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中共佳县县委党校,陕西 佳县 719200)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重大时代主题,对于佳县这样的革命老区而言,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乡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近年来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现有毛泽东转战陕北旧居15 处,毛泽东题词纪念室1 处,革命烈士及人物纪念碑、馆、陵19处,陕北特委活动地6处,重大红色历史事件旧址9处,重要人物旧居7 处,战争年代发生过重要作用的黄河渡口4 处,2019 年又新修毛泽东转战陕北步行体验线路1处,共计62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43处。这些遗址遗迹既是开展党性教育的教材,也是发展红色旅游很好的资源。
榆林是西北革命的策源地、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地、八路军抗日出发地、是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战略重地,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走向新中国的出发地。而佳县则可谓实现国共攻防战略的转折地,中共党史上的“神泉号令”和颂歌《东方红》的诞生地。佳县1926 年建党,1940 年解放。1947 年8 月16 日,毛主席率领中央前委及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佳县,在这里工作、生活、战斗了近100 天。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制定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起草并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等重要文献,并为佳县县委和木头峪群众剧团分别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与时并进”的光辉题词。
佳县是陕北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佳县人民不仅献籽种、献牛羊,而且把自己优秀的儿女送上前线。佳县先后有2 万多人参军,897 名英烈为国捐躯,乔国桢、高录孝等先辈在这片故土上留下了光辉足迹,开国中将闫揆要、张达志、少将贺大增是都从这片土上地走出来的。
近年来,佳县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五大旅游板块之一的红色教育游,但是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佳县虽已脱贫,但是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差,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县内住宿、餐饮、交通等旅游支柱产业短板突出,导致发展红色旅游前期无基础可依托。县域内的红色资源丰富,但是大多数景点重复率高,条件简陋,缺乏特色。而且位置分散,大都处于偏僻山村,景点之间的道路大多是村道山路,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佳县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加之招商力度小,导致不能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因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佳县文旅局只对14 处(神泉革命纪念馆除外)毛主席旧居进行了基础维修,其余27 处革命遗址遗迹仍处于零维修状态。例如:沙家店战役西北野战军指挥部遗址、中共中央卫生院、防空洞、八路军120 师纺织厂、兵工厂、神堂沟陕北特委会等革命旧址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坍塌损坏严重,濒临毁坏甚至消失。
目前,佳县在红色资源的管理上仍实行的是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难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表现在:以政府为主的管理存在理念陈旧、管理滞后、行政成本高等问题;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手段单一、雷同;红色资源缺乏整合及顶层设计,没有营造出红色气氛,更没有展示出我县红色文化的精髓。
目前,佳县打造得比较成功的红色景点只有两个:即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和党中央转战陕北白龙庙—河川段步行体验路。党性教育仍是佳县当前红色旅游的主要形式,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低,革命文物承载的故事挖掘不到位,尚未打造出优质、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及能彰显佳县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
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规划、打造、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严重滞后,场景模拟、实景演出、参与型、差异性的红色旅游项目更是无从谈起,而且缺乏品牌意识,宣传推广力度也较低。
佳县红色资源丰富,但是分布较为分散。所以,以点连线的资源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1.利用“一线二园三馆四址”开通红色旅游专线。“一线二园三馆四址”是指毛主席、党中央转战佳县路线(含毛泽东旧居15 处)、东方红产业园、革命烈士陵园、神泉革命纪念馆、沙家店战役纪念馆(尚未建成)、乔国桢纪念馆、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陕北特委会议旧址、佳县第一个党组织旧址、木头峪暴动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在内的红色景点。将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来,结合绿色旅游资源,开设旅游专线,采用“一站式”做法。
2.加强沟通协作,学习成功经验
同为陕北革命老区,延安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根据佳县实际情况,在红色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学习,引进成功经验,实现“走出去,走进去,引进来”的互利共赢模式。
1.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所需资金专项列支,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确保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确保红色资源开发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3.加强重点红色景点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优质红色景点,例如:沙家店战役纪念馆、神泉革命纪念馆、东方红展馆等,每个红色景点突出一个主题;加强红色景点之间的道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格局;抓好县域宾馆、民宿、餐饮、娱乐、旅游服务等建设,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接待档次。
1.在红色旅游体验上深入挖掘。在传统的红色景点打造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展示形式及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革命生活,使红色旅游由以图片和文字说明为主的静态景观向动态景观转型;开发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参与型旅游项目。例如:打造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红色体验、军事科技体验、大型革命实景演出、舞台艺术、山地运动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2.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一是按照“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把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相融合。例如:把红色教育游、白云山道教文化游、泥河沟千年古枣园及沿黄枣乡生态游、黄河中游秦晋峡谷风情游、陕北民俗体验游五大板块进行综合开发;二是抢抓榆林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战略机遇,佳县撤县设区的机遇,积极融入榆林30 分钟城市圈,把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发融入榆林市红色旅游开发大格局之中;三是把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将红色旅游融入当地的产业和社会发展,发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比如陕北民歌、秧歌、说书、唢呐、柳编、纸扎、刺绣、特色饮食等,推出“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与乡村建设互相促进,真正实现红色旅游普惠于民,带动就业、带动收入提升,带动区域发展。
3.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给本地特产、木雕、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等注入“红色”元素,开发一批有特色且质优价廉的旅游纪念品,发展佳县红色旅游文化产品产业。
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开展红色教育的独特优势。所以要深入挖掘,将其融入“四史”教育。
1.让红色文化进入党校课堂。县委党校和东方红干部学院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将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必修课。建议由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汇聚国内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教授、陕西省委党校、榆林市委党校、延安市委党校、榆林学院、党史研究部门等力量对我县红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开发、打造一批形式多样而且能够充分展示佳县红色资源和地域特色的精品课程。
2.抓好中共党史、名人风范、革命精神等教育。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在佳县的革命足迹、风范为教材,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史教育,使党员干部在学习名人风范中坚定理想信念;以乔国桢、高录孝等烈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教材,使党员干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守初心使命。
1.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运用虚拟现实、数字艺术等科技手段增强时代感和代入感,建设“佳县红色资源数字化展示平台”,并将这一平台与政府门户网站紧密对接;与马蜂窝、美团、爱彼迎等旅游APP 展开合作;借助展销会、博览会、旅游交易会等机会广泛宣传佳县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文化知名度。
2.支持创作红色文艺作品。县宣传和文旅部门应积极为文艺工作者牵线搭桥,支持他们利用我县红色文化素材、场地、遗址遗迹进行创作,例如:可为一些战争主题的影视作品、大型的纪念活动、摄影、绘画等提供场地及相互协调、帮助。因为一部优秀的文学、影视、摄影、绘画等作品,不仅能够传承红色基因,而且能够大幅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
3.通过举办红色旅游文化、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研讨、红色文化演讲会、座谈会、故事会、红枣采摘节、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国际马拉松、白云山庙会、白云山登山越野赛等活动及县委党校、东方红干部学院的精品课程讲好佳县红色故事,进一步推广、宣传佳县红色资源。
4.加强红色文化宣传队伍建设,培养红色旅游专业管理人才、讲解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干部培训机构、党史研究等部门的合作,可依托他们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并以定向就业、公开招聘等形式安排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