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祥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 昆明 650032)
国家领导人“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1]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国家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树牢党的为民宗旨,牢记初心使命,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国家领导人“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又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文献,我们要深刻领会国家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党的百年历程为新起点,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2],切实把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为新闻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农工党和新闻工作者,我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宣传思想阵地作用,做时代的记录者、建设者、服务者和人民心声的传播者。用权威的声音引导舆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用好一报四网(即:《云南经济日报.川滇经济》报纸,云南经济新闻网.楚雄频道(川滇频道)、川滇经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川滇经济、人民头条.川滇频道),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准确传播党的决策和声音,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我从事新闻采写工作近40 年,在云南经济日报当记者25 年,23 年主编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云南经济日报·楚雄经济》、《云南经济日报·川滇经济》特刊1300 多个版面(每个版面7500 字);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媒体发表各类稿件8900 多件次(有的一稿多用),70 多次获各类大小奖励,其中,2002 年8 月《彝山忠魂——记孔繁森式的好干部臧金贵》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好新闻三等奖。2013 年10 月1 日国庆节,被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国史人物档案网编辑委员会、中国收藏交流协会评为“全国新闻传媒杰出贡献人物”。2014年8月16日被中华儿女报社、人民政协报社、《新天地》杂志社、中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评为第十二届“建设美丽中国·本年度500 强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通讯《“一园五区”擎起产业发展大旗——楚雄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国家级工业园区综述》荣获第十二届新世纪之声·美丽中国“新闻类”银奖;2014年10月16日,被评为“建设美丽中国·2013 度传递正能量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2014 年11 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给我颁发了从事新闻工作30 年,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我由于多次积极参加抗震救灾、自然灾害抢险报道工作,2008 年11 月8 日,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给我颁发了“奋不顾身报道灾情,倾情倾心爱洒彝山”的锦旗,荣誉鞭策着我奋力拼搏。仅2021 年1 至6 月,我就采写、编辑、刊发党史学习教育稿件430 余条,主要刊发在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川滇经济公众号、中国通讯社、新时代民族网、今日头条、云南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发展网、云南网、云南文明网等,所刊载内容涉及工、农、商、科、教、文、卫健、交通等领域。具体反映或突出了学习党史知识、开展党史专题教育活动的先进成效,为促进各行业工作起到了一定“摇旗呐喊,鸣锣开道”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我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笔下有导向,突出基层导向,创新形式载体,保持人民情怀,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镜头和笔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唱响奋进凯歌。
2019 年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有序推进。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就是我们美丽乡村的主要内容,是也我们对涉农报道的主题。
2020 年1 月楚雄市东瓜镇庄甸社区获2019 年云南省“美丽村庄”荣誉称号。庄甸社区崛起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推出系列报道。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庄甸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带旺了庄甸社区的人气,给老百姓带来了家门口致富的机会,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建林人开始思考把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生产力,他们从原先的“要我美”变为自发地创造美、守护美,千方百计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这种根植民间的召唤,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最本真、最强大动力。通过系列报道,在反映乡村变美,村民变富的同时,更注重反映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变化。
楚雄市紫溪镇不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集中力量攻克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当地村民依托日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与专业旅游公司合作,发展起了美丽乡村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们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现在村里已经开启有多家民宿。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紫溪镇紫溪彝村村民开民宿,一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真正实现了环境美了,村民富了。村里环境好了,村民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村里的文化礼堂每年都会组织一系列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民俗、礼仪、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尤其是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积极引导村民节俭办喜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在报道紫溪彝村美丽乡村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多关注村民文化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从而反映乡村振兴带来的实质变化。乡村振兴既离不开本土的“领头雁”,这些“领头雁”就成了我们对涉农栏目报道的重点。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创新乡村治理,如何把干部群众的心很好地凝聚了起来,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也都是对涉农报道应主要关注的问题。
当然,乡村振兴报道我们还需要不创新报道方式,积极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尽力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同时宣传好党的强农惠农方面的政策。
习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作为一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云南经济日报记者,《云南经济日报·楚雄经济(川滇经济)》特刊主编,要在把好时、度、效上下功夫,注意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各行各业的重要经验,确定主题,努力在主题中选准小切口,讲好中国梦故事。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乡村振兴方面的要求,就是我们贯穿整个涉农的宣传主题。2019 年我们的报纸《云南经济日报·楚雄经济(川滇经济)》【彝州农业】小栏目、云南经济新闻网.楚雄频道的《农林水》,就是一档涉农宣传栏目,主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方面展开图文并茂、精要、集中地进行大力宣传,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氛围。仅2020年云南经济新闻网.楚雄频道的《农林水》栏目,就为楚雄州各县市宣传涉农报道300 多篇,宣传报道涉及面广泛,真正做好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助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心,更加坚信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找准主题宣传与社情民意的结合点、与群众愿望的汇合点、与人民群众心声的共鸣点,从而使主题宣传产生更大的精神凝聚力、思想震撼力和心灵冲击力。我们要着力改进经济新闻宣传报道,善于挖掘新闻价值,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绝内容空洞的应景式报道,杜绝政务活动的程式化报道,防止千篇一律,防止居高临下、装腔作势,从而使我们的宣传报道更加贴民、亲民。我们要注意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报道分量,优化角度,讲究方法,不仅要讲清楚怎么样,也要讲清楚怎么看,更要讲清楚怎么办,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人民理想高于天,牢牢树立和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保党的政治本色,切实扛起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