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研究

2021-11-26 20:02:25刘蕾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实效性

刘蕾

(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当下高校需要开展的五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当前高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开展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对提升该课程的教育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教育部、学校和教师的联动配合下,“形势与政策”课程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从而导致此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完全充分发挥,因此有效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是当下我国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一、高校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开展,还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加深对当今世界局势的了解,进而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当代大学生培育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因此,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又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提升该课程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所以,深入认识并积极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保证问题得到充分解决,才能保证当代大学生所受到的思政教育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所以下文将对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遇到的难题

(一)课程管理相对薄弱

“形势与政策”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要想保证“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提升对相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尽管2018年“形势与政策”课程已经被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当中,部分高校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落实程度还存在明显差异,对“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进而导致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较差,难以保证该学科的教学质量[1]。上述可知,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相对薄弱,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只是简单地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宣讲,无法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开展相关工作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除此之外,因为“形势与政策”的综合性非常强,教材当中所涵盖的内容也是各种各样的,进而导致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如果无法强化对该课程的管理,将会导致该课程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对形势、政策等相关知识的需求。所以加强对该课程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2]。

(二)师资水平相对有限

目前部分高校存在思政教育方面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可以开展相关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导致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会使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班容量超过100 名学生。因此,该种方式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阻碍该课程发挥教育作用。并且部分进行“形势与政策”授课工作的教师同时还有其他教学工作,这导致其工作任务繁重,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有的教师也存在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有效对其进行解答。由于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进而导致相应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应用,相应的教学体系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相对较差。因此,强化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前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3]。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未来发展以及自身未来发展都有非常强烈的信心。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并且对当下世界的局势以及我国的国情国策都有一定的好奇心,由此可以明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形式与政策”的学习有很大需求。但是当前高校教师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使用大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仅仅利用课堂将相关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相关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关于形势政策的需求。并且由于无法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率低,课堂氛围不活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质量。

三、发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建设完善的考核机制

由于当前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相对薄弱,为了增强校方对该课程的管理力度,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建设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应用考核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考核结果作为“形势与政策”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具体的考核形式可以为开展思想政治考试和布置相应的专业论文,通过两项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充分发挥这样的考核形式,校方对教学质量也可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实现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并可以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予以加强。

(二)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团队的质量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高校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每个专业都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所以该项工作的教师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对优秀思政理论教育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壮大该课程的教师团队,并且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校方也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教师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有效丰富其工作经验,增强其教学能力,进而有效强化师资团队的建设[4]。除了有效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外,也应当不断优化教师团队的结构,不断提升专职教师的比例,积极聘请相关专家到高校任职,进而提升教师团队的深度以及广度。通过不断完善师资力量,解决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转变大班教学模式,使小班教学成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主要模式。

(三)结合高校地域特色元素开展教学工作

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和教学质量是当前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课堂互动”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填鸭式”教学模式应当被废弃,采用“分组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新颖的良性课堂互动,进而满足学生“学”的需求和教师“教”的欲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该种方式对于提升该课程的实效性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是对于课堂上学习并不积极、对该课程兴趣较差的学生,该方式的收效甚微,因此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5]。通过将高校地域特色元素与“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地域特色元素指的是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生态保护以及将于资源等多方面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将以上内容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切实的获取感和参与感,从而使“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其实效性。第一,将高校地域特色元素与该课程有机结合的过程中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将相关的影像资源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通过互联网有效搭建相应的线上教育平台,将授课相关幻灯片、教学案例、数据、重点问题等导入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学,有助于夯实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第二,积极应用实践教学方式,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当地政治、经济、生态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形势政策进行了解,并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对于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方面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高校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将特色地域元素与其相融合,进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40:19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18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45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