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怀特海自然哲学的演化路径

2021-11-26 16:57陶涛涛
唐都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物理学机体哲学

陶涛涛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58)

自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以来,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对科学界和哲学界均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以牛顿经典物理学为支撑的传统机械论哲学不断丧失其解释自然的合法性,新时代正迫切地呼唤着符合科学革命新范式的自然哲学。怀特海作为少数当代西方知识界同时精通科学和哲学的一流思想家,受此影响也开始逐渐从纯粹的数理逻辑的研究转向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考。在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思潮的裹挟下,怀特海最初也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探讨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概念,却又最终返本开新,构建了机体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怀特海的自然哲学上承早期数学和逻辑学的具体研究,下启后期宇宙论形而上学的宏大叙事,因而在其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本文试图依据怀特海早期涉及哲学的相关科学哲学论文和著作,通过重点解读《自然的概念》,进而透视其自然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并同时考察其从科学走向哲学、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理路。

16世纪兴起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至19世纪末,以牛顿经典物理学为支撑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观念体系因其取得的一系列令人惊羡的巨大成就而深入人心。然而,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量子论(1)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后,量子论经由众多物理学家共同的发展和完善,直到1925年左右才成为体系化的量子力学。虽然怀特海也曾关注并参与过量子理论的讨论,但在他撰写相关自然科学哲学的论文和著作时,主要还是针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构建自己的自然哲学。以及爱因斯坦分别在1905年和1916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根基,颠覆了传统的机械宇宙论和绝对时空观。物理学上的科学革命无疑给怀特海的认知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以至于直到晚年,怀特海还一再强调:“到1900年,牛顿物理学被推翻了,摧毁了!……人们认为爱因斯坦做出了划时代的发现。我对他尊敬且感兴趣,但仍然有所怀疑。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牛顿的《原理》是终极真理,同样,我们也无理由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终极真理。”[1]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经典物理学对物质、时间和空间等基本概念范畴的理解,这一革命性的理论标志着作为近代科学基础的牛顿物理学正在日益丧失其主导性的支配地位。怀特海对此明确地表示:“科学思想的旧基础已经无法为人所理解。时间、空间、物质、质料、以太、电、机械、机体、形态、结构、模式、功用等等都需要重新加以解释。”[2]22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两大基本支柱的现代物理学迫切要求当时的科学共同体对此予以解释和回应,第二次物理学的综合已经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突破了旧自然哲学的禁锢,机体与环境、创造与突现的关系等成为所有以进化论为问题域的自然哲学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由于近代西方哲学为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因而认识论的问题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的中心议题。科学革命所引发的范式转换迫使哲学家需要承担起认识论上的变革:重组基本概念以适应现代科学革命的结构,以确立自然科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科学范式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新自然哲学需要完成两项紧迫的任务:“(一)抛弃经典科学与近代哲学中某些未经审查的基本假定和基本概念,重新构造或重新组合抽象概念,使之获得正确的相对地位,从而与现代科学的新成果取得谐和。(二)用比抽象概念更具体的知觉来作对比,作参照,从而完成上述谐和,并为新科学提供概念差别,形成更完整的思想体系。”[3]34面对一系列强劲的科学革命引发的经典物理学危机和机械论哲学范式转换的双重挑战,作为融贯科学与哲学两大领域的思想家,怀特海适时转变了自己学术研究的重心,从数理逻辑转向了自然科学哲学。

