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铸黄河魂
——合唱《怒吼吧!黄河》之情感分析

2021-11-26 11:45周婧婷
黄河之声 2021年3期
关键词:声部小节旋律

周婧婷

引 言

1939 年3 月,在革命的圣地延安,诞生了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就是《黄河大合唱》,由曲作者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携手完成。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意象,热情歌颂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全曲由八个乐章构成,每个乐章之间由朗诵和配乐过渡,内容形式变化多样,层次丰富,整体性和独立性兼顾。其中,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终曲,在情感上也得到了综合的展现。在这一乐章中,采用主调与复调并用,西洋调式与我国民族调式相结合,声部组合形式多样,和声丰富,节奏型变化,音域幅度宽广等手法表现出黄河怒吼的形象,整体呈现出怒、静、悲、激扬四个部分的情感特点。

一、怒之情

《黄河大合唱》创作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遭受空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中国人民受尽敌人的压迫、剥削和欺凌。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在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千方百计的破坏、压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引起了冼星海以及人民大众强烈的不满。面对着中华民族遭遇的深重迫害以及国民反动派的残忍、昏庸与腐败,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着的狮子就要苏醒,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嘶吼,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愤怒。

(一)怒的积蓄

全曲由降B 大调开始,音乐前奏开始(1-4 小节)是以四个级进的音列1.-7-6-5 以快速音型四个十六节奏型的方式引导进入,给人一种紧张危急的感受,就如同抗日救国的警钟已经敲响,预示着我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也预示着日本列强对我国的侵略的残暴行为人们已忍无可忍,马上将要爆发。

合唱引子部分一开始(5-10 小节)以气势恢宏的齐唱方式弱起进入,运用附点这种富有突发性的节奏型,之后用同音上的四度(5.-1)、六度(5.-3)、八度(5.-5)跳进发展,第七小节进入厚实的和声织体,歌词中每个“吼”字处于强拍和高音。这一段向上阶级式的跳进犹如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从天上倾泻而来,体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气势。同时,前三句这种暗示性的、唤醒式的、呐喊式的音调与情感融为一体,也体现出被压迫的人民内心积蓄的怒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和仇恨,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不满和反抗,日积月累,一点一滴不断的上升到极点。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势不可挡的力量。

(二)形成怒点

从合唱开始,第一句和第二句“怒吼吧黄河”的四个声部齐唱进入,快而有力。到了第三句速度变慢,节奏放慢拉宽,出现了大附点以及长音节奏型和八度的一个跳进,加上力度上的递进和饱满厚实的和声织体,如果说前两句是“怒”的积蓄,那么第三句就是达到了“怒”的顶点。

(三)怒的爆发

从11 小节开始,进入A 部分(11-19 小节),转入G 大调,以赋格形式,男高、女低、女高音和男低四个声部各隔一拍模仿相继出现,各声部、旋律、节奏交错对比,力度为P-f-P-f 强弱的交替,呈现出黄河此起彼伏一浪推一浪。这是一个单主题的带自由声部的三声部模仿的复调段落,其中,女低音演唱的是自由声部。这一段音乐就如同人民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愤怒的歌声犹如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滚滚而来,冲破迷雾,穿过工棚、茅屋,响彻大江南北,传遍中国大地,从四面八方,汇成震天的怒吼。

14-18 小节处“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这一句,相对较低的音域和流畅的旋律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又与之后的激扬之情有所不同。虽然这一句是相同的歌词,但这里的音域是处在中音区位置,旋律是二度、三度平缓的进行,节奏多由二八、八十六和大附点构成,它们的组合使得旋律具有流动的韵律感。这里更像是蓄势待发的情绪,为后面的激扬抗战情绪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静之情

经过气势磅礴的序唱之后,随着间奏(20-23 小节)旋律中不协和音b7 的出现,情感色彩暗淡了下来。配器上,由一只双簧管和一只单簧管奏出,其中,双簧管演奏高音声部和单簧管奏演奏低音声部,更增添了一种寂寥的气氛,让人从前一部分的激荡情绪中立刻脱离出来。

随后第25 小节进入一段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个过渡乐段。平缓的4/3 拍,连续的长音和连线,级进平缓的旋律(4-5-6-4-5),P 的力度。随后女声声部停止,转而由男声声部开始哼唱。营造出一种平静宽阔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经受战火洗礼满目疮痍的土地之上,周围失去了生机,只有废墟和硝烟。它又像是刚刚发泄过后的平静,使人陷入沉思——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华儿女在反抗和苟活之间的抉择。

这一段女声二部合唱两个对比声部中,作曲家都采用了商调式,但是调性不同,女高是G 商调式,女低是C 商调式。何平在《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征》中谈到这个部分:“由于它处于音乐的转折处,因此这个调性并置的对比复调所带来的双调性的色彩对比,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仅仅几小节,便将现实转换成了对久远过去的追忆。”这一段带有戏剧性色彩的哼唱也是为之后的对历史苦难陈述做铺垫。

三、悲之情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路走来经过了五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落演奏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悲曲。进入近代史之后的中国则更多的处于“悲”境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把中国仿佛逼入万丈深渊,国人们看见的只有黑暗,但是就是在这种绝境之中,东方雄狮依旧屹立未倒,一次次救国运动的浪潮让世人看到了来自一个古老民族的坚韧。

B 部分(33-46 小节)转入忧郁,悲苦,倾诉的曲调,作者使用这种具有宫羽色彩的曲调来描绘对五千年民族历史深沉的回顾和对敌人深重的仇恨。速度变缓,浑厚圆润的女低音首先进入,述说历史上民族的苦难,随后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也参加进来,交织成一段绵延不断、哀声四起的悲歌,将沦陷区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一片凄惨悲凉的面貌展现出来。

