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冰心的眼睛看人物描写

2021-11-27 13:31孟丽萍
小读者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冰心刻画外貌

□孟丽萍

小学阶段常见的作文主要有五种类型:写人作文、叙事作文、写景作文、状物作文和想象作文。其中,写人作文贯穿了三至六年级整个阶段,因此,写好写人作文特别重要。可怎么才能写好写人作文呢?有的同学认为,写人就是将人物的外貌特征等简单地罗列出来;有的同学则用笼统的语言写一两件事例,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因此,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刻板、单薄,不够立体和鲜活。

写人作文指的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长和爱好等具体描绘出来的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在这方面,儿童作家冰心具有非常明显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将质朴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相结合,廖廖数笔,人物形象就会鲜活地跃然于纸上。

本文中,我们将以冰心的散文名篇《小桔灯》为例,了解一下她是如何刻画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制作小桔灯的小姑娘。

写人离不开写事。通过描写具体事例,可以从侧面很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写的事例不能随意地选取,而是通过选择相关的事例,来凸显我们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小桔灯》一文中,就写了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文中写的第一件事例,是一个小姑娘为了给“妈妈”找大夫,来到乡公所给医院打电话;第二件事例写的是在“我”临走时,小姑娘为“我”制作了一盏小桔灯,方便“我”走夜路。

这两件事例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立体而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虽然身处于苦难之中,却勇敢、镇定、乐观的小姑娘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冰心是如何在文中运用这三种描写方法的。

1.外貌描写,给读者第一印象

例如,《小桔灯》第三自然段写道: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母亲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本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等质朴的外貌描写,交代了小姑娘的外貌特征,向读者初步展示了一个饥寒交迫、穷苦的小姑娘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也为后文塑造小姑娘坚强镇定、积极乐观的性格特征做好了反衬和铺垫。

2.刻画人物,离不开语言描写

例如,《小桔灯》第六自然段(部分)写道:

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母亲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第九自然段写道: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父亲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母亲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这两处表达安慰的语言描写,总共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小姑娘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这是第一次出现。体现了小姑娘的懂事和体贴。第二次出现于小姑娘说“不久,我父亲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母亲就会好了,一定!”“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之时,表现了小姑娘的积极和乐观,也说明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3.运用动作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例如,《小桔灯》第八自然段(部分)写道:

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文中运用“拿”“穿”“挑”“点”“递”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经过,从侧面体现了她镇定、独立的性格特点。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冰心通过这三种描写方法,将列举的两件事例写得饱满而充盈,从侧面刻画了小姑娘的形象,使其更加鲜明和立体。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比如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大家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需要,进行适当的运用。

猜你喜欢
冰心刻画外貌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奇特的蛇鹫
吹泡泡
迎“春”冰心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母亲
写好人物外貌
《寄小读者》
外貌与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