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思想

2021-11-26 10:00汪谦干
安徽史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抗日日本

汪谦干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抗日战争时期,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华民族灭亡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倡议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也随之建立,并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有关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论著较多,但未见专门讨论中国共产党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

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涵有很大的重合,都是为了联合国际上一切反对侵略、反对不义战争、反对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前者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后者是为了打败一切法西斯主义国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涉及的范围更广,是在国际范围构建打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为核心的法西斯联盟。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兴起。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继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也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三国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1935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号召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继之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他认为,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我们一定不要关门主义,我们要的是制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死命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155页。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初步形成。

1936年7月15、16日,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会见美国《密勒氏评论报》记者斯诺时,提出了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他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特别是和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即美、英、法、苏等国的人民的敌人。”“中国苏维埃和中国人民因此要同各国、各国人民、各党派和各群众组织团结起来,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提出除了日本以及帮助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家外,“各种类型的国家(反战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组成一个反侵略、反战、反法西斯的世界联盟”。希望各友好国家不要帮助日本帝国主义,至少采取中立的立场。更希望他们积极援助中国抵抗侵略和征服。援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向中国抗日力量提供信贷和借款,出售军需品和飞机;或者在抗战实际开始时对日本进行封锁。(2)《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毛泽东对苏联高度颂扬,认为它奉行和平方针、无意于征服或剥削任何国家,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苏联是以完全平等和真诚的态度帮助一切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中国人民将能够把俄国人民当做真正的兄弟来欢迎。期待“中国人民不仅同苏联,而且将同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建立友好关系,并同它们联合起来反对企图阻止历史前进的法西斯国家”(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并相信“苏联将会站在与我们握手的国家的前列”。(4)《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毛泽东对美国政府和人民也抱有希望,认为“形势注定美国政府要对中国和日本的未来起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他们将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日本所代表的法西斯战线。”还对美国民间组织“中国人民之友”的援助和支持表示感谢。毛泽东批评英国政府过去采取的观望政策,认为这个政策实际上使得日本占领中国领土成为可能。但也感觉英国政府似乎在采取新的策略。(5)《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他对英国人民的支持抱有热诚。毛泽东认为如果美国和英国能够提供援助,那“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将会建立起最牢固的友谊和同情”。(6)《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毛泽东还指出,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个条件为:“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除了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与国际社会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系。(7)《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他还呼吁各友好国家积极援助中国抵抗侵略和征服。(8)《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391、397、403、395、392、401、391页。

此后,在世界范围内法西斯主义势力愈加嚣张,逐渐形成法西斯联盟。尤其是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公开的军事同盟,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正式形成。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致力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外的援助主要是苏联和共产国际。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采取“北和南剿”方式,在部分地区停止了对共产党的“围剿”,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力度减弱。受斯诺报道的影响,一些外国记者主要是美国记者来到陕北。中国共产党借助外国记者的采访,介绍了党的政策和方针,呼吁友好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援助、支持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时期到陕北采访的记者、编辑主要有:《法兰克福日报》记者史沫特莱、《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托·基恩、合众社驻天津记者厄尔·李夫、伦敦《每日先驱报》和《纽约太阳报》代理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斯诺夫人,笔名尼姆·威尔斯)、《太平洋事务》杂志编辑欧文·拉铁摩尔、《美亚》杂志编辑菲利普·贾菲夫妇、外交政策研究会专家T.A.比森、摄影记者哈里森·福曼等,形成了外国记者访问中共控制区域的一次热潮。通过外国记者的采访、报道,中国共产党成功地传递了希望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愿望。

二、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积极争取国际援助。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呼吁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要争取英、美、法国的同情,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他指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353—356、456页。

