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闽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教师也曾经说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 关注学情是教学内在的需要。
關键词:学情,物理,课堂效率
那么,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哪些学情需要我们去关注?笔者认为,应该特别注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的知识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在《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一文中建议:“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如果我们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缺少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学习会变得困难重重。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来设计学生的学习。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一课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晶体熔化过程出现的现象并记录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数据,而数据的处理方法就是应用了在数学上已经学习过的描点作图法,学生操作起来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变化的特点,为概括晶体熔化特点打好基础。又如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同样用到了描点作图法来确定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和与电阻的反比关系。
第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剌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没有自己的“经验”,就无从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主动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准确地诊断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了解之上的教学能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产生“增量”。婴儿一出生就开始观察生活中的力、热、光、电、声等自然现象,在他们上物理课之前其实头脑中已经有一些物理知识了,而老师在备课阶段最需要思考的是: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哪些是学生迷惑的,迷惑点在哪里?这样,用最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才可以实现高效课堂,学生每节课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例如“电流”的概念是不必讲的,虽然学生不能用语言告诉你它的定义是什么,但他一定知道灯泡之所以亮着是因为有电流通过它。又如“内能”学生就不好想象了,这时候需要老师从学生已知的知识来引导,比如问“物体内部有什么?”,“分子在动吗?”“分子之间有势能吗?”最后过渡到内能的确切含义上。再比如在学习力与运动关系之前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向右运动的物体必然受到向右的力,向左运动的物体必然受到向左的力。可实际的情况并不一定都是这样,在备课阶段教师应想好有足够说服力的生活实例解释学生的疑惑,比如汽车在踩了刹车之后,受到向后的力却依然向前运动,离开手的铅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是却向前运动等。学习是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
第三.学生的学习需求。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游客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顾客的需求促进商业的发展,乘客的需求促进交通业的发展,同样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初中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教师在课堂上应足够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感兴趣,怎样让自己的课堂自然而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强迫学生听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想想办法:1.学生能动手的实验教师不必代做。比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方法,最简单电路怎样连接就会有电流。2.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的课堂接地气。在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太空大战”影片的战斗场面,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场面是否符合物理知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物理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物理有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再如在一次物理课上我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当我稍微用力吹气时,看到了水面在A管中上升了,我又提醒学生如果再用大一些的力吹气,水是否可以从A管中溢出,让学生自己试试看,结果让所有人异常惊奇。学生一下被这个难以想象的,但是又可用实验做出的现象吸引住了,马上陷入了思考。这时我才来上新课:《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老师甚至可以不说话,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中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教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老师适当的低调,示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在前不久光的折射产生的生活现象一课,由于知识较难,我心里很忐忑地做了一次尝试,结果让我喜出望外。对于 “为什么人总是把水看浅了”,我先让学生说,再小组讨论,再互相补充,一个难题竟然被他们联合攻破了,学生脸上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学生的能力往往都被低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不能想当然地把学生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学生。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之下形成教与学的互动的数学课堂。
以上几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若能得到灵活运动,那么我们的物理课就会变得有趣,高效。
参考文献
[1]马恒彬.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J].学苑教育,2021(28):23-24.
[2]郭艳苹.探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选择[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