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连词“为的是”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2021-11-26 09:25李思旭王贞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连词语义语篇

李思旭,王贞珍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现代汉语表示目的的“为的是”虽然还未见专文研究,但是在一些词典或论著中已略有提及。张斌认为“为的是”是短语词,表目的关系[1]548。周刚根据划分连词的标准把“为的是”归为目的连词[2]22。李宗江、王惠兰把“为的是”看成是语篇关联语,表示引入上文所述事件的目的[3]262。王凤兰[4]61、丁健[5]19、韩明珠[6]41、顾红蕾[7]1在讨论目的范畴时也已涉及该词,认为是目的连词或目的短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的是”在表示目的之外,还可以表示原因。

据我们的广泛检索,表原因的“为的是”,除了香坂顺一简单提及,认为近代汉语中“为的是”可以表示原因[8]49,还未见任何其他相关研究。所以本文就专门对原因连词“为的是”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历时来源作尝试性研究,最后对原因连词“为的是”与目的连词“为的是”之间的差异作简要分析。

一、原因连词“为的是”的语义特征

原因连词“为的是”在形式上已经固化为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插入其他修饰成分。“为的是”表示主体做这件事的原因、理由,并且“为的是”可以用“因为”来替换。如以下两例。

(1)我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他们向我表示感谢,为的是我的诗倾吐了人民的正义之声。(1998年《人民日报》)

(2)没料想,就在书市前夕传出新闻,知名的少年读物作家郑渊洁宣布,他要罢笔休整一个时期!少年读书界为此议论纷纷,最后还是郑渊洁说明缘由,为的是他的作品受各地盗版太多,他打假捉盗精疲力尽。(1998年《人民日报》)

例(1)可以说因为“我的诗倾吐了人民的正义之声”,所以“他们向我表示感谢”。例(2)根据“缘由”一词也可明显看出“为的是”在句中用来表示原因,即“郑渊洁宣布罢笔休整一个时期”是因为“他的作品受各地盗版太多,他打假捉盗精疲力尽”。

“为的是”在句法上是非自足的黏着句,需要跟其他成分配合,才能构成“为的是”结构完整的语篇表达形式。“为的是”所在的语篇结构一般为“X,为的是Y”,即由前项“X”、中项“为的是”和后项“Y”三部分构成。其中“为的是”对“X”和“Y”起着语义上的关联作用,前后项“X”与“Y”之间具有“结果—原因”因果倒置的语义关系,且“为的是”后面表“原因”的“Y”具有已然性、不可预测性、起点指向性等语义特征。

因果范畴中,“原因”的时态一般具有已然性,所对应的“结果”可以有已然、未然和进行三种时态。例(3)中,原因“我是个变性人”,时态上是已然的,结果“以前的朋友都和我吹了”已经发生,时态上也是已然的。例(4)中,结合语境可知原因是已然的,结果“要求父亲下学期转学到别处”还没有发生,时态上是未然的。例(5)中,原因“他以逸待劳”是实际情况,具有已然性,结果“我说这话时真怪和气”正在进行。

(3)以前的朋友都和我吹了,为的是同一个原因——我是个变性人。(1994年《报刊精选》)

(4)这一年暑假,我是拖着小辫子回到家里,但要求父亲下学期转学到别处,为的是不愿受“猪尾巴”之辱,不然父亲便应该准许我剪发。(胡愈之《辛亥革命与我》)

(5)“师傅,你借给我一个瓦盆子,让我自已来试试这两只谁能干些好不好?”我说这话时真怪和气,为的是他以逸待劳。(沈从文《我的童年》)

导致“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种,因而“原因”具有不可预测性。下面两例中,不了解当地情况,不了解当时的历史,是预测不出“行船时经常用咒骂来替代唱歌”以及“当时基督教的包牧师特别受本城绅士爱戴”这两种结果的原因的。

