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重要论述对“新冠”疫情防治的启示

2021-11-26 02:20:40范卫彦黄建水
关键词:卫生防疫血吸虫病防疫

范卫彦,黄建水

(河南工业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20年1月,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疾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疫情发生后,党中央迅速采取措施,带领全国人民与疫情做斗争,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取得良好成效。然而,由于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病毒来源依然不明、疫苗研发仍在继续,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坚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效,除了普遍认可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外,还应当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的英勇抗战。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所形成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抗疫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人民现在和将来战胜各种疫情的法宝。因此,在新时代,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今天,重温和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观点对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重要论述以及重要观点形成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与瘟疫等灾害不断作战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与瘟疫等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疫之路,积累了大量的防疫经验。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抗击瘟疫等灾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红色根据地时期提出“发动群众开展卫生运动防治疾病”的口号

早在红色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就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开始发动群众,开展卫生运动,注重疫情防治工作。毛泽东认为:“疾病是苏区的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310需要动员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减少和消灭疾病。在如何减少和消灭疾病问题上,毛泽东指出:“许多人生病害疮,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2]138毛泽东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急百姓之所急的问题,想百姓之所想的对策。从讨论问题、决定对策到实际开展行动,再到检查行动效果的要求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解决民间疾苦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还身体力行地参与卫生防疫工作,在瑞金沙洲坝带领群众挖水井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卫生运动,切实采取措施防治疾病。

(二)抗日根据地时期提出“预防为主,开展卫生运动”的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更加重视抗日根据地的疫情防治工作,提出了卫生防疫工作的基本方针。毛泽东指出:“减少人民疾病死亡的基本方针就是预防,就是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3]27通过大搞卫生清洁运动和预防接种工作,逐渐形成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然而,在抗日根据地群众文化落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条件下,如何调动群众参与卫生运动的积极性,如何使群众认识到科学预防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成了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通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4]897毛泽东还强调在宣传号召的过程中要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4]1011在这样的宣传号召下,延安、华北等抗日根据地迅速展开了形式多样、通俗易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号召和鼓励典型的方式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卫生防疫工作的积极性,百姓的参与成为卫生防疫工作的主体力量。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4]1083,以此来适应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关于“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卫生防疫观点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形成。

(三)建国初期提出“团结中西医,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

建国初期,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1)在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其于1951年9月7日向中共中央做了题为《二十一个月来全国防疫工作的综合报告》。同志向中共中央做了关于全国防疫工作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视不够,存在着只认为“不饿死人”是政府责任的问题。毛泽东看了该报告后,提出将该报告在党内刊物上发表并强调指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5]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足够重视和做好防疫工作的决心。在明确了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地位后,关于如何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毛泽东又做出“把卫生工作看作一项孤立的工作是不对的”的指示,要求应该将卫生工作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结合起来,以达到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效果[5]。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卫生医疗工作要“团结中西医”的要求[6]493。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指导方针[7]。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8]628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以“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气势开展卫生运动,减少疾病的重点是预防疾病,预防疾病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整治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昆虫等。毛泽东还针对学生的健康问题做出批示,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8]563提倡大家经常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总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卫生防疫运动和疫病防治工作,如,以应对细菌战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和以“除四害”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察北鼠疫的防治工作和南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等,为新中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观点的基本内容

经历了上述三个时期的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毛泽东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经验逐步丰富,应对卫生防疫事件的应急机制逐步形成,在不断与疾病等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疫立场、防疫观点和防疫措施及防疫方法。

(一)关心民众疾苦,卫生防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

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改善根据地的医疗卫生条件。毛泽东指出,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是党应该努力的三大方向之一[2]54。在当时革命战争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将建设医院与修筑工事、储备粮食的任务看得同等重要,可见毛泽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江西瑞金的沙洲坝流传着一句“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的民谣,说明沙洲坝干旱缺水。并且,这里的人们十分迷信,认为沙洲坝的龙脉是条旱龙,在这里打井会坏了龙脉,要遭天谴。所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只能吃池塘里又脏又臭的水。由于饮水不卫生,经常有人害病。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为了躲避白匪军,就从叶坪迁到了沙洲坝,毛泽东也住进了这个村子。毛泽东得知这里的人们宁愿吃脏水而不愿打井吃净水的缘由后,哈哈大笑,并劝说这里的乡亲不要听天由命而应该相信革命。后来的一天早上,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亲自拿着锄头和锹开挖水井。找到水源后,毛泽东告诉乡亲们:“听说有的乡亲相信风水,不敢打井,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他来找我好了!”[9]100-101乡亲们听后都哈哈大笑,也都纷纷动手挖了起来。没用几天时间,一口井便挖好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们结束了吃塘水的历史。这就是著名的“红井故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心民众疾苦思想,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和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建国初期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毛泽东也表现出了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毛泽东在1955年11月17日的杭州会议上听取了徐运北(2)徐运北在当时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卫生部副部长、后来担任中央血吸虫病防治九人小组副组长。汇报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后指出,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广,一千人受害,一亿人民受威胁,要认识它的严重性。我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紧接着毛泽东又对如何消灭血吸虫病做了工作部署,指出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内成立领导小组,要充分发动群众、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还要求卫生部把防治血吸虫病当成政治任务,要求各省立即采取行动[10]54-55。毛泽东的这番话十分振奋人心,给全党全国人民带来了战胜血吸虫病的希望和坚定决心。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除了在思想上引导之外,还设立了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开展防疫工作。1940年,党中央在延安成立延安防疫委员会。延安防疫委员会是当时防疫运动的最高机关,统一组织、领导其管辖范围内的卫生防疫工作,同时,各个单位也成立了防疫分会配合落实。1942年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防疫总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更加广泛,统一管理边区防疫事务,从人、财、物等方面统一调配和部署,在陕甘宁边区防疫总委员会下又设立四个区域的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由总委员会统一领导。1944年,在延安各区乡成立了基层卫生委员会,至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卫生防疫体系形成并不断健全,较好地推进了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了卫生部,卫生部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防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1950年,卫生部设立了中央防疫总队,防疫总队下设六个大队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防疫工作,并深入基层开展防疫调研和指导。在党中央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地方防疫组织的积极配合落实下,先后扑灭了察北鼠疫、南方血吸虫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灾害。

