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
(黑河市孙吴县奋斗乡人民政府综合文化站,黑龙江 孙吴 164221)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也随之繁荣,我国文化公共领域逐渐成熟,群众文化成为公众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影响群众生活、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群众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作品内涵越来越新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作为群众文化摄影工作者,在此背景下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加深对高层次文化活动和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这是摄影艺术工作的机遇也是重要挑战,只有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才能为摄影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大动力。在具体工作中,怎样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摄影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要求越来越丰富,摄影艺术也呈现出简单化、生活化、普及化发展趋势,成为群众生活中的新娱乐方式,是记录人们生活、记录美好世界、记录精彩瞬间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成熟的新时期,摄影艺术还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是相隔万里越能通过照片、视频的方式了解彼此生活,知晓彼此的喜怒哀乐,是一种克服空间、地域、语言、文化等制约因素,进而达到及时交流的目的。由此可见,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创新背景包含以下方面。
摄影艺术同群众文化工作相同,都是由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体系,是植根于群众的活动主题。可以说,摄影艺术的各项活动都是以群众生活、生产和工作为基础,没有群众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和进行。在摄影工作中,操作主体是群众、摄影对象是群众,整个工作来源生活,因此摄影艺术的创新与群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印证了常说的艺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繁荣的基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各种文化享受的主体,又是创作各种文化的主体。依靠群众进行创新和创作是各种艺术发展中得出的结论,是艺术魅力得以发挥的关键。摄影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其如何融入群众不仅是艺术创新总结而出的结论,更是其长盛不衰的关键和基础。因此,摄影艺术在发展中需要在人民群众中扎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将各项艺术内容植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以群众认可的眼光看待摄影作品。
就当今摄影工作实际分析,所有的摄影作品中都存在明显的生活痕迹,都是各个人员生活衍生而成的。因此,要想实现摄影艺术创新就必须要对摄影对象进行创新。摄影对象或人或物或人和物,千奇百怪,这些都根源于群众生活。群众活动又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因而要想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型是十分简单的。我们只需要认真观察社会,观察群众生活状态,从平常中找到独特之处便能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性。摄影艺术的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提高摄影艺术的价值,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形象,吸引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摄影之中,既提高了摄影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又推动了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容,提升了我国大众文化水准。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它都是各个时代日益演化的结果。就像摄影技巧它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独自创新得出的,它需要前辈的经验加之现代的特点加工而成。而文化的延续需要群众的传播,群众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生活主体,一代代的智慧传播推动了世界的变化,实现了人类的蓬勃发展。就像摄影艺术的普及化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手机的大众化,手机相机摄影越来越普遍,它不仅能够摄影还能够美化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推动了摄影艺术的迅速发展。因而摄影艺术的日益成熟化需要一代代的群众进行传承,这也是摄影艺术能够不断创新的关键,任何事物的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都是在原来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而成,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个过程。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与安全,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创作出高质、优秀的作品不仅能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加深群众沟通、强化群众情感,还能提高摄影层次感、促进摄影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也是创作摄影艺术的核心所在。摄影艺术者由于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社会观、价值观以及生活目标,摄影风格以及作品的艺术角度不尽相同,因此在摄影创新的时候需要符合:题材选择、全局构思、角度分析、色彩对比、艺术效果处理和标题表述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只有通过深入生活、了解艺术发展规律,才能创作出布局科学、感染力强、情景交融、含蓄张扬的作品。
