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霞
建筑土木工程施工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树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对生态环境形成有效保护,提高土木工程对节能型施工材料的使用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树木资源浪费,可以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整合模式,希望通过有效整合,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加深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1]。
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要以自然和谐共处为原则,推动社会持久性发展以及和谐性发展。要求建筑工程在进行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容,做好土木工程施工控制,保证建设工程利用率,确保土木工程发展长久性。
按照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土木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整合,需要遵从以下几项原则:(1)土木工程建设需要以尊重自然生态发展为基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整体建筑设计需要将资源持续性发展以及能源持续性发展等内容加入到其中,应加大对风力取暖以及太阳能供暖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3)由于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对土地使用多样化展开分析,要保证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利用有效性;(4)做好环境与土木工程之间关系处理,构建相互作用关系,保证环境能够为建筑层次提升提供帮助,而建筑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助力,加强两者依存紧密度,确保能够形成相互发展与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2]。
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土木工程数量也呈现出显著提升的趋势,整体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直接破坏,对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和谐性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响应持续性发展号召,需要通过对土木工程实施改革的方式,保证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土木工程是人类生活基础构成之一,在人类生活以及社会稳定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将其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有效减少工程施工对于环境破坏的同时,达到有效提高民众生活品质的效果,为子孙后代造福,确保工程建设得到切实优化,以便形成经济型持续发展模式,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稳定性以及长久性[3]。
保证土木工程持续性发展水平,需要从根本入手,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选取,减少钢筋混凝土等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加大对各种新型优质轻质材料的应用研究。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明确认识到传统建筑材料虽然在刚度以及强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也存在着施工粉尘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过大的问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材料的研究,在非承重部位加大对新型材料的使用,并在强度要求较大的部位采用较为绿色化的施工方式,对传统建筑材料展开使用,以便在保证建筑承重能力以及建设质量的同时,确保整体建筑施工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被控制在最小[4]。
土木工程在具体施工之前,需要通过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勘察,明确施工现场周围以及环境等各方面情况,并掌握工程施工现场土质情况,以便按照数据科学展开建筑施工步骤规划,保证各施工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管控。应通过合理控制对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有效管控,做好附近地质结构勘察,及时规避地质不稳定地段,做好施工安全管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以及资源浪费,确保生态平衡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工程施工设计是保证整合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整体工程施工重要一环。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工程建设要求以及施工场地等具体情况,科学展开图纸设计。要改变传统项目设计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以及项目稳定性的不足,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力度,应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发展的和谐程度,降低高污染以及高能耗设计使用可能性。设计人员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完成项目施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预算,要利用项目周边珍贵景观以及生态优势等,对周边环境和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确保可以在表达自身建筑独特性的同时,将建筑和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保证建筑美观度。设计师需要保证整体设计和工程建设设计的相符程度,要满足可行性以及人性化需求,以便制定出最佳工程设计方案[5]。
工程施工是土建工程施工主体阶段,也是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受到传统施工模式的影响,在具体展开可持续发展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阻碍,新型项目施工模式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增强。施工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种新型项目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要通过对新型作业设备以及施工方式的运用,在高科技技术支持之下做好各项数据收集,确保工程整体建设能够达到高效、节能以及持续性发展的目标[6]。
以结构健康检测为例。结构健康检测是典型的运用科学技术对传统施工检查方式进行创新的案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积极影响。在具体进行健康检测过程中,会通过在结构内部安装传感器设备的方式,利用传感器所传回的数据信息,对结构稳定性展开判断,能够达到有效规避传统人工监察数据不准的问题,检查准确性以及效率相对较高,不仅在建筑工程,在公路桥梁建设工程中也有着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土建工程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关部门需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对各项技术的研究以及优化力度,以便更好地展开节能性、持续性工程建设模式。
由于在工程施工中会产生大量废料,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施工污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所以需要在工程后期阶段做好废料拆除管控工作,要通过对施工废料的合理管理,为工程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能。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套完整的废料处理机制,要按照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规范要求,详细设置废水排放以及固定垃圾堆放等各项信息,保证各项操作能够有据可依,能够实现对施工废料的有效管理,并可通过对废料潜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的方式,减少工程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做好投入成本管控。废料处理需要按照具体情况展开,如果可以直接使用,可对废料收集与保存,但如果存在破损问题,无法再次使用,则要通过构建废料修复体系的方式,对材料展开持续性利用,确保能够真正变废为宝,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成本,保证施工材料持续性利用[7]。
工程施工资源不仅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自然资源以及土地资源,同时还包括新型能源资源以及其他物质资源。土建工程施工普遍具有规模较大、工程所使用资源较多的特点,如果没有实现对各资源利用的合理管控,很容易会造成资源使用浪费问题,不仅会直接增加工程施工成本,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对其展开合理管理与利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大面积布置绿化的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性发展,确保多余土地能够被绿化全面性覆盖,以便在提高小区景观美观度的同时,为民众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土建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加大对绿色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要将资源用于小区实际生活生产,在小区内部营造出一个小范围的资源循环体系,以便实现对生态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科学推动。各单位需要明确认识到,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省运用并不是同一概念,各项资源使用需要以满足施工条件以及施工要求为依据,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不能以牺牲工程建设质量为代价,节省资源使用,要保证整体资源使用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从而实现理想化资源运用模式,确保工程建设各方面要求都能够与工程预期相符合[8]。
建筑单位需要明确认识到土木建筑施工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要进一步加大对土木工程施工的改革力度。按照建筑行业整体发展以及改革规划,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工程和可持续性发展整合方案,确保可以通过对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以及施工设计等各个阶段的合理调整,将持续性整合内容落到实处,确保各阶段施工都能够最大限度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保护,整体施工能够与工程所在周边生态环境形成和谐共处模式,进而实现理想化整合效果,保证土建工程施工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被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