(6)行船时常用相互诅骂代替共同唱歌,为的是受自然限制多,脾气比较坏一点。(沈从文《常德的船》)

(7)基督教包牧师,在当时是受本城绅士特别爱护尊敬的。受尊敬的原因,为的是当时土匪不敢惊动洋人。(沈从文《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

相对于“结果”而言,“原因”具有起点指向性,是“原因”导致了“结果”的产生,“结果”是因为“原因”而引发的。由于“结果”是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结果”对“原因”具有指向性。

(8)先在那里开了房间,为的是担心当天会议不能结束,有个过夜的地方。(《读者》)

例(8)中,从“先在那里开了房间”这一客观现实中,我们可以找到发生该结果的原因,即“担心会议在当天结束不了”,因为担心,所以开了房间。

二、原因连词“为的是”的句法特征

“为的是”的句法位置分布主要有单句句首、后一分句句首以及单独使用三种情况。例(9)“为的是”位于单句句首,“一大批富翁比较保守,不愿露财”的原因是“常言道:人怕出名,树大招风”。“为的是”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句子。例(10)“为的是”分布在后一分句句首,例(11)“为的是”单独使用,把前后分句连接在一起。

(9)目前,全区六个乡镇中拥有固定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不抵于60户,还有一大批富翁比较保守,不愿露财。为的是常言道:人怕出名,树大招风。(1994年《报刊精选》)

(10)我只好用这种办法作最后一次请求,为的是我同她已经有了那么深的关系。(《读者》)

(11)精明的寿光菜农在一方菜田里种多个品种,为的是,这个品种价低了,那个品种可能会卖得好点,这叫做“东方不亮西方亮”。(1994年《人民日报》)

“为的是”后面可以连接的语法单位有短语和句子。“为的是”连接短语时,主要是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分别如下。

(12)溢满的幸福,常使我有点恐惧,为的是怕乐极生悲。(《读者》)

(13)我是逢旧书店就进去一下,为的是旧书便宜,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当代报刊》)

“为的是”连接句子时,既可以连接小句,也可以连接复句。例(14)中,“为的是”连接的是一个小句“每天能为厂里省下二十元”。例(15)中,“为的是”前后连接的都是复句形式,后面所连接的复句是“他开大音量、认真观摩侯宝林大师说方言、唱越剧的镜头”的原因。

(14)第二天,李厂长就住不下去了,另找了一家小招待所,为的是每天能为厂里省下二十元。(1993年《人民日报》)

(15)当荧屏上出现侯宝林大师说方言、唱越剧的镜头时,他开大音量、认真观摩,为的是不久他要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慰问钢厂煤矿,献演类似的节目。(1994年《报刊精选》)

“为的是”还可以有篇章衔接功能。所谓篇章衔接功能是指说话人把不连贯的话语衔接成连贯的语篇,从而使得语篇更合逻辑,保持话语意义连贯。“为的是”作为表示原因的连词,在语篇中起到了衔接的作用。“为的是”可以连接句子与句子或者段落与段落,从而使得前后符合逻辑,并且保持了语义上的连贯。“为的是”前面可以是逗号,也可以是句号。

(16)张先生说到这间不大的卡片兼出纳室,为的是那里一位常有交往的管咨询兼出纳“头顶的前半光秃秃”的老人。(《当代报刊》)

(17)我说姓柳是骗你的,我姓龙。为的是他姓杨,我便说姓柳。(金庸《神雕侠侣》)

例(16)中,“为的是”将前文的结果“说到这间不大的卡片兼出纳室”和后文的原因“那里一位常有交往的管咨询兼出纳‘头顶的前半光秃秃’的老人”衔接了起来,保持了语义的连贯性。例(17)中通过“为的是”把前面句子中的结果“我说姓柳是骗你的”与后面的原因“他姓杨”连接在一起,使得前后符合逻辑,也保持了话语意义的连贯。

