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杜宾模型

2021-11-26 07:24丁玉龙
关键词:效应效率区域

丁玉龙

引言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正在进行改造与重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发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产生,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19 年4 月,5G 开始试点,这标志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迈进了新阶段。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显示,2008—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由4.81 万亿元增至35.84万亿元,并且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已做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步规划。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绿色经济效率可综合评估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总体状况[1]。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低生产要素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资源约束与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新时代,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质增效,那么它是否有助于破解当前存在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 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怎样的空间效应? 本文运用空间分析视角,重点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

一、文献综述

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研究。 Oliner & Sichel(2003)研究指出,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影响[2];Bohlin(2007)分两个阶段就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详细测算,发现在1980—1990 年期间,信息通信技术对芬兰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53%,而在1990—2004 年期间,信息通信技术的平均贡献率进一步上升至10.06%[3];Niebel(2018)利用59 个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认为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经济增长[4]。 国内学者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增长效应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刘湖和张家平(2015)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发现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5];蒋仁爱和贾维晗(2019)利用35 个工业行业数据,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外溢显著促进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 二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节能减排效应相关研究[6]。 一些学者指出,信息通信技术本身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及性能,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运营中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节能减排[7-9];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10],并且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排放[11]。

从已有文献看,与本文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节能减排效应两个方面,然而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匮乏。 因此,基于空间视角,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信息通信技术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与探讨。 本文的研究对于充分应用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提升中国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择

1.因变量为绿色经济效率(GUR)。 采用SBM 模型进行测算,测算指标介绍如下:在劳动力投入方面,利用地区就业人数进行表示[12];在资本投入方面,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各地区资本存量;选择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为能源投入,单位为万吨标准煤;产出指标中的期望产出也称为“好”产出,使用各地区GDP 表示;在非期望产出方面,选择化学需氧量、氮氨排放量以及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并利用熵权法计算三种污染物排放量的综合值,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

2.自变量为信息通信技术(TVC)。 基于各地区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应用的双重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测度。

3.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文献的做法[13-17],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 人力资本(ZWB),利用各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予以表示;环境规制(HMT),借鉴尹秀和刘传明(2018)[18]的研究,采用各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予以表示;财政支出(GCV),一些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区域环境污染水平[19],因此,本文也控制这一变量,并使用各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额予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FDI),使用各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表示;城镇化(ZHU),采用各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予以表示。

(二)模型的设计

空间面板模型包括三种,即空间杜宾模型:

表1 显示,Wald 检验和LR 检验的每一个统计量均在1%水平显著,因此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更为合适。

表1 Wald 检验和LR 检验

表2 中的Hausman 检验结果显示,需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而固定效应模型包括个体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双固定效应三种类型,LR 检验中,统计量在1%的水平显著, 表明需进一步选择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即:

表2 Hausman 检验和LR 检验

式(4)中,GUR、TVC 分别表示因变量和自变量,具体指绿色经济效率、信息通信技术,CON 为上述选择加入模型中的五个控制变量。

此外,鉴于本文使用的变量较多,考虑到各种变量数据的可获取性,数据来源于2004—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宏观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一)基本回归分析

表3 为重点基于空间视角的实证分析结果。在三种空间面板模型中,空间杜宾模型的Log likelihood 值和R2值均最大,表明这一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据此也可以说明,选择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为合适。 回归结果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即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因而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在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及相关解释方面,人力资本、环境规制和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为正,且至少在5%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 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水平;环境规制可以推动生产技术改进,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区域污染排放;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财政支出重点用于绿色技术研发和节能环保,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这三个变量均推动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而城镇化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导致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因而降低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水平。

(二)稳健性检验

相关稳健性检验包括两种:一是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将基本回归中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更换为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参照已有研究,使用省会城市的经纬度距离计算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20];选择人均GDP指标,然后计算出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21]。 二是改变信息通信技术指标,具体选择了互联网普及率这一相关指标,用其衡量信息通信技术,再次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 回归结果依次见表4 中的模型(1)至模型(3)。 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均显示,信息通信技术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由此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保持稳健。

四、空间效应分解结果

考虑到空间相关性,信息通信技术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具有影响,即直接效应,还可以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即间接效应。 因此,进一步对空间杜宾模型的空间效应进行分解,旨在重点探究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明晰这三种效应的具体内涵以及关联性,并给予相应解释。 同时,也汇报并分析空间杜宾模型中每一控制变量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

表5 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并且直接效应系数为0.95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间接效应系数为-0.39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 这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对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进行分析,即一个地区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会产生虹吸效应与竞争效应,吸引了周边地区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资源的不断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邻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规模,而这些要素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本地信息通信技术制约了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提高。 此外,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还显示出,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因而总效应是正向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系数为正,且均通过了检验。 人力资本正向影响本地绿色经济效率,且通过提高相邻地区人力资本,以对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带来促进作用。 环境规制的直接效应系数为正,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间接效应系数也为正,但不显著。 环境规制可以倒逼本地企业的技术改进,因而促进本地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而本地的环境规制对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财政支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系数均为正,并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显示出财政支出对本地和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向作用。 本地财政支出的增加,一方面,为区域高技术产业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提高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产生示范效应,促进相邻地区财政支出的增加[22],也提升了其绿色经济效率水平。 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系数都为正,并且间接效应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该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技术外溢,提高了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 城镇化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为负,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间接效应系数不显著。 该结果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要素资源,同时产生多种污染物,因而降低了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本地的城镇化水平对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重点基于空间视角,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其一,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改变信息通信技术指标和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回归分析之后,该结论仍成立。 其二,将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总效应为正。 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对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当某一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水平提高时,会产生虹吸效应和竞争效应,制约了相邻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提升。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其一,各地区应强化学习与交流,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区域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其二,信息通信技术能否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积极效应,不仅取决于区域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还决定于不同地区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 各地区要注重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区域信息通信技术人才规模,以增强区域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其三,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 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国家应注重政策倾斜,统筹发展,强化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大力推动区域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网络效应,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效应效率区域
“慢”过程 “高”效率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死海效应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区域发展篇
跟踪导练(一)2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