规划主题班会结构,让学生在班会中体会到班级凝聚力,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1]。
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班级氛围;校园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工作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的。这也要求乡村学校教师要提高自身观察能力,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模式。带领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活动组织;制度建设;教学调整等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各科老师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教学活动。其次,班级管理工作还可以帮助组织班级秩序,因为班集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同学社交、师生交往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能够让全体同学在班级内感受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持健康优良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作用之一。最后,让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为日后的人际交往、社会交际都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因为班级管理也是有多个分工,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体验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体验各种角色,具备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也有助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2]。
明确班会的教育目的有助于后续班主任对班会结构展开合理设计,只有科学的统筹才能确保班会进行的顺利。首先要构思好主体班会的横向维度,因为班会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提高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从而更好的在学校中生活。因此,班会的主题要选择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情感的内容,例如:可以结合爱国爱家、感恩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等主题来设计班会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道德观。其次,每堂班会课的教育内容不宜过于宽泛,主题选择不能假大空,例如:在开展有关“励志”主题的班会时,不能只将“励志”设定为班会的主题,而是要细化成多个小主题,如:学习励志、生活励志、交友励志等等。每个小主题深入挖掘都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意义,班会内容的设计要紧扣主题,如果主题范围太大,教师选择素材很难固定方向,学生也很容易混淆概念。最后,要做好班会教育内容的跟进工作,不能开完班会后,就全靠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深化,而是要及时引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思想是否真的有所改观,确保教学效果。
乡村学校是否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在行动上注重落实,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题班会是否存在德育价值。作为乡村教师,要及时转变自我教学观念,认识到主题班会对学生起到的重要教育作用,提高对班会的重视程度,因为学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只有乡村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另外,乡村教师还要深入挖掘主题班会的核心价值,及时认知到主题班会对学生个体、教师本身、德育教育起到的关键影响,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用心设计并组织班会内容,让班会充分展示它的育人风采,彰显教育价值。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观中强调,要将每个学生都看作独立发展的人,并尊重其学习时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也要严格遵循教育原则。评价反思是主题班会总结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结合准备、过程、结果三个阶段进行综合性评价,及时做出调整,并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及评价。学生要从自己在主题班会开展前所做的准备、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对自身的全程表现进行反思评价。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不足之处应鼓励其主动改正,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更高的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众所周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班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都源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因此班主任在组织主题班会时,一定要紧扣学生的现实生活。首先,班会的主题设计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预期和思想需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交友、学校、社会等生活内容。总结其现阶段在思想、学习、生活、交际上体现出的种种问题,然后再细化选材。其次要对班会的主体进行选择、策划和组织。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现实生活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观察,这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个人的外在行为往往是对内心想法的真实反馈,所以教师只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就是大概判断其是否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如果发现有表现异常的同学,要采取第二种方法;2.访谈,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然后再针对性的引导或分析,为主题班会的展开提供方向,相比较于前一种方法来说,面对面访谈更加深入;3.问卷调查,按照教学目标和教育进程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问卷上的答案,分析现阶段班级出现的主要矛盾,方便班级管理工作进行。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云计算、新媒体、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逐渐走进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教育行业就加快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度。互联网技术给能出乡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素材和资源的支持,这对主题班会的设计工作也起到了很大帮助。目前,很多学校在组织主题班会时,仍保留传统、刻板的设计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班会内容流于形式,无论是什么样的主题,在流程上都有很大的相似度,十分雷同,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丧失参与的兴趣,长此以往,对主题班会的开展毫无热情,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积极创新班会的开展形式,融合有限的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资源,让班会变得多姿多彩。
综上所述,想要主题班会举办成功,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班主任就要在课前做好班会设计工作,从实际出发,及时了解班级内部情况,做好学生思想情感调查,从而保证班会的教育内容符合学生心理预期以及年龄特点。另外,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班会形式,让每个班会主题都足够鲜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