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萍,卢海龙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急性并发症,感染是最常见诱因(占30%~50%),同时患者因先天免疫功能低下、非显性炎症状态,易并发感染[1]。DKA发生时,机体脱水、应激等导致炎性因子增多,常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一旦合并感染,感染常难以控制,影响预后[2]。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预后较差。故有效预测老年DKA伴感染患者预后,尽早予合理、有效个体化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均为常见的感染标志物,二者均可用于DKA患者感染诊断[3]。另有研究显示,DKA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在病情程度及临床结局评估中有一定价值[4]。基于此,我们探讨PCT/HCO3-、CK、HBP与老年DKA伴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4例DKA伴感染患者,据1周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5]中DKA诊断标准及感染评价标准。排除标准:伴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应激、手术等导致一过性高血糖者;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重大疾病者;1个月内行手术、抗菌药物治疗或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指标 ①2组PCT/HCO3-、CK、HBP、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②PCT/HCO3-、CK、HBP与MEWS评分的关系;③预后影响因素;④PCT/HCO3-、CK、HBP预测预后效能;⑤不同PCT/HCO3-、CK、HBP水平者生存率。
1.3检测及评价方法
1.3.1PCT/HCO3-、CK、HBP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 d后抽取所有患者外周血5 ml,离心分离血浆,测定PCT/HCO3-、CK及HBP水平。
1.3.2MEWS评分:心率<40/min为2分,40~50/min为1分,50~100/min为0分,100~110/min为1分,110~130/min为2分,≥130/min为3分;呼吸<9/min为2分,9~14/min为0分,14~20/min为1分,20~30/min为2分,≥30/min为3分;收缩压<70 mmHg为3分,70~80 mmHg为2分,80~100 mmHg为1分,100~200 mmHg为0分,≥200 mmHg为2分;意识:清楚为0分,对声音有反应为1分,对疼痛有反应为2分,无反应为3分;体温<35.0 ℃为2分,35.0~38.5 ℃为0分,≥38.5 ℃为2分。MEWS评分>5分提示病情恶化可能性大,>9分提示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2.1PCT/HCO3-、CK、HBP、MEWS评分比较 死亡组治疗1、2 d后PCT/HCO3-、CK、HBP、MEW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治疗1、2 d后PCT/HCO3-、CK、HBP、MEW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死亡组治疗1、2 d后PCT/HCO3-、CK、HBP、MEWS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P<0.01)。见表1。
表1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感染2组治疗前后PCT/HCO3-、CK、HBP、MEWS评分比较
2.2PCT/HCO3-、CK、HBP与MEWS评分的关系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1、2 d后PCT/HCO3-、CK、HBP与对应时间点MEWS评分呈正相关(P<0.01)。见表2。
表2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感染患者PCT/HCO3-、CK、HBP与MEWS评分的关系
2.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生存赋值为0,死亡赋值为1),纳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PCT/HCO3-、CK、HBP低于均值赋值为1,高于均值赋值为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治疗1、2 d后MEWS评分控制后,PCT/HCO3-、CK、HBP仍是预后影响因素(P<0.01)。见表3。
表3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感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4PCT/HCO3-、CK、HBP预测预后效能 以死亡组为阳性样本,以生存组为阴性样本,绘制治疗1、2 d后各指标预测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2 d后各指标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治疗1 d后,各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相同时间点任一单一指标预测,见图1。
图1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感染患者治疗1、2 d后CK、HBP、PCT/HCO3-预测预后的ROC曲线CK为肌酸激酶,HBP为肝素结合蛋白,PCT/HCO3-为降钙素原与碳酸氢根比值,ROC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2.5不同PCT/HCO3-、CK、HBP水平者生存率比较 因治疗2 d后各指标预测预后的AUC较大,故根据治疗2 d后各指标ROC曲线分析获得的最佳截断值为分界,分为PCT/HCO3-高危(>0.06)与低危(≤0.06)患者、CK高危(>62.14 U/L)与低危(≤62.14 U/L)患者、HBP高危(>69.62 ng/ml)与低危(≤69.62 ng/ml)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CT/HCO3-、CK、HBP高危患者生存率低于低危患者(P<0.01)。见图2。
图2 不同PCT/HCO3-、CK、HBP水平的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感染患者生存率比较PCT/HCO3-为降钙素原与碳酸氢根比值,CK为肌酸激酶,HBP为肝素结合蛋白
DKA伴感染是糖尿病较凶险、病死率较高的急性并发症[6-7]。尽早评估老年DKA伴感染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对预后差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系统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PCT作为一种感染炎症标志物被临床广泛认可,已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脓毒症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8-10]。研究报道,血PCT水平对DKA伴感染能起到一定预测及诊断作用[11-13]。李佳等[14]研究显示,无感染情况下,DKA患者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认为血浆PCT对DKA伴感染的评估价值有限。本研究显示,治疗1、2 d后PCT/HCO3-与对应时间点MEWS评分呈正相关,表明PCT/HCO3-可用于DKA伴感染患者的病情程度评估。HCO3-水平越低,DKA病情越严重,PCT水平越高,感染越严重,故PCT/HCO3-升高提示DKA伴感染患者病情加重。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治疗1、2 d后PCT/HCO3-升高,且将治疗1、2 d后MEWS评分控制后,PCT/HCO3-仍是其预后影响因素,提示PCT/HCO3-可作为预测DKA伴感染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与脑组织中,是负责肌肉收缩与能量转运的重要激酶[15]。本研究显示,CK水平与DKA伴感染患者病情相关,而且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其发生机制为,DKA发生时,外周组织糖代谢障碍,可以引发心肌、骨骼肌损伤,CK升高。研究表明,DKA患者CK升高与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情况相关[16-17]。感染导致体内内毒素增多并作用于毛细血管壁,释放前列腺素、组织胺、血清素等损伤毛细血管,同时内毒素、细菌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附着在各器官内皮细胞上,引起细胞损伤,以心肌细胞受损最为严重[18]。
HBP是中性粒细胞来源蛋白,受刺激原刺激后可大量释放。研究发现,HBP强肝素结合能力在于自身携带的较强正电荷,其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多层次参与感染性疾病病理变化[19]。近年不断有研究发现,HBP作为新型感染早期指标,在多种感染性疾病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20]。曾小华等[21]研究显示,DKA伴感染患者血清HBP水平显著升高,HBP水平升高对DKA伴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本研究显示,老年DKA伴感染患者HBP与MEWS评分呈正相关,且控制MEWS评分后,HBP仍是预后影响因素,提示早期HBP水平可作为DKA伴感染患者预后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1、2 d后PCT/HCO3-、CK、HBP联合预测预后的AUC高于相同时间点任一单一指标预测,提示联合预测可为临床评估DKA伴感染患者预后提供量化参考依据。且PCT/HCO3-、CK、HBP高危患者生存率低于低危患者,进一步显示PCT/HCO3-、CK、HBP与DKA伴感染患者预后相关。
综上,PCT/HCO3-、CK、HBP与老年DKA伴感染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对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