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丽旦·艾尔肯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图书不仅是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它还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步的产物。一本质量好的图书能够让我们的灵魂得到知识的净化、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图书能够使我们从文字中汲取到很多养分,令我们感觉到精神充实而且心情更加的愉悦;但是如果买到的是一本质量不过关,错字和内容错误百出的图书,这样的书会让我们走进误区,不正规的图书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后患无穷,这些图书会令读者们心生厌恶、慢慢地会泯灭读者的阅读兴趣[1]。各类出版社作为图书的生产制造的源头,是图书质量把控的第一把手。可以这样认为,图书的质量是一个出版社的核心支撑,图书质量关系到出版社的稳定健康的发展。而图书的编校质量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的编校环节是整个出版流程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一本书出版的工作流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编校工作,编校过程中电脑技术目前达不到完全的程度,所以这项工作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的,负责编校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意识的高低就决定了图书编校质量的好坏。作为一名好的编校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思想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素质高和专业文化素质高等优秀品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编校的工作。如今图书市场越来越兴盛,出版社越来越多选题也随着增多,选题数量越多,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从事编校工作的人来完成相关的工作,然而我们不能不意识到的问题是编校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我们需要不停地招聘新的编校人员来弥补相关缺口,新招聘的编校人员基本没有做过编辑之类的职业,新人大部分并不具备过关的编辑的基本能力,还是需要经过一个阶段来实习,这样才能真正地参与到我们的编校工作中来。现在社会上编校的工作人员短缺,可能新手就直接从事了编校工作,这种情况在业内也是屡见不鲜,这也是编校质量不过关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一本图书从第一步选题到走向市场流动基本可以划分为选题和策划、图书的编辑和加工、检查和审阅、批量生产印刷、市场营销五个阶段。很长一段时间,个别的出版社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出版图书的进程大大地加快了,强制缩短了平时出版编辑加工和生产印刷环节的时间,反而把大量工作重心放在了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上,因此形成了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太过于利益化,从而导致了图书只顾着营销,反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质量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各个出版单位在负担不起在经济上的压力,维持不了出版社的生存,因此许多的出版社需要拓宽出版品种来提高经济效益。图书出版的各类品种不断地增加,然而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数量却变化不大,每一位编辑工作人员都面临着超出平常的工作量。几年以前,一位编辑工作人员每个月的发稿字数大概在五六万,令人惊奇的是现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发稿量每月可能几十万[2]。不仅如此,很多出版社人员短缺,选题的数量很大,从而导致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量被放大很多倍,同时负责选题和策划、图书的编辑和加工、检查和审阅、批量生产印刷、市场营销五个环节,作为一名编辑工作人员工作量太大,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为了如期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导致了图书出版质量的降低。
图书非常重视时效性,例如考试资料类、政治政策类、新闻类等图书,出版社需要尽快地出版出来抢占市场份额,违背了出版流程的基本规律,减少了图书的编校和检阅时间甚至删去一些重要的编校文字的环节,从而让图书尽快地占有市场,按照正常的流程出版一本书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为了追求利益压缩到了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作法严重地影响了图书的质量,虽然尽快地走向了市场,但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让图书的质量遭到了大打折扣。
我们要保证图书的质量,编辑是图书出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各个出版单位必须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培养编辑部的人才并且提高对编辑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在招聘时要严格把关,改进人才选拔标准,在这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人们普遍有点心浮气躁,而在编辑过程中,如果编辑人员过于追求速度,忽视了图书编辑的质量,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所以在选拔人才过程中,要注重编辑人员的认真踏实的品质。同时,在社会各界吸纳相关专业的人才,假如让一个文史专业出身的编辑负责科技类图书的相关编辑工作,我们的图书编校的质量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扩大编辑部人员的数量,把巨大的工作量减下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作中来。例如前文所说,各个出版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给编辑人员巨大的工作量,让负责编校的人员超负荷工作,对此各大出版社需要招聘相关专业人才来改变这一现状。除此之外,各个出版单位需要开展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让各个部门团队更加擅长于自己的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尤其是重视新人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来,从而整体的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进而来提高我们图书的编校质量。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3],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很多出版社尤其忽略了其中的校对环节,校对环节的正常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图书出版的质量,校对过程中留错过多,将直接导致出版物上的差错过多。因此,出版社要重视校对环节,抛掉传统固有的观念,不要将校对工作直接交予业余人士,配备专业的校对人员,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当然,不只是校对,强化各个环节的审查工作,从专业角度来分析稿件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把握好出版前的每一步,在政治、知识等方面都要达到相关标准,不能为了尽快出版获得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审查环节。不断完善稿件的内容,把稿件的体系做得更完善,内容更完整,审查数据要更加准确,让文章逻辑更加严密,让编辑加工工作做得更完美。
如前文所讲,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越来越高,图书种类日益繁多,然而在种类增多的同时质量问题反而日趋剧烈。出版社为了追求利益,给编辑巨大的工作量,而编辑人员的数量却保持在一定水平,这就导致平分下来每个人的工作量都会有所增加,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超额的工作,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图书编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给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负担,这就造成人才的流失,这样的行为得不偿失。出版单位为了谋求生存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但是忽略图书的质量问题就是在动摇图书市场的根基,只有图书的质量上去了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图书质量上,只有质量上去了,大树的根基得以稳固不动摇,才能保证我们的图书市场更加的稳定,不要注重短暂的眼前利益,在长期稳定的发展后必然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出版社需要逐步减少出版种类,提高出版图书质量,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才能做到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市场的肯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质量的提升不能忽视管理的作用。书稿的“三审制”是编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编辑活动,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三审制”的落实。这需要获得领导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性地位,不要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图书编辑的根本。首先,初审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的完成,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每个编辑都有各自需要负责的利润指标,为完成自己的工作量而去追求眼前利益最大的图书,直接忽视了编辑加工环节。其次,严格把控复审、终审环节,编辑人员需要把重点放到复审工作中来,而不是偏重于完成各项利润指标。领导人员的终审环节也需得到重视,这就要求社领导认真审阅书稿。为了严格地把控出版图书的质量,除了完善“三审制”的落实工作,各出版单位必须制定更严格的审查制度,多次审查,在质量上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新闻出版署针对图书质量保证而提出的相关体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其进行相关补充,尤其注意人才选拔上的制度完善。相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高质量的图书,严格把控市场图书的质量,在出版各个环节也要调整工作重心,把审查工作做好,充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总体来说,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迅速,重视和提高图书编校质量需要得到我们重视,在各个环节严控把关,提高编辑工作人员的整体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自身素质,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摒弃之前的利益化思想,专注于图书编校质量的提升。各出版单位和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多个方面一起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上的图书质量成为广大读者合格的精神食粮。希望相关措施能够得到各出版单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