怀特海最早涉及自然科学的哲学论文有三篇:《空间、时间和相对性》(1915年)、《思想的组织》(1916年)和《某些科学观念的剖析》(1917年),这三篇初涉哲学的论文可以看成是怀特海开始建构新自然哲学的前奏。《空间、时间和相对性》探讨了时间和空间,主张时空相对论,即时间广延表现的是事件之间的延展关系,空间广延表现的是对象之间的延展关系,并肯定我们是生活在时间的“绵延”(duration)之中,而不是时间的“瞬间”(instant)。《思想的组织》讨论了科学结构的本质就是逻辑,科学已经发展到组织的时代,科学知识就是特定类型的思想的组织,又由于自然科学对外部世界的研究是以感官知觉为中介的,因而科学理论与感觉经验密不可分。《某些科学观念的剖析》则进一步剖析了事实、对象、时间和空间等基本概念,肯定了知觉和自然、经验和思想同为具有内在关联的整体,并阐明了科学哲学的主题包括知觉论和归纳逻辑。这些早期论文的共同特征是基于对经验的探究来试图构建思辨的认识论,进而将数学、逻辑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融贯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达到对自然的明晰、简洁和精确的认识。

这些从科学走向哲学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著作,展现了怀特海初涉哲坛时的理论基调和思想特色。在怀特海看来,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要阐明现实的自然界与人的经验感受之间的精确关系。为了清晰地阐明精确思维与经验感受之间的关联,怀特海围绕五个核心理念尝试建构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而言,一是继承和接受了英国经验论的传统,事实上怀特海认为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现实的自然界中已为人们所熟知的那些关系,而这些关系“存在于形成我们生活经验的知觉、感觉和情绪的流动之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以及比较早期的有感觉的感受而产生的全景,是唯一的活动领域”[4]63。二是致力于阐述和构建有关时间、空间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他认为绝对时空观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点”都是根据物质实体之间的外部关系,通过人的理智从经验事实中抽象推理出来的,并不能作为具体的现实存在物。怀特海赞成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即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相对关系的表现形式。三是探讨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矛盾的关系。怀特海在《思想的组织》中强调二者的独立性,即“科学的基础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形而上学结论的假定,而是科学和形而上学两者都开始于相同的直接经验给予的地基,并且在主要的进程中以相反的方向完成它们不同的任务”[4]65。但随后又在《某些科学观念的剖析》中肯定了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联系:“科学只不过使形而上学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4]105四是推进休谟原理的发展,探索人的思维推理结构的奥秘。怀特海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认为除了感觉对象和经验活动能识别的各种关系外,其余都是思想建构的抽象产物。五是运用数理逻辑将科学概念转变为知觉对象的类概念,“通过这种逻辑建构,我们终于得到一些概念:(1)它们在个体的经验中具有确定的示例,(2)它们的逻辑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平稳性。”[4]119由此可见,怀特海希望从自然科学的方法中组织思想,协调各种因素,进而提炼出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原则,用以解释自然界的因果规律。

怀特海早期的科学哲学论文在理论的概念化方面虽然比较简要,但是很明显已经具备了朝向系统化的自然哲学演进的雏形。他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主要包含认识论和知觉论,并试图以更加精确的理论模型来融贯科学和哲学的诸多观念。“在这些早期哲学活动中,作为数学家出身的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显露出过对精确性的用心良苦的追求,曾经致力于对科学思想的基础及日常语言进行形而上学式的纯化和精化。”[3]59这种努力的企图就是要将科学的最新成果作为构建新自然哲学的动力,以化解新兴自然科学和自笛卡尔到休谟以来西方近代哲学的冲突。

随着《自然知识原理研究》(1919年)、《自然的概念》(1920年)和《相对性原理》(1922年)这三部著作的出版,怀特海在自然哲学体系化的构想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自然知识原理研究》主要依靠从数学和物理学中得出的观念研究自然,提出了“事件”(event)和“对象”(object)的理论,并介绍了“广延抽象法”(the method of extensive abstraction)。《自然的概念》则避免数学概念的讨论,更为精致密切地阐述了哲学原理,尤其对以牛顿物理学为预设前提的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及其导致的“自然的二分”(the bifurcation of nature)提出了尖锐批判。《相对性原理》除继续探讨事件概念外,依据相对性原理突出强调“自然的相关性”(the relatedness of nature),同时推翻了古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代之以“时空的连续统理论”(theory of space-time continuum)。这三部著作以《自然的概念》为核心,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虽然每部著作各有侧重,但在核心观点上都是对同一主题的不同阐述。怀特海力图通过这些著作奠定现代自然哲学的科学基础,同时这也是重组思辨物理学的必要前提。具体来说,这些著作主要阐述了如下观念:

第一,怀特海明确界定了“自然科学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对知识来说被认为是复杂事实的自然的概念,揭示基本的存在物和存在物之间的基本关系——所有自然律都要依据这些关系来陈述,确保这样揭示的存在物和关系适合表述自然中存在的存在物之间的所有关系。”[5]38为了辨明自然的概念,怀特海首先反思和批判了牛顿物理学中表达的实体自然概念。这个概念的科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即对物质实体的偏爱、对绝对时空观的构想等是由朴素的日常感觉强加给科学思维的,而这些对思维方式来说必不可少的抽象存在物却被不合法地转变为理解自然的形而上学载体,它们揭示的只能是思维虚构中的自然,是概念化的抽象的自然。怀特海进而阐发了他对自然的理解:“自然是我们通过感官在感知中所观察的东西。在这种感觉—知觉中,我们意识到某种非自然的并对思想来说是自我包含的东西。”[5]2人对自然客观性的认识,并不是将自然视为外在于身体主观感受的客体,人不是在自然之外去认识自然,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身体在感知自然的同时,也就是在积极地介入和参与自然的演化。人能同质性地思考自然,即透过身体直接感知到的自然才是真实具体的自然,而科学中所涉及的自然理论是从这种具体整体的自然抽象而成的概念系统。人与自然、人的身体感受、经验活动和自然的诸多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第二,为了进一步阐明自然的准确含义,怀特海认为必须要以新的观念重塑思辨物理学,即用事件理论和对象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把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由物质实体转向了被知觉的事件,将自然建构为绵延时段中由事件和对象构成的复合体。在怀特海看来,没有瞬间的自然,只有作为过程的自然,“自然是作为事件而呈现的”[5]13。事件成为构成自然的终极事实,“事件的流逝就是生成中的广延。‘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术语都在指称事件。过去的不可挽回性就是事件的不可改变性。一个事件就是此在、此时和此地。”[6]62可见,自然在本质上是短暂易逝的,不存在能让人直观的静止不动的自然。以流动的事件取代僵死的物质实体,自然也就从“死的自然”转变为了“活的自然”。由于自然中的事件处于连续不断的流动和变易状态,怀特海进而提出了对象理论用以描述自然界中的恒定因素,“对象表现了在事件中被认知到的恒常性,相同事物可在不同情形下被认知;也就是说,相同的对象因与不同的事件有关联而可以被认知。因此相同的对象在事件之流中保持其自身的存在。”[6]62-63怀特海又将对象细分为感觉对象(蓝色、形状等)、知觉对象(椅子、石头等)和科学对象(电子、分子等),对象进入事件的方式成为该事件特征中的构成要素,事件因对象的进入而是其所是。事件是现实,对象是潜能或可能性。正因为事件的生成离不开对象,对象的显现必须借助于事件,事件与对象须臾不可分离,所以怀特海才指出“自然是这样的:没有对象进入事件,就不可能有事件也不可能有对象”[5]119。

