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四川成都 610000)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防范化解公共安全事件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不断出现,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强大型城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大概率的“灰犀牛”风险和极端小概率、巨大破坏性、高度复杂性的“黑天鹅”事件,构建城市火灾防控体系化解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成都市实际和自身从事消防工作经历,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与广大学习者共同交流探讨。
近年来,成都市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建设提速,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电、气、交通、能源、建筑、公共服务、地下管网等巨量多元化要素高度聚集、紧密依存,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带来了诸多火灾安全风险。同时,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和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各类灾害因素呈现交织叠加态势,给成都市消防安全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成都市石油化工、医药企业、新型材料、家具制造等产业发展迅猛,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园区产能不断扩大,据统计,成都市共计有96处危化品生产工艺风险源。在给全省工业经济注入充沛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消防安全风险,对城市安全运行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近年来“老旧市场”“老旧院落”“城中村”“三合一场所”等风险隐患多,城乡结合场所4502个,区域规划和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建筑密集且耐火等级低,建筑防火间距不达标,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超大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大型地下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等风险突出,成都市已排查统计高层建筑11614幢,其中超高层建筑351幢,已规划、建设的超大城市综合体总量近3000万m2,大型城市综合体99个,其中10万m2以上大型城市综合体70个,规划建设和正在建设2个。成都市人员密集场所共有49661家,其中公众聚集场所2851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13596家、医院569家、学校781家、养老院、福利院和幼儿园2434家、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3167家,旅游、宗教活动场所570家。古镇、古街等古建筑消防基础差,古镇古街主体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火灾隐患多,成都市共有3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都江堰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9处,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处。
由于规划配套不足,市民消防安全意识较差,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缺失,违规搭建、私拉乱接、堵塞消防通道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造成的火灾事故始终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全市约60%左右的火灾是由于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造成的,这类火灾多是由于人们防范意识不强,或疏忽或麻痹大意,或违章作业,或明知故犯,最终造成了火灾。
火灾风险的监测手段比较薄弱,大量依赖人工监测、巡检,火灾事故的苗头难以及时发现。未将各类系统均未引入GIS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缺乏自动分析、预测预报火灾风险的能力,无法实现对火灾高风险场所信息库、火灾事件库的大数据分析,自动评估风险等级,无法实现多系统互联的实时语音、实时图像、实时定位、实时监测的网上指挥调度功能。
目前成都市已经建成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火灾统计管理系统、消防监督管理系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系统,但是系统中收录的消防管理数据还不健全,各系统相互割裂,不能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传输速度慢,数据更新滞后,例如消防监督管理系统中仅对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情况和重要建筑特性进行了录入,收录的数据类型十分有限,大量的消防监督管理基础数据仍需要依靠传统的各级消防机构层层上报,有的只能通过现场调查与咨询获取,大部分的消防管理基础数据均无法实现自动化统计与分析。
消防站和消防装备数量明显不足。消防站的数量少,保护范围大,远超《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以致火灾发生时消防员“五分钟达标率”非常低。半数以上区(市)县的“五分钟达标率”仅占20%左右,成都市全域范围内的“五分钟达标率”仅为32%左右。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和乡镇消防队建设滞后,部分区域消防水源匮乏;在市政管网未覆盖的偏远区域未设置市政消防水池等设施。
消防宣传工作责任落实有差距,消防宣传工作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相关责任部门重视不够,认为消防宣传教育是软指标,工作上缺乏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配合的多,主动策划、主动推广消防安全常识的少,近年来发生的亡人火灾突出反映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宣传社会化网络体系存在空白地带,成都市作为人口达2000万的特大城市,消防宣传对象辐射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群,消防宣传需覆盖面极广,现有电视、报刊、电台等传统媒体宣传、活动宣传等老旧宣传方式不足以面向所有受众。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织密消防安全风险防控“责任网”、打造消防风险感知的“监测网”、夯实消防基础设施 “防火墙”、铸就消防救援“压舱石”,最终构建责任明确、协同高效、反应灵敏、应对有力的超大城市火灾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化解重特大消防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领导责任,主要领导、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其他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各级政府及时分解落实重点任务,做好风险的管控、化解、应对、处置工作,确保各项对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地方社区、街道、居民等要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管控工作中,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治理消防风险。
建立基于GIS的消防安全管理数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新科技创新消防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围绕成都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119消防指挥中心,构建现代化的、符合灭火应急救援实际需求的指挥调度系统。依托社会资源研发可中继传输的实时语音、实时图像、实时定位、实时监测的三级组网指挥调度系统,开展消防地理信息平台(FGIS)以及城市图像监控、交通智能管控引导、水源检测定位、报警定位、三维数字化预案、灾害现场信息传输等平台建设,推进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PDT)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按标准配齐消防监督执法、灭火救援指挥等移动终端,建成队伍管理智能管控平台。开展灭火应急救援图像语音数据综合控制中心,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PDT)的建设。
积极推进全域消防站建设。各级消防救援机构提请当地政府进一步优化全市消防队站布局,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提高中心城区和乡镇地区布点密度。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每年制定市政消火栓排查检查、维修维护和新建补建计划,并组织实施。保证市区、县城和建制镇的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到90%,各地新建道路必须同步规划建设市政消火栓。建立健全市政公共消火栓、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各地市政消火栓完好率不低于95%。
进一步配齐、配强专业的火调、宣传、指挥、监督检查等专用车辆,优化升级消防装备配备结构,逐步淘汰更新服役期满的消防车辆装备,增强车辆装备器材型号的匹配性、通用性,建立健全消防车辆装备维护保养机制,保证全市所有国家消防救援站和政府专职消防队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灭火救援车辆装备器材配备全部达标。提升灭火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各级政府政府按照灭火应急救援实战化、专业化、程序化要求,针对超高层建筑、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地铁等特殊保卫对象加强专业力量建设,建强市级跨区域综合应急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