8月25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宣传部起草的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提纲中提出,今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十大抗日救国纲领,除强调抗日的民族团结外,还提出抗日的外交政策,即“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意日侵略阵线”,“联合朝鲜和日本国内的工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353—356、456页。,明确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就是既要联合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也要联合日本帝国主义国内,包括被其吞并地区的人民。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353—356、456页。毛泽东寄希望于苏联的援助,也观察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助我,政府则取某种程度的中立态度,有些国家还利用战争做生意,大量输送军火与军火原料给日本。对此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不放松外援之争取,才是正确的道路”。(12)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在中国抗战艰难的时刻,苏联迅速给予了宝贵的支持,是第一个援助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家,1937年8月21日,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援助中国大批物资,派遣志愿飞行员和军事顾问赴华参战。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共向中国提供3笔共2.5亿美元贷款,主要用于援华的军火。自1937年10月至1942年初,苏联向中国派遣了5000余名军事专家、技术人员和飞行员,其中飞行员2000余人,这些援华专家和飞行员有一部分牺牲在中国战场,仅飞行员就牺牲了200多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些苏联军事专家不仅为国民政府对日作战发挥了参谋、咨询作用,训练和培养了大量中国军事人员,还直接参与制订和协助指挥了武汉、宜昌、长沙等重大战役。苏联援华航空队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成都、兰州、柳州等地的25次空战,击落、炸毁日机100余架、炸沉日军各类舰船70余艘。(13)有关苏联援华的统计数字,参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3、99—100、111页。待到1940年,苏联与日本在远东的关系缓和后,苏联志愿航空队从中国撤走。

苏联和共产国际也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经费援助。如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苏联政府通过银行汇寄给中国共产党160万美元;193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了经济困难情况,苏联援助30万美元;苏联红军代表安德利亚诺夫赴延安访问后,共产国际同意援助中共50万美元。(14)参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第172—173页。又如1941年7月3日苏联同意拨付给中共100万美元;9月5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向中共中央和在重庆的南方局,分别汇寄了30万美元,毛泽东和周恩来分别收到了这笔款项;后因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形势危急、经济困难,余款未再拨付。(15)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安徽史学》2020年第2期,第143页。苏联的援助极大地帮助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鼓舞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勇气。苏联驻华大使馆也是苏联与中共沟通的桥梁。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经常与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使馆武官、军事总顾问崔可夫等交谈,就国共关系、抗战、苏联援助等问题交换意见,得到苏方的支持、理解与帮助。皖南事变发生后,潘友新拜会了蒋介石,向他表示,进攻新四军削弱了中国人民的军事努力,有利于日本侵略者;提请他注意,对中国来说,内战将意味着灭亡。崔可夫在同国民党军政官员谈话中也多次强调,“内战只是有害于反侵略斗争,暗示这可能导致苏联方面停止援助,因为苏联人民和红军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军队不抗击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开始相互残杀”,认为“只有人民的团结加上友好国家的援助才能制止侵略”。(16)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皖南事变》,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国际友人笔下之新四军》,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133页。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也很关心。1938年9月,共产国际委托回国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方针政策的指示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意见,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一年来的工作,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2页。,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英美等国民间人士也对中国抗战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外国记者深入中国抗战前线,进行采访报道。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杰克·贝尔登、哈里森·福尔曼,《密勒氏评论报》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根室·史坦因、格尔德,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瑞士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等。他们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事迹,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犯下的严重罪行。埃德加·斯诺说,与他印象相似的外国人,除了随同八路军一起生活过几个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上校外,还有1位英国陆军军官、1位美国银行经理、美国医生、几位美国和英国的教授、1位比利时商人、一些传教士和6位新闻记者。(18)埃德加·斯诺:《六千万被忘掉了的同盟者》,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国际友人笔下之新四军》,第352页。