第三,怀特海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建构了自然的相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假定时间与空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它们是客观独立自存的实体。宇宙作为静止的绝对时空的坐标系,无论有无事件的发生,时间均匀流逝,空间客观存在。怀特海认为,这种机械论的“自然唯物主义”是由以下三位一体的东西构成的:“(1)无扩延瞬间的时间系列,(2)物质存在物的集合,(3)作为物质关系的结果的空间。”[5]59相对论修正了绝对时空观,代之以相对时空观,即空间和时间不是客观自存的实体,空间是事件排列的一种秩序,时间是对事件先后发生的次序进行度量的结果。当我们谈论自然的概念时,“必须避免抽象的空间和时间,必须诉诸自然的最终事实即事件”[5]148。自然是事件的结构,此时的事件其实已经具有了本体论的意味。自然的事件是在四维时—空系统中的创进和冒险。事件的流变和扩延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即事件的流变是指事件接续不断地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绵延时段生成和消逝,时间是由具体事件的流变所形成的先后秩序抽象化而来的概念;事件的扩延是指每一事件都能扩延至其他诸多事件之中,同时该事件又能吸纳其他诸事件,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其相互扩延成为有机关联的连续统,空间是由事件之间内在关系而构成的连续统的抽象形式。没有事件发生,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由此,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在事件的流变和扩延的历程中,经由人类知觉感知和理智抽象思考所抽离出来的抽象形式。自然是由此种具有内在关系的诸多事件相互融摄而形成的复合体,自然的流变就是事件在宇宙生生不息的创造性进展中的探险之旅。

第四,怀特海批驳了盛行已久的传统机械论哲学对自然的错误认识,这种哲学信仰“自然是物质材料的集合,这种物质材料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于无扩延时间瞬间的一维系列的任一连续部分上。而且,物质存在物在每一瞬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存在物制作成了无边界空间中的空间形状”[5]59。也就是古典物理学中三位一体的时空物质观,即物质的质点存在于没有广延的瞬间的“点”之中,与其他时空区域没有任何关联。这种哲学用抽象的物质概念在解释变动不居和多样关联的自然界时,在认识论上必然要陷入截然二分的思维模式,由此导致了被怀特海称为“自然的二分”的理论困境,“它把自然二分为两个部分,即在意识中理解的自然和作为意识的原因的自然。……两种自然的汇合点是心灵,作为原因的自然是流入物,而显现的自然是流出物。”[5]26这就在认识论上产生了被怀特海称作“心理添加论”对初性与次性、实体与属性等各种二元论的划分,从而导致“原因的自然”成为真实的、客观的自然,而“显现的自然”成为可感觉的、主观的自然,并使得真实的自然不可知,可知的自然又显得不真实。怀特海认为,心灵对自然本身的直接把握并不需要额外增添心理的附加物,外在显现的自然就是人能够真实感知到的自然。心灵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心灵能够本能地、直接地与自然相遇相知。而自然科学并不需要考虑与认知心灵的关联性,“我们仅仅关注自然,也就是说,只关心作为知觉知识的对象,而不关心知者与被知者的综合。”[6]vii这就避免了私人的价值观念介入科学实践,从而保障了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和客观性。

第五,针对科学、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之间复杂的关系问题,怀特海虽然多次明确地表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涉及价值,也不需要形而上学的介入,但形而上学思想始终像幽灵一般挥之不去地缠绕着他。怀特海在《相对性原理》中为他的新自然哲学选择的术语是“泛物理学”(pan-physics),即“它(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神学或美学理论无关。它完全致力于确定最普遍的概念,这些概念只适用于我们感官所观察到的事物。因此它并不是形而上学,应该被称作是泛物理学”[7]。然而这一术语他只使用过这一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怀特海的新自然哲学试图将自然科学的不同主题统摄在一个概念之下,也就是他所认为的“科学的哲学——被设想为一种主题——就是要努力把所有的科学展示为一种科学,或者——在失败的情况下——反证这种可能性”[5]2。这一设想最终在《自然知识原理研究》的再版序言中彻底明晰了:“自从本书第一版在1919年上市以后,我又在《自然的概念》和《相对性原理》中重新思考了该书的主题。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将这些著作的观点,具体地呈现在一种更加完整的形而上学之中。”[6]二版xi由此可见,一直困扰着怀特海思想中的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复杂的纠葛,最终以形而上学的胜利而告终,今后的自然科学不仅不拒斥形而上学的介入,还将为未来形而上学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持。