摄影素材源于生活,群众文化扎根于生活,二者的来源是一样的,因而要想实现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进行创新,需要摄影工作者在群众生活中科学选材,挑选与众不同的摄影素材。摄影素材是摄影艺术的灵魂所在,好的摄影素材是高质量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挑选出优秀的摄影素材可谓是优秀摄影作品成功了一半。手机相机的普及带来了全民摄影的普及,摄影者在挑选素材之后应仔细对比生活现状是否与摄影作品一样。美化后的摄影作品不仅能够纪实,还能够给予欣赏者的生活共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心灵上的陶冶。摄影艺术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的,他需要经过专业的摄影者的教导。业余摄影者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经过专业的摄影者的指导,学习到素材挑选,角度选择,拍摄姿势等内容。摄影艺术要想真正实现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必须认真培育一批扎根于群众,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业余摄影者,然后经过专业摄影者的修饰创作出具有创新型的摄影作品。有一些群众摄影爱好者热衷于拍摄生活细节,他们将摄影艺术融入生活之中,创作出具有内涵和生活气息的作品,从而引起其他群众感情上的共鸣,实现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因而优秀的摄影作品必然与生活相关,选材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我们应学会其中的精华,科学拍摄,精致选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摄影艺术也不例外,其在发展中需要总结艺术规律,创新艺术形式,促使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充分遵守其发展变化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创新需要,进而实现持续稳定创新需要,这样有效保证了创新科学性和可靠性,才能实现摄影艺术的持续稳定发展。摄影工作者在摄影之前要体验生活和美感,这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特征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强烈感官,感官越激烈,感受则越深刻。根据不同水平的人或者站在不同高度的客观事物分析,所在角度不同则认识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摄影艺术应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感官和感受。
作品拍摄出之后是最原始的状态,难免作品出有些不必要的成分或者瑕疵,影响作品的美观性,只有经过后期的删减或修整,把多余成分裁剪掉更能凸显作品的精髓所在,也能保持作品的真实性,避免使原始的照片失真。摄影艺术最早出现的作品以黑白照为主,摄影器材较为简单,没有修饰的能力也没有修饰的必要,早期的作品较为简单,当时的人们主要以记录为主,没有太在意美观性,因为当时的摄影器材的购买十分昂贵,一般家庭很难支付购买它,所以对摄影作品观看时就觉得稀有,没有过分强调他的瑕疵所在。在科技更新换代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仅要求眼观上获得悦目,心灵上也要有一定程度的震撼或陶冶。当然这些在当今整个修饰技术十分高超的时代,精修出较为完美的摄影作品十分简单的。小到手机美化软件,大到专业的修图师对作品一丝不苟的修饰,他们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最真实性,还能够使作品以没有任何瑕疵的状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除此之外,要想实现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不仅需要作品本身具有创新性,还需要保证在原有作品之上对作品的修饰实现创新性。这样一来将会提高对摄影工作者对摄影作品的要求,保证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即保证摄影作品的特点,又融合群众文化的独特性,二者的结合必然能出现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摄影作品,融聚了时代性、群众性、独特性等特点。
优秀作品的名称往往能够引起观赏者对作品旨意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具有创意性的作品名称往往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所在,它能够提醒观赏者抓住作品的精髓所在,就算不是业内人士,但看到具有提醒作用的作品名,根据名称欣赏作品能够更容易地领悟到作品的优秀所在。群众文化中人们对自己拍摄的作品往往赋予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来表达其中的内涵,这些文字具有创新性不仅能够使观看者抓住要表达的旨意还能够为作品增添色彩。因此,提炼和创新摄影作品的名称也能够实现摄影作品的创新性,它能够升华一个作品的内涵,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要想实现摄影作品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也应磨炼群众摄影者的题意概括性、创新性、独特性。具有创新性的摄影作品不是靠一方面的超凡脱俗一直保持它的经久不衰的,它必然也是不断改善,不断修整,不断凝练的过程。
题材是摄影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创新摄影题材能够让摄影艺术散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群众文化活动中,摄影艺术的主要对象是人和风景,要想实现对这些内容的创新,就需要突破传统题材元素的限制,以崭新的思维和形式充足摄影对象,在对象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新的摄影形式,进而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可以说,优化摄影题材是摄影艺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工作中以传统元素为基础,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实现当代摄影艺术创新。创新拍摄可以利用一些拍摄软件的特效,制作出神奇的拍摄效果,最终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拍摄作品,从而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讲,摄影艺术的创新实质上是思维的创新。
我国的摄影艺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群众摄影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要想实现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专业化,正规化,它需要专业摄影者在群众中传播,教导群众摄影者学习专业的摄影艺术。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的创新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我国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