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抗战给予了物资和医疗援助。著名的有受美国共产党和加拿大共产党派遣的由白求恩率领的医疗队和印度国大党派遣的由爱德华、卓克华、木克华、柯棣华和巴苏华5位医生组成的医疗队。白求恩、柯棣华后都病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年10月,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陈纳德在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支持下,招募了一支由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德国飞行员组成,舒米德担任中队长的第14国际志愿中队参加对日作战。该队在1938年2月7日、24日分别攻击了日军位于安徽蚌埠和河南新乡机场上的目标,取得一些战果。但不久为其装备的30架轰炸机在汉口被日军摧毁在地面上,该队随宣告解散。(19)参见许剑虹:《飞虎雄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战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以宣传抗战、争取外援为宗旨,得到了贝特兰、爱泼斯坦、塞尔温、克拉克、诺曼·法朗士等国际友好人士的支持,积极向海外募集资金和医疗物资。截止到1939年6月15日,保卫中国同盟就收到捐款25万港元,还有大量的捐赠物资,如10辆卡车、1辆大型救护车、几千条毯子、显微镜等医疗设备、70万片奎宁等药品。(20)中国福利会编:《保卫中国同盟》上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13年版,第60、26页。这其中有一部分资金和物资支援了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如保盟每月向新四军的医院提供1500元医药费用。1939年春,新四军前线医院因缺乏御寒的棉衣和被褥,一些伤员被冻死,保盟获悉后发起两万条毛毯运动,很快便得到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的积极响应,新四军短时间内就收到大量毛毯和资金。《保卫中国同盟年报》在总结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时,提到捐赠的项目有:国际和平医院、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医疗培训学校、新四军的医疗事业、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保盟的战灾孤儿工作、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等。(21)中国福利会编:《保卫中国同盟》上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13年版,第60、26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为救济中国难民,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国有关组织和人士进行了募捐,如英国曼彻斯特市长、天主教主教通电募捐,伦敦圣诞节开展义卖活动,比利时妇女组织中国之友会开展了募捐等。(22)《项英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827页。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寇尔也应史沫特莱要求,帮助新四军募集了2000美元和一批药品,并动员在上海的加拿大护士琼·尤恩将其送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他说,要是琼·尤恩“能把这批补给带到安徽去,他是乐意为那边老百姓尽点心的”。(23)琼·尤恩:《在新四军当护士》,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国际友人笔下之新四军》,第439页。琼·尤恩随白求恩到延安后,在陕北、晋绥边区工作了大半年,1939年初又护送医疗物资到皖南,在那里工作5个月,参与了对新四军和当地老百姓伤病员的救护工作,帮助培训了新四军医务人员。史沫特莱除多次帮助新四军募集资金、物资外,还在泾县云岭用稿费帮助建立了一个灭虱子、治疥癣的澡堂。