怀特海在这三部自然哲学著作中不仅从认识论的视角阐述了哲学问题,还试图挑战和修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怀特海看来,“我与爱因斯坦的分歧主要产生于这样的事实:我不接受他的非均匀空间理论或他关于光信号的根本特征的假设。”[5]序言2怀特海在《相对性原理》中提出了一个有可能代替爱因斯坦理论的引力理论,遗憾的是这一引力理论后来被美国物理学家威尔所证伪。就此而言,怀特海的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实质意义上改变当代物理学的走向,但他的著作却给哲学界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凭借着这三部著作,怀特海在科学哲学的领域内声名鹊起,同时这也为他进一步思考和完善新自然哲学并最终走向形而上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实在的可能。

晚年的怀特海从伦敦大学退休以后,受邀去哈佛大学主持哲学讲座。根据罗威尔讲座的内容集结出版的《科学与近代世界》(1925年)代表了怀特海哲学思想发展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科学与近代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承接和延续先前自然科学哲学三部著作中的思想,系统地表述了新的自然哲学理念;二是随着怀特海哲学兴趣的不断扩大,他的哲学研究的议题由原先的认识论扩展到了本体论和价值论,此前受到排斥的形而上学也得到了初步建构。因此,这部著作标志着怀特海的哲学思想已经开始由自然科学哲学逐步过渡到形而上学和宇宙论的阶段,同时也预示着怀特海自然哲学的终结和有机哲学或过程哲学的兴起。

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怀特海回顾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了先前自己对自然科学哲学各项主题的研究。自17世纪以来,由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及其追随者们发展成为近代科学基础的机械论范式代表了人类抽象智能的一次伟大胜利。科学上的机械论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相结合,就产生了被怀特海称之为“科学唯物论”(Scientific Materialism)的观念,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机械唯物主义。在怀特海看来,近代哲学在科学唯物论的影响下陷入了进退失据的两难境地,“它以极复杂的方式在三个极端之间摇摆。一种说法是二元论,认为物质与精神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两种都是一元论,其中一种把精神置于物质之内,另一种则把物质置于精神之内。”[2]64-45这种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科学守住了唯物的自然,哲学则占据了思维的心灵。近代哲学思想中的主体—客体、主词—谓词、实体—属性和心物二分等各种二元论思想也无不与此相关。

正如恩格斯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给予哲学的巨大变革所做的评价那样,“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8]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物理学带来的根本性变革同样也需要唯物主义做出相应的改变。怀特海早在《自然的概念》中就已经对此做了批评:“18世纪和19世纪接受的自然哲学是一批严格的、像中世纪的哲学那样规定的观念,而且这种接受几乎是不带任何批判性研究的。我把这种自然哲学叫作‘唯物主义’。不仅从事科学的人而且所有哲学流派的追随者都是唯物主义者。”[5]58虽然怀特海在此前自然哲学的三部著作中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探索了这一转变的可能,但是真正成熟的思考结果诞生在了《科学与近代世界》。在这部著作中,怀特海将生物进化论思想纳入其中,提出了代替科学唯物论的“机体机械论”(Organic Mechanism),即“机体论的自然哲学必须从唯物论哲学所要求的东西的反面出发。唯物论的出发点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质与精神。物质受着空间运动的外在关系的改变,而精神则受着思维对象的改变。在这种唯物主义的理论中,两类独立的实体都受着与各自相应的激情的改变。而机体论的出发点则是事物处在互相关联的共域中的体现过程”[2]169。怀特海机体机械论的基础概念是“机体”(organism),机体的本质就是模式或结构。这一概念此时与“事件”可以等同使用,它取代了科学唯物论的实体。机体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生命有机体,也包括像月球、椅子和电子等在内一切无生命的存在物。至此,怀特海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新自然哲学的构建,这种以机体为本体论的新自然哲学同时也就是机体形而上学。