三、原因连词“为的是”的词汇化及形成机制

根据我们对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原因连词“为的是”最早出现在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中。下例中“为的是”在这里可解释为“因为”,是对上文惠希仁所说事情的提问。因为“为的是”后面是名词性成分,所以此时“为的是”固化程度不高。通过检索语料,我们发现明代有且仅有这一条关于“为的是”的语料。

(18)惠希仁道:“有件事在我们察院里,正是我合单老哥的首尾。……”陆好善道:“甚么事情?我通没听见说,就是相爷也没见提起。为的是甚么事儿?”(明《醒世姻缘传》)

到了清代,“为的是”使用的频率大幅提高,开始连接动词性短语和句子。下面三例中的“为的是”都是表示原因的连词。例(19)中,“为的是”是指“两位太后大伤了和气”的原因是“两人拜陵的时候争名位”。例(20)中,通过“为的是”把前面句子中的结果与后面的原因连接在一起,保持了话语意义的连贯。例(21)中,“为的是”连接了前后的内容,后面跟的句子“父亲身在缧绁之中”表原因。

(19)且说这年祭东陵的时候,两位太后又大伤了和气,为的是两人拜陵的时候争名位。(清《清代宫廷艳史》)

(20)幼恽又道:“我以前的银票、戒指被他抢去,不上紧去追他,为的是有过相好,不好意思。”(清《九尾龟》)

(21)我安骥此番抛弃功名,折变产业,离乡背井,冒风冲雨,为着何来?为的是父亲身在缧绁之中。(清《侠女奇缘》)

通过上述例子可知,这一时期,“为的是”的使用频率大幅提高,“为的是”表原因的语料大量出现,且“为的是”后面所跟成分,不再局限于名词性成分,更多的是谓词性的短语以及句子。此时,“为的是”已经完全固化成一个三音节词了。

民国时期,表原因的“为的是”使用频率开始大幅下降,如例(22);表目的的“为的是”的语义占据主要地位,如例(23)。

(22)四娘赍着旧恨,为的是宫中路径不熟,仍旧徘徊都下,不能发难。(民国《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23)她把香珮拿来给娇娘看,说是申纯派人送来的,为的是表明他已结新好,让娇娘绝念。(民国《古今情海》)

通过检索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发现表原因的“为的是”由短语到词的演变过程极短,几乎直接成词,而表目的的“为的是”最早可检索到的语料出现在清朝。结合上下文语境,例(24)中“为的是”在句中表示“叶阡儿”在“白员外”生日之时帮着张罗,目的是为了讨好白员外。

(24)叶阡儿着急道:“老爷不要动怒。我说,我说!只因白家堡有个白员外,名叫白熊。他的生日之时,小人便去张罗,为的是讨好儿。事完之后,得些赏钱,或得点子吃食。”(清《七侠五义》)

由上文可知,表原因的“为的是”在明末就已经出现,而表示目的的“为的是”最早出现在清代,从时间上看,表原因的“为的是”不可能来源于表目的的“为的是”。那么原因连词“为的是”是从哪来的呢?通过研究与“为的是”在语义、结构上均类似的双音节词语“为是”后,我们认为原因连词“为的是”很有可能是从“为是”演变而来的。

通过北大CCL语料库检索可知,“为是”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此时“为是”还是个短语,语义上表示“因为这”,如例(25)。因为在古代汉语中“为”既可表原因,又可表目的,后来为区分二者,逐渐采用表因连词“为”与后缀“是”相结合构成“为是”表原因。结合检索到的语料,“为是”表原因且完全凝固成词最早出现在唐代。

(25)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春秋《国语》)

(26)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唐《大佛顶首楞严经》)

(27)为是小二哥不识字,央我替他抄了半个月。(明《水浒全传》)

(28)那张氏与员外,为是同姓,又拜他做了哥哥。(明《初刻拍案惊奇》)