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因此,1939年1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英译本序言中写道:我们需要外援的配合,“希望英、美民众积极起来,督责其政府采取反对侵略战争的新的政策,为了中国也为了英、美自身”。(2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146页。美国和英国因担心引起日本不满,直到1938年12月,才分别同意提供总数为2500万美元和50万英镑(合200万美元)两笔对华贷款,但禁止使用这些借款购买武器和其他战争物资。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大战正式爆发后,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美国开始采取中立立场,但北欧陷落、法国败降和英国退守英伦三岛后,美国便自1940年9月开始以援助形式介入欧洲战争。这年开始,美国、英国对中国的援助也在增长。美国提供的贷款逐渐增多,如1940年在与中国签订“滇锡借款”“钨砂借款”协定后,又于11月30日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的借款,总数达1.5亿美元。1940年9月,日本胁迫法国维希政府签订军事协定,同意日军进入印度支那北部地区。此举威胁到英美在太平洋的战略安全。同月,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这促使英美对日采取强硬措施:封存了日本在英美及其殖民地的资金,英方废止英国及其属地与日本的一切贸易条约,美国宣布对废钢铁全面禁运,增强菲律宾及关岛、中途岛等地的防务等。此举也促使英美与中国接近。1940年12月,英国宣布对华提供1000万英镑的贷款。中英也开展了军事合作的讨论。1941年2月、4月,美国又分别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和5000万美元的平准基金。4月,美国批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中国可以利用租借法案购买军事物资,首批援华租借物资是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事器材。同月,美国准许现役军人退出航空部队,加入美国志愿航空队,协助中国抗日。第一批到达中国的美国志愿队有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一些后勤人员。8月1日,以陈纳德为队长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成立,同年便投入战斗。8月,美国政府宣布对日全面禁运石油,冻结日本资产。英国、荷兰也禁止向日本输出铜、黄麻、生铁、镍、钴等物资。8月13日,美英签署《大西洋宪章》,表示愿意共同以武力对付侵略国及解除侵略国武装。这对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意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中共中央在次日下发给党内的《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指示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即用此以援助苏联;在外交上,就是要“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2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6页。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声称“苏联这一反法西斯的战争,完全是和我们的抗日战争属于同一性质的,都是保卫独立、保卫自由、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而德国法西斯方面,则与日本法西斯进攻中国完全相同,乃是侵略的、奴役的、非正义的。因此,我们与苏联是完全站在同一战线上,成败与共,休戚相关。”认为苏联的成败,即是中国的成败,即是一切民族之民主与自由、独立与解放、公理与正义、科学与光明的成败,“一个强大的反法西斯侵略的阵线,正在全世界树立起来”。全世界已进入法西斯阵线与反法西斯阵线的伟大斗争时代,双方的决斗开始了。因此,中共中央号召“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拥护国民政府对德、意绝交的正确行动,并准备采取新的步骤。”(2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3—154、156页。7月12日,中央书记处明确指示,在目前条件下,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的,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反对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坏的,有害的,非正义的。对正在进行的英国对德战争、美国的援苏援华援英行动及可能的美国反德反日战争,都表示欢迎,应联合一致,反对共同敌人。这明确了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其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7)《中央关于凡是反对法西斯德意日者均应联合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辑,第164页。中国共产党也从战略上配合了苏联卫国战争,派八路军一部开赴长城一线,进攻华北地区日军,骚扰日军后方,以牵制日军向中苏边境调动,减轻苏联东部边境的军事压力。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苏联卫国战争上,减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与帮助。为使各国共产党能够独立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特殊状况来解决本国的各种问题、促进同盟国的团结,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共产国际解散后,其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也就结束了。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将政策的重点由对外抗日转移到对内反共,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会后,国民党当局陆续制定和秘密颁发《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反共文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环境日益艰难,更加重视在独立自主原则下的外来援助。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论政策》的党内指示中提出:要联合一切抗日的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策略上,仍然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我们的根本方针“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2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65页。提出对外国政府和人民要有所区别,如苏联和资本主义各国的区别,英美和德意的区别,英美的人民和英美的帝国主义政府的区别,英美政策在远东慕尼黑时期和在目前时期的区别。强调有条件有原则地接受外援。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为有利于抗日战争,打破国民党的封锁,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近邻的亚洲各国的互相声援和支持,包括与日本国内反战人士的团结。10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来自日本、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越南、朝鲜、台湾等地的13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号召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通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宣言》,决定在延安组织“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推动了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重视对日本反战人士和日本俘虏的统战工作。抗战时期,中共军队俘获了大批日军。据被俘后参加八路军的日本士兵香川孝志回忆,仅八路军在1937年7月到1944年5月就俘虏了日军士兵2407名,其中主动投诚的有115名。(29)参见香川孝志、前田光繁:《八路军中的日本兵》,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1942年6月23日,在中共支持下,日本共产党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野坂参三(30)时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用名冈野进,在中国化名林哲。