此外,怀特海早期哲学思想研究的主题受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影响较深,以知觉认识论为主要的研究议题,但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他的哲学研究的兴趣从认识论转向了本体论和价值论。其中,早期的事件本体论开始逐渐让位于机体机械论中更具有生物学色彩的机体本体论,即自然界是由活动的有机体构成的。机体机械论则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经验形而上学和过程宇宙论。另一重大转变就是将价值纳入自然哲学的考量范围。如果说怀特海此前的哲学著作对形而上学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暧昧状态,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价值问题是明确拒斥的。怀特海甚至将任何价值的介入都排除在自然科学哲学的研究之外,如在《自然的概念》中就表示:“把关于自然的思想的同质性看成是根本不涉及任何道德或美学价值的东西,尽管对道德或美学价值的理解在相应的自我意识活动中是强烈而生动的。自然的价值对存在的形而上学综合来说也许是关键的东西。但是,我恰恰不想进行这种综合。”[5]4怀特海的这一立场在机体机械论对自然的形而上学讨论中彻底改变了。他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明确了自己对价值问题的态度:“一种自然哲学必须研讨六种概念:变化、价值、永恒客体、持续、机体和混合”[2]100,“我把‘价值’这个字用来说明事件的内在实在性”[2]107。怀特海机体论的自然哲学对价值问题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不仅标志着此刻机体论的自然哲学与自己以前的自然科学哲学的不同立场,同时也表明了对早期科学无涉“知者与被知者综合”观点的修正。机体机械论“把那些牢固地根植于审美经验、伦理经验和宗教经验的观念从一开始就纳入宇宙论之中”[9]。由此,机体论的自然哲学通过融贯生物学、美学、伦理学和宗教等思想,逐渐转变为机体宇宙论。

值得注意的是,怀特海在早期的科学哲学论文和著作中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态度极为复杂。他在很多时候强调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性问题是为了说明不借助于参照本体论和价值论,也同样可以取得自然科学研究的进步。但这并不是说科学就可以脱离形而上学,相反,怀特海认为科学家对自然的研究始终要受到他们所默认的形而上学框架的制约。正如柯林武德所言:“受过数学训练的怀特海,则代表了一种唯理论传统,这个传统把被认识者与必然和永恒的真理相等同。这把怀特海引回柏拉图,使他坚持永恒客体世界的实在性,并将之作为宇宙过程的先决条件。”[10]由于怀特海深受柏拉图哲学的影响,因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这也是从一开始涉足哲学以来,怀特海始终对形而上学问题纠缠不清的原因。这种对形而上学迷恋的情结终于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得到了释放,新自然哲学从此不必再对形而上学遮遮掩掩。“怀特海的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任务,相对于描述世界怎样存在的自然哲学,是追问探究具体的生成事实在其中成立的根据。”[11]这就要求形而上学不仅要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预设的背景,更需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知识进行批判性的赏析。这部著作对形而上学问题的集中探讨出现在“抽象”和“上帝”两章。后期形而上学的巨著《过程与实在》中的许多核心概念如现实事态(actual occasion)、永恒客体(eternal object)、摄入(prehension)、上帝等也都被先行提出并得到了初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怀特海前期自然科学哲学探讨的许多主题都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得到了系统的梳理和阐发,“纵观怀特海自然哲学有四项基本立场:整体经验论、批判实在论、机体论以及过程论,这些论点成为其后机体哲学的特色。”[12]机体论的自然哲学一经形成就成为向机体形而上学进发的起点。因而要想完整准确地理解怀特海后期的有机哲学和过程宇宙论,通晓他前期的自然哲学就成为必由之路。由于当今物理学仍然处在怀特海所设想的第二次综合阶段,所以当代自然哲学的建构仍然处在过程之中。通过考察怀特海从自然科学哲学转向形而上学的演化历程,可知自然科学的变革为哲学提供了科学精神,思辨的形而上学又为科学提供了哲学智慧,未来的新型自然哲学同样也将会是实证科学和思辨哲学的联姻。

猜你喜欢
物理学机体哲学
动物身上的物理学(下)
菱的哲学
邓俊峰作品选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小包哲学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