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组织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2021-11-26 16:51寇潘潘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上海市精细化志愿

寇潘潘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0)

一、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为了从根源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推动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垃圾分类治理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推广开来。在推进精细化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背景下,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成为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以上海为代表的多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均已开始探索如何发挥志愿组织的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上海市实践为例分析其垃圾分类治理成效和志愿组织发挥作用,展现志愿组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路径,希望能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借鉴。

二、志愿组织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精细化”的新思路、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基层社会的精细化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有学者认为,实施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创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是要义,应建构政府、市场、社会、民众协同推进的基层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治的供给治理格局。[1]

社会组织是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之一,是精细化治理重要载体,发挥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志愿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合作的桥梁,是多元治理主体中的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质是一个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问题,包含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须政府、企业、社区、公众多主体协同推进。而精细化治理所内含的精准定位、精确识别、精准引导等要义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新契机。[2]尤其生活垃圾精准投弃作为首要环节,关系到治理成效,也正是志愿者参与其中,发挥宣传、监督、示范带动等辐射效应的重点环节。

三、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探索

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市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自1999 年将垃圾分类纳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陆续发布和实施一系列办法,并设立试点,但取得效果低于预期。主要是分类标准不明晰、居民意识不够强、处罚措施不严格。直到2019 年7 月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 年可回收物回收量6375 吨/日,同比增长57.5%;湿垃圾分出量9504 吨/日,同比增长27.5%,干垃圾处置量14194 吨/日,同比下降20‰;有害垃圾分类量2.47 吨/日,同比增加3 倍。

回顾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历程,可以看到在志愿者一直在宣传引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后,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的队伍不断壮大、参与力度不断提高,成为上海垃圾分类治理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截至2021 年初,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 53.86 万人,服务项目数量达到16597 个。志愿者能发挥如此关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政府引导支持。上海政府相关部门很早就意识到志愿者参与的重要性,从法律制度等顶层设计方面入手积极动员引导。从2018 年08 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志愿者招募公告》,2019 年5 月《关于发挥本市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作用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19 年12 月,发布《关于建立和完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政府有关部门逐步从人员招募、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指引、明确要求。同时,有关部门还通过对垃圾分类志愿组织的争取荣誉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和公众认可度,例如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团队荣获“2019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表彰。

二是志愿者积极参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初,上海全市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人数就已达到约3 万人,到11 月底,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的志愿者已累计超过38 万人次。在众多志愿者中,党员、老人、青年人、女性均发挥各自优势。初期,很多小区志愿者首先从党员和楼组长中产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居民参与。在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成立有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团队。青年人更以极大的热情走在街头宣传,许多虽退休但尚有余力的老人也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很多小区还出现了“夫妻档”“母女档”“老少档”“全家福”。同时,志愿者们用微信群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相互之间便捷的信息共享、激励鼓励,并拓展志愿者队伍。

三是志愿者参与方式多样。从垃圾分类的实践来看,志愿者主要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监督投放等工作。在上航新村,党员骨干带头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协助垃圾分类的厢房值守、日常巡逻和宣传指导工作。程桥二村的党员志愿者通过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教育引导居民科学分类。梅陇三村组的170 名骨干志愿者组成的“绿主妇”着重通过开展阳台种植就地消纳厨余垃圾。“绿骑士”志愿者服务队则定期深入到居民区开展电子废弃物回收活动,并进行垃圾分类生态知识讲解。

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启示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犹如毛细血管的“微治理”事务,越是在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与公众自下而上的需求与困难相对接时,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碰撞便凸显出来。[5]在面对公民意愿与行为的脱节时,志愿组织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更应该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实现多元协同治理。

一是健全法律体系。国家层面应在相关法律中明确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的地位,细化其职责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对志愿者权益进行保障,明确奖励措施。地方各级应结合当地的人口规模和分布、经济水平、生活垃圾产量和主要类别等实际情况对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进行更细化的规定和引导,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

二是组织管理体系。构建“社区+物业+党支部+业委会+志愿组织+市场组织”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框架,理顺志愿者在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招募志愿者,组成规范的志愿组织。完善志愿者日常管理体系,将志愿组织的管理与小区物业、党支部等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志愿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加强专业培训,充分利用市场组织的专业性,对志愿者进行更加专业细致的培训。

三是深化、创新志愿者职能职责。除发宣传手册等,还应该多利用现代科技在线上宣传。针对“白领”等宣传对象的“盲点”,多进行一对一宣传。在分类投弃率达到一定目标之后,可进一步挖掘志愿者在垃圾利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志愿者的职责职能。可加强志愿者专长爱好和职责的有机结合,充分将志愿者的生活技能和爱好运用到垃圾分类治理中。

猜你喜欢
上海市精细化志愿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以志愿,致青春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