1940年3月随周恩来从苏联来到延安,以日共中央代表身份领导在华日人反战运动。在延安将反战团体中的先进分子组织成立“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森健当选为总书记。到1945年8月,该同盟已发展到17个支部,拥有数百盟员。1942年8月20日,在延安还召开了华北日本人反战团体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在华北的两大反战团体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合并,成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推选杉木一夫为会长。此后两年,反战同盟的支部从华北扩展到华中,在新四军相继成立了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第五等5个支部。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又提出日本人民阵线方针,要求反战组织不只是争取日本士兵的反战,还要充分地代表广大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1944年4月9日,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改组、发展为解放联盟华北地方协议会,吉田太郎担任委员长。1945年8月,发展到20个支部,盟员1000余人。1944年5月,华中地方协议会成立,香河正男为委员长。辖苏中、苏北、淮北、淮南4个支部,有盟员309名。后又成立苏浙支部。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在华日人觉醒联盟、反战联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盟员,英勇战斗牺牲在中华大地的就有35人。(31)参见杨文斌、殷占堂编著:《在华日人反战运动纪实》,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345页。日本宣布投降后,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本部、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本部及日本工农学校全体学员都奔赴前线,配合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受降工作。这些反战组织,对团结在华日本反战人士,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也很重视发挥在华朝鲜进步人士的作用。为动员在华朝鲜革命力量参加中国抗战,推动朝鲜革命运动,争取朝鲜民族的自由解放,1938年10月10日朝鲜义勇队在武汉成立,金若山任总队长,队员有几百人。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周恩来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东方被压迫民族与解放斗争》的讲话,强调国际联合与统一战线是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基本战略方针。1939年11月,朝鲜义勇队在重庆决定,要深入华北敌后,扩建为朝鲜革命军。此后一年间,朝鲜义勇队分赴湘北、赣北、鄂北、华北等地,直接参加对日作战,破坏日军坦克四五十辆。1941年春,朝鲜义勇队各支队在分赴洛阳整训3个月后,分批进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6月,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在山西桐峪成立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受八路军总部统辖。1942年7月11日,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扩大改组为朝鲜独立同盟,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扩大改组为朝鲜义勇军,两者为军政联合的统一体,都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朝鲜义勇军受八路军总部统辖。金枓奉(原名金白渊)为朝鲜独立同盟委员长、武亭为朝鲜义勇军司令员。又在新四军所在地区成立朝鲜独立同盟华中分盟、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朝鲜义勇军同八路军、新四军并肩作战,在对日军进行政治、心理攻势,收集情报等方面成效突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朝鲜的民族独立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英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也正式对日宣战。9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号召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宣言呼吁“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还提出要向日本军队、日本人民,向朝鲜、台湾、安南各民族,向中国沦陷区的人民,进行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更加广大的宣传鼓动,以建立日本内部的反法西斯阵线。(32)《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辑,第249页。同日,中共中央向党内下达《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表示全国人民、全体海外侨胞及南洋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建立与开展太平洋各民族反日反法西斯的广泛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包括“反对日本侵略的一切民族的政府、党派及一切阶层的人民,日本国内的反战人民和日本殖民地朝鲜、台湾、越南的人民在内”。它既是上层的,又是下层的,既是政府的,又是民众的,实现中英美及其他太平洋各国的反日军事同盟。指示认为:“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特别有重大的意义”,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场合与英美人士做诚恳坦白的通力合作,以增加英美的抗战力量,改进中国抗战状况。(33)《中共中央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辑,第251—252页。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其实,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反对轴心国、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时期中国与美英等国政府合作的主要是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推动民间合作,与苏联、共产国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为打败法西斯联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也标志着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协调盟军作战,1月2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提议下,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及安南、泰国境内盟军最高统帅一职。曾担任美国驻华武官的史迪威任中国战区联军司令部参谋长和美国驻中国军事代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英国,尤其是美国加强了与中国的抗日合作,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借款、武器和军用物资,向国民政府派遣了大批军事顾问和专家,装备和训练国民党军队。从1942年5月起,在南方地面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美国的援助物资主要通过中印空中航线运送,由美国陆军航空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共同承担。中印空中航线运送了大量外国援华物资、中国出口换汇物资以及赴印的中国军队,但运输成本很高,损失很大。整个抗战时期,中国政府获得美国援助总额约为8.4亿美元,最大的一笔援助是1942年3月美国向中国提供的5亿美元借款。这些援助对中国抗战帮助很大。利用借款,中国共购买飞机2351架,其中来自美国的占59%,来自苏联的占37.6%。但中国所获在美国援外租借物资总值485亿美元中仅占1.8%,而英国所得占63.71%、苏联占22.76%。(34)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86页。美国援助的重心是英国、苏联。1944年5月,英国也同意向中国提供总数不超过5000万英镑的借款,但直至抗战结束都未拨付。

