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城镇工业污水的处理不达标使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排污的处理不完善、不及时,是水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之一;农药及农用化肥的超量使用也是水环境污染的另一个原因。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导致水环境中生物及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水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是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水的面积占70%以上,但是淡水资源却比较少。据统计,我国淡水总量约为2.8万亿m3,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只有2300m3。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极不相称,南方水资源分布虽大,北方水资源总量较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和工业垃圾排放量也相应增加,水质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自然因素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水文、水土流失等,都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改变。其中气候因素指的是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导致一些地区的气候逐渐极端,从而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水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随着温室效应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地区的水资源随之出现蒸发现象,对水循环产生不利影响,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河流面积减小。水文因素主要指的是水文条件的变化导致的水环境质量的改变。水文条件的变化是会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的,尤其是在夏天,河流流量很容易出现断流。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急需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势类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半干旱地区来说,植被由于缺水往往无法很好地生长,所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被冲刷走的泥土更会对附近河流造成污染。
人为因素指的是人类对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及水产养殖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水环境的质量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过分开采地下水会对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如今全球人口都在不断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有限的水资源供应不匹配,地表水无法满足人类对于水的需求时,就会对地下水进行开采来满足日常用水的需求。但是由于开采速度快,地下水的循环周期缓慢,这就导致地下水的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引发了沉降等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问题。另外,一些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排放也会对水环境的生态质量造成很大破坏。在工业化进程推进的基础上,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很多含有有毒物质的污染水一旦排放到水流中势必会对整个区域的水环境造成污染。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环境质量受损害,主要是因为鱼类的养殖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很多养殖户为了经济利益会大量占据水生态资源来满足所养殖的鱼类需求,不仅仅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破坏区域环境平衡。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渐渐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预先做好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但常常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并不会预先做好污染物净化,所排放的污水未能达到标准中,为进一步提升水污染控制效果,可在工业废水的排放处实时监控。对未能按标准便排放废弃物和的企业做好严惩,确保审批工作的合理化与合规化,加大对企业的严惩力度。对于新建的污染物多项目以及企业,要提高审批工作的实际门槛[1]。另外,对于城镇居民的废水排放,要做好集中式处理的工作,直接禁止其在河道周边定期做好垃圾堆放工作,将已经净化过的污水排放出去,否则对排放负责人以及当地的居民一一进行惩处。对于沿岸区域的农作物种植,需要定期做好日常施肥工作,采用一些农家肥进行施肥。而在农村区域,由于人类的河流与环境保护意识差,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提升人们的河道保护意识,增强基层群众的水生态认知意识,将垃圾堆放的数量渐渐减少,借助多项政策以及管理举措,将水污染做好全面控制。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区域水环境的实时监控,了解周边区域的水生态修复状态,及时发现相关问题,渐渐完善当前阶段的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情况,尽可能取得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此外,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中心需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做好环境保护数据的有效监管,重点排查重污染区域,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举报,尽可能减缓环境污染。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湿地的净化功能可将泥沙吸收、调节水量,是一道天然屏障。湿地生态工程,可在周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利用水产养殖区域的湖水进行植物种植,并投放一些容易生存的水生植物,构建高效的水生环境保护系统,确保在水生植物增多的基础上增多水生动物以及浮游生物,这样才可以构建有效的生物管控标准。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避免河流中的淤泥堆积以及垃圾浮现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做好河道的有效整治与处理。一般来说,河道在整治过程中,大多数是以左右两岸以及上下游管理为基础原则,做好因地制宜的管控措施,利用河道的实际变化情况做好淤泥的清洗以及垃圾去除。除此之外,对于个别冲刷严重的河岸要做好总体加固,使其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状态,维持两岸地区的滩地面积,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减少工程队自然面貌以及生态自然呢破坏,综合性的利用河道做好河岸的巩固,降低具体的施工成本[2]。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要构建良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综合部门之间的合理配合,将制度和标准层层落实,规避企业中多部门之间沆瀣一气,暗中交易。此时,需要确保目标责任体系以及责任制度被追究,做好对相关工作的追查,定期或者不定期了解生态污染检测部门的检测情况,对不按照规定进行惩处,逐步追究重大决策之后的领导者责任。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河流区域进行综合保护,尽快解决当前出现的污染情况,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了解流域水环境和水流域的有效修复和管理,做好目标工作的有效协调,恢复生态生物网络监控,做好治理水环境污染情况。主要分为几个方面[3]:(1)目标管控。具有大范围的管理区域,是基于水环境变化做好水环境区域管控,在管控期间设置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2)容量管控。可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确保标准范围内的功能和控制目标一致。(3)行业总量。需要按照行业标准和规定进行污染管控,确保排放量处于行业指标范围内。
随着国家进步发展,国家环保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因此,需要平衡好生态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有效的措施应对生态环境破坏,启动环境工程建设,做好对生态水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其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