“铁蹄下的民众”这句4 音的频繁使用,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依次唱出,烘托出一种悲戚的气氛,仿佛神州大地到处都在嗟叹、控诉在侵略者铁蹄下深重灾难的悲痛心情。最后一句“苦痛受不了”节奏顿挫,音调反复最后回到宫音,表现出泣不成声的哀痛情绪。同时,这一段悲切沉重的音调也反射出,我们的民族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一路上饱经风霜,历经艰险。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就像她的历史一样深远,严酷的考验使我们锻炼的无比坚强,而我们这次更要坚强的走下去。

这段音乐作者采用了我国民间传统的对唱形式——男女声音色对应的手法,一呼一应,如同叙事一般。冼星海用具有我国民族气息的民族调式和我国传统民间的对唱形式来呈现这一段我国五千年民族历史的伟大而坚强是独具匠心的。

四、激扬之情

(一)人民群众的觉醒

经过一个简短而轻快的间奏,进入C 部分(48—81 小节)。音乐从悲痛的情绪转变到了坚毅顽强的情绪。仿佛刚刚还沉浸在悲痛回忆中的人们,迅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拯救中华的炽热心愿在心底燃烧起来。

这一段采用主调写法,女高是旋律声部,女低、男高、男低和声伴奏声部,高昂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表现出雄厚饱满的音色,具有力量性,充满激情。整齐一律坚定有力的节奏更体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保卫祖国,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定信念。加上一拍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更加具有爆发力。55 小节四个声部同音的反复在八十六的快节奏的配合下,显示出昂扬激越的革命情感力量。

58 小节女低声部出现1—#1,与男声声部形成了一个增三和弦的和声,这种不协和、扩张的音效体现了人民激动愤慨、抗争的情绪,以及保卫祖国的决心。

(二)革命力量的涌现

61 小节至67 小节,由二八节奏后半拍和二八节奏前半拍组成的节奏以及女高女低、男高男低以pp 的弱度依次渐强唱出5.-1(歌词为“你听”),接着在Ⅶ级和弦的8 拍长音。体现出一种激动又带有紧张的复杂情绪,就像是看到了无限光明的希望。之后68 小节—75 小节,不断上升的旋律,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珠江、扬子江一起发出呼号,就仿佛听到了从远处传来民众的英勇的呼号声,暗示着革命力量的涌现,全国各地的民众开始响应,大家团结一致,情绪高涨。抗日的烽火已经燃起,即使抗日的道路满是荆棘,但是相信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条光明的道路,胜利也将会是属于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同胞,这也预示着最后情绪的爆发。

(三)号召向胜利进发

82 小节开始进入了尾声(82-122 小节),又回到降B 调,与引子部分相呼应,是调性上的再现与回归,但在材料上是全新的,同时由!-7-6-5 组成的一个四音动机再次出现。多个急速的四个十六的音型向下翻滚,马上又接着四个坚定的三连音向上推动,在动态极强的节奏趋动下,产生出强大的冲击力,这时,情感和音乐达到了一个激越无比的高潮。

“啊,黄河!”这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其音域达到了小字二组的降B,随后以多个大切分节奏音型和级进式的旋律1-2-3-4-5-6-7-!不断上升推动直至最高音第二次的出现。黄河之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掀起了怒吼的巨浪。就像人民大众内心不断翻滚向上的激情直至最后冲出来了一般。体现了人民内心对敌人激烈的反抗,战斗的愿望的愈加强烈,保卫祖国刻不容缓。这一段音乐在歌词上也与引子部分形成了呼应,但这里的情绪比引子部分更加激动了。

100 小节开始,在情感上达到了最高潮。拍子转为4/4 拍,男低、女高、男高依次各自又分开成两个声部,和声色彩更加饱满厚重,音乐气势更加雄伟豪迈,预示着最后的一段高潮。接着号角式的音型出现,并且不断反复,女高一、男高一一直保持着同音高音的不断反复,其它声部在接下来的反复中发生变化,使和声在大调色彩和小调色彩中不断转换,每个乐句在和声的配合下,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增强,随着口号般的召唤,带着一种强烈的、激昂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在这里军号战鼓的加入,营造出金鼓连天,号声震天的场面,如同把你拉进了一个真实的战场上。同音重复的音调反复五遍,鼓舞着不仅是全国的人民,就连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身后的每一座高山,都在一起准备着战斗,最后以十二拍半的长音在高潮中有力的结束。体现了我国民族奋勇直、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冼星海曾经谈到:“最后两句‘向着全世界受难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是不断的唱三四次,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这一段音乐非常具有感染力并且是充满强调性、鼓励性的,表现出中华人民内心的信念与决心,毫不动摇。尾声部分激动人心的高潮体现出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势不可挡的气势和奋起拼搏的激情,预示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的胜利,光明势必会战胜黑暗。

结 语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不论是政治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怒吼吧!黄河》是整个作品的主体思想和概括升华。一怒一静,一悲一扬,用音乐表现出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帝国主义的压迫英勇抗战,保卫祖国取得必胜的信念。在那一个特殊的时代里,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战争,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它激昂的旋律每每聆听还能感受得到国破家亡,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情境。十四年抗战离我们已有七十三年之久,如今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强盛,昔日受日本军国主义残害的泱泱大国也已经成了过往。然而,未经历过战争硝烟的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因为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珍惜现在,如今我国社会主义进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在不断出现的新的“战争”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声部小节旋律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快把我哥带走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给你的信
7月,盛夏的旋律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