例(25)“为是”是指“你为这事也前去参观,这是没有先例的,今后怎么训导百姓呢?”表原因,此时,“为是”还是短语。例(26)“为是”所在语句可译为“世尊,这六道是自己本来就有呢?还是因为众生妄惑积习而生出来的?”“为是”在句中表原因,很明显,这时“为是”已经完全凝固成词了。例(27)“为是”在句中是指因为“小二哥不识字”,所以求我替他抄半个月,此时“为是”已经凝固成词表原因。例(28)“为是”后面“同姓”是“又拜他做了哥哥”的原因。上述四个例句分别出现在春秋、唐代、明初,时间上均早于在明末清初才开始出现的表原因的“为的是”。

综上可知,“为是”无论是在语义上(表原因),还是结构形式上(短语或词),都要早于原因连词“为的是”。“为是”这个词表原因在清代以后开始衰微[8]50,清代的语料仅有15条,而原因连词“为的是”在清代开始兴起,语料有107条。两个词在同一时期一衰一兴,恰好符合词语历时兴替的特点。此外,二者使用频率相差较大,高频使用的语言成分使人们更容易整体感知,这也是“为的是”词汇化的重要动因。

四、原因连词“为的是”与目的连词“为的是”

目的连词“为的是”主要表积极性目的,根据其后所接成分可进一步分为三种:一是希望某人往正面、积极的状态发展,如例(29);二是某物往正面、积极的状态发展,如例(30);三是某种行为往正面、积极的状态发展,如例(31)。

(29)张教授对她的研究生和研究组成员要求很高,为的是让他们早日成功。(1994年《报刊精选》)

(30)现在搞得严一些、规范一些,为的是将来真正使股份制和股市能够健康而迅速的发展。(1994年《报刊精选》)

(31)这就是垃圾的分类存放,为的是方便垃圾的分类回收。(1995年《人民日报》)

希望某人往正面、积极的状态发展,有时也有不让某种消极情况出现的意思,例(32)中“为的是”表示不让“下岗”这种情况出现在“在岗的工人”身上。

(32)新景象也层出不穷:在岗的工人出现了学技术热、读书热,为的是避免下岗;一些工人主动要求下岗,为的是去追求一份更适合自己的新岗位。(1998年《人民日报》)

原因连词“为的是”的语篇结构为“X,为的是Y”,前后项具有“结果—原因”的语义关系,而目的连词“为的是”的语篇结构为“X,为的是Y”,前后项具有“手段—目的”的语义关系。原因连词“为的是”篇章结构中表原因的“Y”具有已然性、不可预测性、起点指向性等特点,详见上文的分析;而目的连词“为的是”语篇结构表目的的“Y”具有未然性、对象性、终点指向性的特点,下面展开分析。

目的一般属于未达成的事实,所以在时态上具有未然性的特点。以下两例中“为的是”后面所接的目的分句中分别含有表示未然时态的词语“将来”“以后”。

(33)不少台湾学生表示,到祖国大陆读书,为的是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当代报刊》)

(34)你父母给你买大得出奇的鞋子,为的是以后你脚长大了还能穿。(《读者》)

目的虽然在时态上具有未然性,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不可能是通过想象凭空出现,目的必须是以某一对象来作为它的指向。例(35)“为的是”的目的对象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熏陶”,例(36)“为的是”的目的对象是“保护蝴蝶”。

(35)她拒绝了大学教师的职业去培训中小学教师,为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熏陶。(1993年《人民日报》)

(36)路很窄,路两边有绳子拦着,游人不能跨过绳子,为的是保护蝴蝶。(1993年《人民日报》)

目的语义上是指想要到达的地方或想要得到的结果,而在“手段—目的”这一语义关系中,达到目的后,手段也就随之终结了,因此目的具有终点指向性。例(37)中目的“使演出如期进行”尚未实现,因此,她用二胡顶住腰部伤口练琴,封锁自己的病情这一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一旦该目的达成,该动作行为就会随即终止。例(38)中为了达到“扶植菜农”的目的,村里给每亩田补差额。目的对村里的行为具有指向的功能,一旦扶植菜农成功,补差额的行为就会终止。

