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华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部积极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践行新《课标》教学要求,利用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基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结合传统文化,探究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作文 学生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01
小学作文教学课堂,是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要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对作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这一宝贵教学平台,创新作文教学形式,丰富作文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时,可以给出学生开放性的写作题目,如“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概念,确保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手法,借助课件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活动”概念要素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进而保证写作的真实性和具体性。最后,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规范写作用语,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创设写作情境过程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联想,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带领学生分析整首古诗,并提取“月落”“乌啼”“渔火”等关键词,启发学生思考,描写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练习中,根据学生描写的内容,给出客观的评定,并介绍详细介绍景物衬托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以便更好运用在日后的写作中。
二、基于学生兴趣发展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作文写作,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勇于阐述自己的观念,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司马光》一文时,先引导学生齐读、精读和品读课文,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在确保学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人物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描写一位自己认为有个性特点的人物。通过对《司马光》一课的学习,小学生学到了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形成了自己清晰的写作思路,有利于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教师基于学生兴趣出发,开展作文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经验。针对部分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范文模板,降低小学生的写作难度,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指导小学生写记叙文时训练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写作训练本身,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经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打好基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例如,观察季节变化等,并加強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写作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积极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感官体验,丰富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促使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将创新能力融合到写作中。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小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写作兴趣,同时,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的措施
1.在写作素材积累中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当前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作文教学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来提升学生作文的整体文化素养。要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课本上的古诗词、神话故事以及民间的风土人情等,都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适当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神话故事等融入课堂中,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学生的日常观察训练中,教师也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比如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描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写景文章,要求学生在看到景物时联想学过的关于写春景的古诗词,利用诗歌来描写春天之美,同时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记录在摘抄本上,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古诗词,并在写作中将古诗词融入其中。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关键,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引导和指导学生,比如鼓励学生观看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民歌大会》《国家宝藏》等。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节目能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都能够成为重要的写作素材。
2.利用传统文化设定作文标题
作文教学中作文标题、主题的设定非常关键,教师在设定作文标题时,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来设置标题,让作文标题富有文化内涵。小学作文有时还要求学生自己拟题,在指导学生拟题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古诗词、典故等来拟题。古诗词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将古诗词应用到作文题目中,利用古诗词来揭示作文的主题或者主要内容,往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让文章更具文化气息。
3.利用传统文化确定文章立意
写作过程中文章的立意非常关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来确定文章立意,增强文章的说服性,还能够提升作文的整体文化底蕴。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学生熟悉的《三字经》等,其中的一些思想都可以应用到作文的立意中。《三字经》比较浅显易懂,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忠孝节义、哲学、历史和文学等方面,核心思想包括仁、义、诚、敬和孝。在写作中,对于相关主题的作文,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三字经》中相关的文字来丰富立意,让文章更加充实和具有说服力。除了直接将古诗词、古代经典融入写作中来立意之外,还可以将历史中的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描写到作文中,赋予作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4.用传统名言名句来表达文义
当前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整体内容比较空洞和乏味,不够出彩,文化底蕴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传统的名言名句应用到写作中,用名言名句来表达文义或者是构建作文的结构。虽然小学阶段的作文以写景、叙事等为主,但是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的文章,都需要有一定的议论来点名主旨,在采用议论手法进行写作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名言名句来表达文义,让作文的主旨更加鲜明。对于写景类的文章,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诗歌来描写景物,让学生的写作手法更加丰富、文字更具美感,从而提升整体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课堂教学引导,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放在教学首位。积极践行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切实优化作文教学环节,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等角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雪鸽《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5期。
[2] 盛利娟《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