(二)重视防疫宣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防群治

为了使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必须教育干部,使他们懂得,就现状来说,每年全国人民因为缺乏卫生常识和卫生工作引起疾病和死亡所受人力畜力和经济上的损失,可能超过每年全国人民所受水旱风虫各项灾荒所受的损失,因此至少要将卫生工作和救灾防灾工作同等看待,而绝不应该轻视卫生工作[5]15。对于干部来说,宣传号召相对容易,而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人民群众多存在文化水平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问题,当时谣言、巫术盛行,加之医疗条件差,很多人患上流行病后听天由命,科学防治意识十分淡薄。但是,流行病的预防需要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防治才能取得成效。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宣传形式上,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包括展览、培训、表演,采用连环画、大字报、歌曲传唱等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在中央苏区时期发行有《卫生讲话》《健康》《红色卫生》等报刊,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新中华报》开设防疫专栏、刊发防疫知识相关文章,建国初期还采用了电影放映、演讲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宣传内容上,宣传防疫知识,教育群众重视卫生环境,改变封建迷信思想、相信科学文明,例如,“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新高潮”“搞好农村饮水卫生”“见害就除,积极防病,人人与病害做斗争”“保护孩子,坚决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这些宣传语通俗易懂又振奋人心,使群众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也调动了群众参与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1]511毛泽东这一经典论断说明,无论任何战争均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重要主体,人民群众是革命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疫病防治工作中,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广泛宣传和积极动员下,通过树立典范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模范家庭、模范村庄,如延安时期的城壕村自发制定了卫生防疫公约,还组建了卫生防疫委员会及具体的卫生防疫计划,并通过设立救助基金的方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引领作用[12]。在党中央不断宣传、动员下,人民群众参与卫生防疫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环境卫生大为改善,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也使人民群众逐渐改变封建迷信思想,逐步相信、依赖科学方法进行有序的疾病防治。

特别是血吸虫病的防治过程,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防疫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性广、危害性大的寄生虫病。在毛泽东“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首先成立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随后各个地方也相继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在各级组织的带领下,在开展群众性消灭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的任务时,各地群众展开了一场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灭螺运动。例如,江苏省昆山、嘉定两县动员绝大部分劳动力,抽干了几千条河的水。安徽省芜湖县发动20万人连续奋战18天,挖螺土26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基本无螺县”的指标,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疫病防治中的伟大力量[13]。1958年,毛泽东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欣然写下了《送瘟神》,表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消灭了流行上千年的传染病的喜悦之情。毛泽东在《送瘟神》的后记中写道:“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14]381这充分说明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科学防疫是取得防疫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三)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科学救治

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预防为主的方针。疾病预防主要靠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接种疫苗,二是搞好卫生运动。毛泽东认为,接种疫苗就是人为地把一种病毒放在人体里面去,实行细菌战,跟你做斗争,使你的身体里头产生一种免疫力[15]18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防疫简则》要求符合条件的人员接种、注射防疫预防天花、霍乱等疾病。1937年4月7日《新中华报》发表《把卫生运动广泛的开展起来》的社论指出,强迫施种牛痘与注射防疫针[16]。新中国成立初期更加注重接种、注射疫苗,截止1951年10月,全国已经有2亿人接种牛痘,北京、广州等地区从1950年5月起便再没有发生天花流行[17],到1952年上半年,全国已有5亿多人接种牛痘[18],1961年,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宣布消灭了流行几千年的天花病[19]。这些充分证明了疫苗接种和注射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起到了较大作用。毛泽东历来重视卫生清洁运动,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单位到家庭,人人参与卫生防疫,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以阻断疾病的传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到后来以“除四害”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卫生运动作为防疫工作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举措。