(37)当时她刚动完手术,用二胡顶住腰部伤口练琴,她还封锁自己的病情,为的是使演出如期进行。(1998年《人民日报》)

(38)镇里同村里商定,集中一片地,由村里投入资金,以每亩450元统一承包。再以每亩350元,转包给种菜大户。每亩的差额由村里补,为的是扶植菜农。(1993年《人民日报》)

原因连词“为的是”具有客观性,目的连词“为的是”具有主观性。从因果的性质上来看,因果范畴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则具有客观必然性,“结果”和“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已经发生的,具有不可改变的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因而较少存在主观方面的因素。“为的是”所引导的原因在时态上都是已然的,即说话人已经知道原因,只是在一定的场合下把它陈述出来。所以原因连词“为的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例(39)中“三名队员没有显得十分高兴”是结果,是“没有打破世界纪录”的原因造成的,这一原因显然是客观存在的。例(40)中“小雪留下的‘情感小屋’”是原因,用来解释“1997年3月,记者再次来到瀛海威时空采访”这一结果,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39)说实在的,三名队员没有显得十分高兴,为的是没有打破世界纪录。(1993年《人民日报》)

(40)1997年3月,记者再次来到瀛海威时空采访,为的是小雪留下的“情感小屋”。(《当代报刊》)

目的连词“为的是”具有客观性。“为的是”的前后项具有“手段—目的”的语义关系,目的与行为之间具有主观能动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都是由人主观进行选择的。“为的是”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说话人的视角和情感两个方面[9]。“视角”就是说话人观察客观事物时的角度或出发点。说话人因为视角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现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以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对于一段话,它叙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密不可分的。

(41)上车后,我坐在前边靠窗口的地方,为的是更好地欣赏路边的鲜花和美丽的市容。(1996年《人民日报》)

(42)雷达接收机性能稳定性差些,技术文件对此项并未做硬性考核,但颜湘宏坚持重新调试,他说:“我们多流汗,为的是海军战士少流血!”(1994年《人民日报》)

例(41)中,“为的是”的主语是第一人称“我”,说话人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述了“我”坐在靠窗户的地方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欣赏路边的鲜花和美丽的市容”,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性。例(42)中,说话人主体用的是“我们”,将自己和听话人放入同一个集体中,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体现了说话人强烈的移情,主观性较强。

五、结语及余论

“为的是”既可以表示目的,也可以表示原因,本文专门讨论了表原因的连词“为的是”。在语义上,“为的是”所在的语篇结构为“X,为的是Y”,前后项“X”与“Y”之间具有“结果—原因”因果倒置的语义关系,表“原因”的“Y”具有已然性、不可预测性、起点指向性等语义特征。在句法上,“为的是”有单句句首、后一分句句首以及单独使用三种位置分布情况。在历时演化上,原因连词“为的是”最早出现在明末,目的连词“为的是”最早出现在清代,因而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衍生关系。原因连词“为的是”很有可能是从双音节表原因的“为是”演化而来。原因连词“为的是”和目的连词“为的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者语篇结构“X,为的是Y”中Y的语义特征不同;二是原因连词“为的是”具有客观性,目的连词“为的是”具有主观性。

“为的是”之所以可以表原因,还有可能是“为的是”语境吸收(absorption of contextual meaning)了前后分句之间的因果逻辑语义,从而具有了原因义。一般的因果复句是表原因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主句在后,前后分句是“原因—结果”关系。而“为的是”则比较特殊,前后分句间是“结果—原因”的因果倒置关系。连词是联系项大家族的成员之一,一般来说要遵守“联系项居中原则”[10]。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原因连词“为的是”主要是位于后续句的句首这一联系项居中的位置,但也有少数例句是位于始发句句首这一明显的不居中位置,如前文的例(9)和例(17)。

猜你喜欢
连词语义语篇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