中国与英国、美国开展了直接的军事合作。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在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下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约10万人入缅与英军共同参战,杜聿明由时任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4月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归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4月,中国远征军在仁安羌战役中解救了7000多名被围的英军和500多名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使得英缅第1师和英军第7装甲旅得以向北撤退。5月份,中国远征军作战失利,其后一部分撤回国内,一部分撤往印度东北部,改为中国驻印军。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负责中国驻印部队的整训。1943年2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由卫立煌代理),决定在云南楚雄重建中国远征军。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实施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的反攻缅北计划,先后取得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胜利。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也在滇西发动反攻。在强渡怒江成功后,沿滇缅公路南下,先后解放了腊勐、腾冲、龙陵、芒市、畹町。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芒友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3月30日,中国驻印军与英军在乔梅会师,胜利完成了反攻缅北的作战任务。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与滇西作战胜利,也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创造了条件。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4月建制撤销。

美国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1942年7月3日,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陈纳德解散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以其部分队员为主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战斗机大队,并与派驻中国的第16战斗机中队组成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陈纳德为司令。次年3月10日,该部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为少将司令。11月又在广西桂林组建以陈纳德兼任队长的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美国援华空军为保卫我国西南空防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军缅甸的中国军队与英军提供了有力支援,还积极协同中国空军担负所在地区防空任务,不断地向汉口、九江、南昌、临川、广州、香港及越南海防等地日军机场、码头、军舰出击。据统计,从1941年12月至1943年6月,美国空军志愿大队共出击102次计512架次,击落日机193架、击毁日机75架、卡车112辆、仓库15座。(35)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86页。1944年4月,美军第20航空队第58轰炸机联队也进驻中国,以四川为基地,执行轰炸日本、台湾和伪满洲国的日本工业基地的任务,共轰炸了21次,1945年初撤离中国。美军还训练和装备了一批国民党军队。如在印度训练和装备了中国驻印军6个师,在滇西训练和装备了中国远征军6个军共18个师,大大提高了在滇西、缅北作战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军队曾计划在我国沿海登陆,以进攻日本本土。中共中央还应美军要求对此作了军事部署,以配合其战略行动。后因局势变化等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实现。

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等国还共同商讨了对轴心国的作战和战后安排。1943年10月30日,中国与英国、美国、苏联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即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11月23—26日,中、美、英三国元首在埃及开罗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战后日本需将窃取于中国的东北与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三、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断制造摩擦事件,围剿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美国也提出了军队指挥权问题。1944年7月7日,美国罗斯福总统致电蒋介石,要求任命史迪威指挥包括共产党军队在内一切抗日的中国军队。此后一再施压,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和抵制。9月6日,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赫尔利到达重庆,试图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在蒋介石的坚持下,10月份美国决定召回史迪威,由魏德迈接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和战区参谋长的职务。但魏德迈所获授权比史迪威小得多,主要是建议和协助委员长指导对日军事行动,指挥在华美军实行从中国出发的空中行动。(36)参见王建朗:《中国抗日战争史》第5卷“战时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84页。

英国与中国在合作问题上也有一些矛盾。英国始终顽固坚持殖民主义的态度,试图在打败日本后恢复其在远东的殖民统治,对中国成为大国有抵触和怀疑态度。但战时中英两国总体上保持了合作。