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疫病发生后,还需要及时科学的救治。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医护人员和医药物资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毛泽东指出:“在与疾病斗争的事业上,更须做极大努力,方能克服财旺人不旺的现象,应在数年内做好每乡至少有一个医生,每区至少有一个药店。”[20]180为了保障足够的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工作,采用了中西医结合、培训医务人员、创办医务学校的方式壮大医疗队伍。在1944年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强调,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进而提出了“两种医生要合作”的口号[20]154。毛泽东为1950年首届卫生会议的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正是对这一口号的实践和发展[6]493。在察北鼠疫防治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短缺给防疫工作带来不便,毛泽东还亲自致电斯大林请求苏联派遣医疗队和给予疫苗及药品的援助。为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增设卫生设施和诊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所、门诊部等从而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开展疾病的治疗办法的研究,医学科研人员经常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四)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制定防疫法规,确立防疫机制

毛泽东向来重视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在灾难面前能够实事求是地面对实际情况是正确应对和决策的前提。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是预防疫情扩散和及时救治的关键,把握好这一关键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公开报道疫情信息。毛泽东十分重视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在血吸虫病的防治过程中,毛泽东强调:“各有关省市委应当每半年将防治工作向中央做一次专题报告。”[21]234这些定期的专题报告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疫情报告制度的引领下,毛泽东主张在疫情发生时及时公开报道,绝不隐瞒,无论是地区性的灾害还是全国性的灾害,也无论是疫情、灾情、工业事故引发的灾害均要求如实公开报道,以便正确决策。

为了建立防疫治疫规章制度,各个历史时期均颁布了相关的法令、法规、规章等,如红色政权建立时期的《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由毛泽东亲自签发的《卫生运动纲要》和《暂定传染病预防条例》,还有抗战时期的《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环境清洁扫除暂行规定》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痘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等规定,这些政策法规保障防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疫情防治规章不断完善的同时,防疫组织还建立了疫情上报制度、隔离制度、疫区封锁制度。在《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就规定了疫情上报、防疫巡视、患者及其接触物品的隔离等内容。延安时期的《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将传染病加以区分并区别对待、分别处理,对于鼠疫、天花、霍乱等一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报告边区防疫委员会,对病人进行隔离救治并对发病区域的交通进行管制,限制通行。对于伤寒、回归热等二类传染病应于一周内报告边区防疫委员会。察北鼠疫的防治过程中对疫区进行封锁防治并对疫区人员的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在制度的约束和指引下,防疫工作基本形成了事前注意防护和接种预防、事中疫情上报和隔离、事后及时处理和救治的全程防控机制,基本实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三早”防控模式。

三、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对“新冠”疫情防治的启示

2020年1月,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疾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迅速采取行动,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开展了万众一心、全民动员的人民防疫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向全国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观点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防治“新冠”疫情取得最后的成功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之战,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无数的革命和战争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强的决策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之时,习近平指出,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向中央报告[22]。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纷纷组织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开展疫情防控、疫情监测、物资运输等工作,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开展交通卡口执勤、驻点药店检查、社区宣传督导等工作,充分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竖起了标杆。

(二)坚持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的对策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之战,我们必须坚持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的对策。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夺取抗疫战争胜利的力量之源。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我们必须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23]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逆行支援的医疗队、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不计其数的志愿者及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面对当前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过程的参与者,也都是结果的承受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构建命运共同体,形成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只有一切为了群众、坚定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才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三)坚持科学防控、防治结合的方针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之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防控、防治结合的方针,因为科研攻关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有力武器,战胜灾难和疾病离不开科学发展与科技创新。习近平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4]在进行科技突击战的过程中,我们依靠科技力量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了病毒毒株,还及时推出了多种检测试剂,迅速筛选出有效药物和诊疗方法并不断开展疫苗研发的科技攻关,这些为打赢抗疫战提供了科技保障。同时,我们要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维护好公共卫生及时阻断病毒传染源,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在事前。

(四)坚持依法防控、有序治理的策略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之战,我们必须坚持依法防控、有序治理的策略,因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正确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5]当前,我国的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有序防控至关重要,要从立法、守法、执法、司法四个层面完善疫情防控法制机制。同时,我们要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四早”要求。特别是对北京、大连等地引发的二次新冠疫情,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依法防控、有序治理的策略统筹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及社会稳定的大局,争取尽快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坚决杜绝大范围的扩散。

综上所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对“新冠肺炎病毒”之战,采用“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全民动员和群防群控的对策、科学防控和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防控和有序治理”的策略,可以说是对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领导、群众参与、防治结合、确立制度”一系列重要观点的继承和发展。重温和研究毛泽东有关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观点,有助于为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26]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党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全民动员和群防群控的对策、科学防控和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防控和有序治理的策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防疫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全民健康迎接全面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血吸虫病防疫
“豪华防疫包”
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 13:05:53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4:08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肉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
防疫、复工当“三员”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0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4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牛血吸虫病的流行与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