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青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十四中学,河北 廊坊 06550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开端。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发现并提出问题,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激发人们去努力探寻创新之路。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
提出问题,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一节教学内容的导引,作为学习每一个小知识点的动力之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广度,兴趣点有很深的把握,而且要学会融合,融合社会生活,融合综合知识,融合相关学科,融合教育技术,融合全面评价。作为学生要有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创新和探索精神,这些都来自平时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教育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德育,学生没有自主性,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教学的一些策略都是空谈。作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人生榜样,有理想信念,有道理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忠孝、仁义等核心素养;通过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情怀,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学生勇于创新、担当担责、拼搏进取的精神。用袁隆平、张富清、李保国、钟南山、张桂梅的光辉事迹引领学生成长,用会十几国语言的吉普寨小贩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需求调动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成为有“问题”意识的求知者而努力。
传统教学当中,教师经常采用灌输的方式,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得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顺应当前的课改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能够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详细掌握教材当中的内容,分析出其中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创设,在教学之前,教师可通过问卷等形式对学生问题进行统计汇总,确定主题。教学中,学生自行的设疑解疑,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兴趣,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数学课程本身便带有乏味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会伴有一定的乏味感和厌恶感。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相对有趣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些高质量的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效理解,并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例如,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泡沫和钉子等简单物品进行模型制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先将钉子插在泡沫上,之后用一根木条围绕钉子进行旋转并将这一钉子固定住。这时,便会由于钉子的转动而产生大量的直线。这时将围绕着旋转的钉子固定之后,便会出现一条直线。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前让学生搜索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生活实例,影片图形,使学习的内容从抽象扩展为图像、声音、动画多种媒体融合的情境,例如三角形一节,学生可以收集到自行车架呈三角形,一些别墅的顶部设计成三角形状,红领巾的形状,流动红旗等形状都是我们即将学习的三角形。总之,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培养出更多更好地学生。学生在学习到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便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我们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的强烈内需,提出的问题,组织的活动要创新,与时俱进。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较好地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开展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活动,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例如:一次函数一节引入沙尘暴的讨论,产生原因,行动路径,解决方案;用戏剧的形式表演圆周率的故事、正负数的故事,用打油诗总结一些运算规律,证明规律。
再次,要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目前学生大多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老师的问题”虽然对学生有导引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考,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的发展,学生若能主动思考,置疑问难,就能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通常一节课要有一个问题的主题,这个主题要成为师生教学活动、探实实践的核心内容,课堂就围绕这个主线开展。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一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的学习,内容即相通又容易混淆,学习完成后,各个特殊图形性质需要融汇贯通才能分的清楚,应用的明白。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所有知识点熟记呢,教师通过与学生课前研讨,提出了《谁是大队长》这个教学内容的问题主题。
1.提出问题,所有四边形中,谁最不普通,最特殊,本领大,有特性,适合当大家的大队长,为什么?
2.其他图形的适合职位又该如何确定,是否有队员、小队长或中队长?
展开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五人”各设计一份自荐表,写清他们每个人的特点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按照队员、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的顺序将其排列。
自荐表完成后,小组共同评价、讨论,把正方形选为大队长,把菱形和矩形选为中队长,把平行四边形选为小队长,普通四边形只有不断改变条件,改变边角特性,才能晋升为小队长、中队长、中队长。
选举完成后,让学生将图形晋升路线图整理成单元知识结构图,完成章节知识的建构。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把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了,又体验了选举的权威和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即可以互帮互学,也可以照应全面,学困生的问题能在组内得到解决,优生的疑问也给他们新的启发,问题意识得到熏陶和提升。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有机会思考,问题得到解决,问题意识得到尊重和培养;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学习者和提问者都能实现价值;
(3)培养了小集体的 团结(队)精神,在了解问题的同时提升团队水平分数;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强兵过程就是在提问和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的;
(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难易,在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平等的;
(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通过提问,解决,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收获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
理论需要在实践中重新验证,很多学生在学习例题,交流互动时已经没有新的问题,但在巩固练习时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新的问题还会产生,在应用之中问题的解决,学生才能再次提升,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练习是一种评价和检测,考查的是知识和掌握与变通能力,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坦然,勇敢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大胆提出,主动解决,再度提升。
教师在习题设置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能够分层设置练习题,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有不同程度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保护了学习兴趣,守护住求知欲和问题意识。
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十分重要,不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更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不断强化,进而使学生具有解读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引入,需要将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找到合适方法后,需要在问题中不断地锻炼学生思维,也能在问题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设置有趣的情景教学环境,先让学生研究盒子中的蚂蚁习惯沿着怎样的路线进行爬行。教师先准备一个圆形的盒子,但没有底部,要求盒子的总高度能达到10cm,直径能达到6cm 左右,教师需要在盒子的侧面粘上碎饼干,并让学生思考蚂蚁如何行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完所有饼干渣,教师提出该问题后,需要将学生分层几个讨论小组,要求讨论小组能系统化的讨论该问题,并为蚂蚁规划出最短的解决路线。讨论出结果后,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台阐释整个事件经过,通过结果交流的方式,对比各个小组的最短路线。教学活动中,教学中使用此方法,会增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在教学中通过讨论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能力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学生能在讨论中获得更多优秀的想法,使学生可以在问题意识中,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理解,也能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在课前检测、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练习、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之中都有及时的评判,已肯定学生的进步,纠正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每组中,优生解决问题分值少,中等生和学困生解决问题高,个人的努力将给小组带来荣誉,自己也有可以成为学习之星。
课堂的评价都是阶段性质的,不是对学生的一票定论,要引导学生正视评价结果,以评促学,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全面、圆满地完成任务,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一步步提升。
新的课堂中,学生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自主性,让学生“敢”问、“会”问和“乐”问,让“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愉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