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中国共产党利用各种时机联络英美等国政府和民间人士。如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分别向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代表居里等介绍皖南事变真相。卡尔和居里等劝蒋介石停止冲突,居里还声称,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美国无法大量援华。英国政府在收到卡尔大使的报告后也表示非常关切,称内战只会加强日军的攻击。周恩来安排南方局外事组王炳南及夫人王安娜(德国人)、龚澎、陈家康等访问各自熟悉的外国人,尤其是外国记者和外交官,让他们知道国民党袭击新四军的事件;动员外国记者将《新华日报》编印的一些材料带到香港、南洋和美国发表,揭露国民党军袭击新四军的阴谋。周恩来还代表中共欢迎美国政府派遣代表团访问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1942年5月下旬,周恩来向随美国军事代表团到达重庆的美国记者斯诺表示,希望美国军事代表团和美国记者访问延安,并致信居里,希望得到一部分同盟国提供给中国的援助。8月,周恩来又致信居里,再次欢迎美国政府派代表到延安考察,希望与美国政府建立直接联系。周恩来还多次接触美国驻华使馆官员。在与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约翰·戴维斯谈话时,多次表示中国共产党愿意与美国军事合作。戴维斯希望中共在侦查敌情方面提供帮助时,周恩来建议美国派一个军官小组在陕西、山西建立观察站。此举受到美国驻华外交官欢迎,但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敷衍和阻挠。在驻华外国记者的要求下,1944年6月9日,国民党政府批准了由6名外国记者、15名中国记者组成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陕北、晋绥根据地,有限度地解除了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同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敦促蒋介石迅速改善中苏关系和解决国共矛盾。

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便于对敌侦查和救护行动,在取得蒋介石同意后,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还于7月22日和8月7日派遣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美军观察组,又称迪克西使团,由16名军人和两名外交官组成,包瑞德上校担任组长。中共与美国政府开始正式直接接触。8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称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为帮助美国空军执行轰炸任务,10月6日美军观察组5人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设立气象观测设施及无线电台,收集气象资料及日军情报。同年8月14日,美军第14航空队也派遣欧士高少校等两人前往新四军五师师部,希望在第五师控制区域建立以汉口为中心的情报网;联合建立电台,与第五师开展情报合作;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时新四军予以配合。在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后,第五师与美军第14航空队签署了合作协议。10月,美军第14航空队又派遣欧戴义少校到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正式要求合作,以收集日军情报和气象资料等。获中共中央批准后,美军第14航空队派遣一情报组到东江纵队,双方共建了联络处,设立了电台。联络处主管广东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敌占区的情报工作,同时负责与欧戴义联络,交换有关情报。中共对遇险的美军也积极营救。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游击队,共营救上百名因飞机失事跳伞的美军飞行员,并护送他们安全返回大后方。

为因应新的形势,中共中央及时明确了与美苏英等盟国的政策。1944年7月7日,在纪念抗战七周年时,解放区一些村里张贴了这样的口号:“向全国人民、前线的军队、反法西斯盟国——美苏英致敬。”“全体人民都要支援在华战斗的盟国军队。保护盟国飞行员。支持盟国在莫斯科、开罗和德黑兰作出的打败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决议。”(37)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抗战最后阶段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国际友人笔下之新四军》,第411—412页。8月18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及各区党委发出《关于外交工作指示》,阐明了党的外交工作的性质、内容和原则立场。文件指出:“国际统一战线的中心内容是共同抗日与民主合作。”“我们外交工作中心,应放在扩大我们的影响,争取国际合作上面。”在美军人员来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后,可争取其逐渐扩大到对敌作战方面的合作和援助,并在军事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开展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还强调我们办外交必须站稳民族立场,既不要排外,也不要惧外媚外。(38)《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辑,第315—317页。周恩来在12月7日由重庆飞往延安前,接受了英国《新闻纪事报》记者格尔德采访,格尔德随后撰文称,如果国民党政府不愿合作,共产党是愿意与美国、英国及其他盟国合作的;如果蒋介石委员长同意,中国共产党是能够获得外国供应的武器的。12月23日《新闻纪事报》、英国路透社刊发后,2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转载,说明确有其事。(39)格尔德:《正面战场危机严重,敌后战场不断胜利》,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国际友人笔下之新四军》,第388页。12月15—17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叶剑英同美国战略情报局伯德上校和包瑞德商谈了美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后的军事合作问题。12月27日,再同包瑞德磋商此事。可以说,随着抗日战争的逐步深入,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逐渐丰富和完善,并逐渐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团结国内一切进步力量,也有利于争取外国友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援助。

