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素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今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逐渐提高,并且不断变化,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更应积极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使输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达到较高的水平,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两强培养的理念是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两强”人才质量的提升,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坚持两强培养的理念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要从学生自身特点与实际需要出发。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要认识到两强培养理念的内涵,这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深化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改革势在必行,教育理念不断发展,两强培养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就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人性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来组织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两强”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价值[1],遵循这一管理理念,教学模式更具弹性,能够使管理过程得到优化,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进步。
首先,满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为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校开始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改革,在改革实践中,学生的素质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要素,所以高校必须要提高对学生素质水平提升的关注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对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优化,从而满足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最后教育,教育教学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述,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社会素质的培养。为此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素质成长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上,坚持两强培养的理念,为学生营造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积极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有效学习,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素质水平。
其次,与和谐稳定校园建设需要相适应。如今高校教育教学中,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被关注和重视,高校将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由于实践方向明确[2],实际建设能力不强,很多高校的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能形成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校园旨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要坚持两强培养的理念,有序、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需要,更好地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两强培养理念协同构建“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体系,既是思政工作的创新,又是育人模式的创新,还是课程教学的创新[3]。各项工作开展要切实符合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更具针对性、全面性、创新性。
积极创新优化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是强化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使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要求教育教学管理者、实践者积极落实两强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从理念上进行改革创新,这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教育工作注重在教育管理中开展监督、约束等强制性活动,对于激励、引导机制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改革发展过程中,两强培养的理念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形成多元化发展。在人才培养“3+1”模式下,为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4]。
在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要认识到两强培养的重要性,依托这一理念对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有效,更具综合性。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限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教育能力,对课堂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其次,高校要建立新型的纠正引导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纠正批评学生的错误意识、行为,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责罚咒骂,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够及时地改正,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教师的直接批评[5]。最后,高校要积极优化完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保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能够将学生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实现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教职人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主要涉及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教职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影响,为此对于目前高校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化的措施进行处理。要积极培养教职人员的能力素养,培养双师型教职工队伍。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教职人员在任教前要全面考察其综合能力,了解教职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个性化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道德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好教职人员继续教育,强化教职人员培养,并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对于学生的学术带头人要重点培养。此外,还要为教职人员提供能力素养提升的平台、机会,使教职人员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性的讲解,忽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两强培养理念不相适应。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在坚持两强培养理念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良好的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运用表演、互动学习、探究等方式,密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打破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方式,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将理论知识与多元化素材相结合,使教育教学更具感染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多交流,通过网络上的学习小组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使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使高校教育教学逐步实现现代化。
高校要积极改善硬件条件,定期对高校的实验实训中心、教室、宿舍进行修整,丰富图书馆的馆藏量,增加人文景观建设,加强校园绿化,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强化学生自习模式管理,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必要时由社会知名的教育家、企业家等到高校讲座,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除丰富校内生活外,校外专业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两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积极构建“3+1”培养机制,旨在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与岗位职责之间的桥梁。紧跟党和国家的路线共同进步,不但要全面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推进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完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丰富教育教学的素材。也应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积极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与模式。评价时,要增加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全面把握自身的真实情况,采取科学化的策略、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自身的持续长久进步。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背景下,竞争十分激烈,其中人才是社会竞争中最为主要的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人才直接输送的重要基地,在对人才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要坚持两强培养的理念的融入,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具个性化特点、更有创新意识能力。所以,两强培养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是必须要推行的重要工作。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固定、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能再继续利用,因此要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两强培养理念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上,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快速、扎实的掌握知识,并合理化应用。对于事物,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想法,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法处理解决问题。高校要尊重学生的思想、理念,并注重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价考核,使两强培养的理念得到很好地落实,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创新教学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