但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来华后,在调解国共关系时,虽然声称不对任何党派有偏私,但实际上逐渐偏向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对美国开始失望。1945年4月2日,赫尔利更公开宣布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恶化。4月5日,《新华日报》发表时评,指责这有助长中国分裂与内战的危险,有拖延抗战胜利的危险。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要求国民党政府必须停止对于苏联的仇视态度,迅速改善中苏邦交,也要求英美两国政府严重地注意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呼声,不要使他们的外交政策违反中国人民的意志。报告称:“如果援助中国反动分子而反对中国人民的民主事业,那就将要犯下绝大的错误。”(40)《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5、1103、1114页。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中公开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说明美国反动派的猖狂”。(4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5、1103、1114页。7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美国对华的反动政策及我之对策的指示》,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美国现在对华的错误政策(扶蒋、反共、防苏),反对美国政府中的帝国主义分子(如赫尔利等),批评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而要求其加以改变。”(42)《军委关于美国对华的反动政策及我之对策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页。拒绝了美军的一些军事合作要求,以逼迫美国政府重新考虑其政策。随后,毛泽东以新华社评论形式先后公开发表《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批评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越来越明显地造成了中国内战的危机”。(4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5、1103、1114页。9月1日、29日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对美外交政策的指示》《关于美军登陆后我之政策的指示》,针对战后美国反苏空气日益增加,美国海军将在中国登陆的形势,要求谨慎对美外交,对美国人民仍采合作政策,避免与美军冲突(44)《中央关于对美外交政策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辑,第262页。,继之提出对美采取欢迎友好态度。(45)《中央关于美军登陆后我之政策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辑,第302页。但是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是尽力扶蒋、打共、反苏。鉴于对国民党政府斗争策略的考虑,中共开展对美斗争,有时也采取中立政策,即对美采取不挑衅的政策。

抗战时期,美、苏、英等盟国给予了中国宝贵的军事、经济援助,但也有一些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就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但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日本1904年进攻所获得的俄国权益须予恢复,如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恢复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等。这显示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利益不平等的问题。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对德处置和对日作战问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表示将集中优势兵力,给日本以最后的打击,直至日本投降。在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后,盟国决定对日本进行摧毁性打击。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加入《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宣战。次日,150万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中国军民也对日军展开大反攻。8月10日,日本发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8月15日,日本播放天皇诏书,宣布投降。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军在南京举行投降仪式。中国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完全取得了打败日本的胜利。

但二战胜利后美苏关系恶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也日趋紧张。194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对美蒋斗争策略的指示》中,已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世界的中心问题是美苏之争,反映在中国便是蒋共之争。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是尽力扶蒋、打共、反苏,而蒋之政策则在打共时企图中立苏,在反苏时又必望连上共。”(46)《中央关于对美蒋斗争策略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辑,第455页。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乔治·凯南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次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冷战开始后,苏联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关系破裂,意味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的苏联与美国、英国等国的同盟关系,也即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结束。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这也意味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束。8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就国际和国内形势发表了重要谈话,对美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他说,在现时还没有什么征象,表示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有任何在短时期内停止战争的愿望。他认为,美国帝国主义确是在准备着反苏战争,其时所进行的反苏战争宣传和其他的反苏宣传就是对于反苏战争的政治准备。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认为“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4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5页。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的,有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参与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总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支持,有利于抗日战争胜利的举措。中国共产党面对愈演愈烈的日本侵华战争态势、针对国内抗日力量的不足和内部的斗争,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主张要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主张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支持,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给予了大力支持,英美等国家的政府和民间也逐步加大了援助的力度。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12月9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公开呼吁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也即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但1945年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加大。抗战胜利后国共矛盾激化,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国际冷战兴起,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结束。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全国性政权,对外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因此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需要借助国民政府的力量才能够实现和发挥作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又有助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但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也会影响到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效。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密切相关。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得益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美苏斗争加剧、冷战兴起,体现在中国就是国共矛盾激化、全面内战爆发,可以说,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破裂,导致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结束。

猜你喜欢
抗日日本
抗日小英雄杨杨
日本元旦是新年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