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作业中对法治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1-11-25 22:26周栩汝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法治教育渗透

周栩汝

摘 要:在小学阶段实行法治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治教育不仅仅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在小学其他学科中同样可以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本文就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分别举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法治教育 渗透 课堂作业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49

一、小学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树立法治全局观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国要建设法治社会必然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成为合格的法治社会的一员,是我们教育的关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备的法律常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重守法的行为习惯,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其中,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着重普及宪法以及其他法律常识,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

2.培养守法意识观

近年来,我国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小学生违法犯罪事件频发且日益增加,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已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较成人而言都更加脆弱,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引诱,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心理调节,就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犯罪行为是青少年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就社会环境因素而言,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但是当今许多学校教育管理者有着严重功利心,在教学安排、课程开设上无不注重学生外在的学业分数,而轻学生内在的人格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疏导。因此,顺应时代形势,就要引导小学生知法、守法、护法,培养小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使其心灵深处形成较高层次的犯罪防御机制。

3.建设全民法治观

人的行动是建立在有关的知识基础之上,想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就必须具备“法治”观念。然而,人们生来对“法治”是一无所知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法治的理想只有通过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法治教育,才能够实现。孟德斯鸠说:“要接受最好的法律,人民的思想准备是如何必要。”因此,想要使人们真正地成为法治建设主体,就必须通过教育的渠道,使国民掌握有关法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中形成对待法治的态度和运用法治的能力。没有教育,就没有法治公民的诞生,也就不会有法治实践。

二、渗透法治教育的小学学科课堂作业

当前,许多任课教师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认为法治知识是《道德与法治》课该学习的,应该由特定的教师任教,因此忽略了对學生进行法治方面的引领。事实上,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应用于生活。各科教材中潜藏着丰富的法治因素,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挖掘,对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课堂作业,即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布置随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类型的练习。在课堂上布置作业不仅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对自己仔细思考过的问题表现热情。在小学课堂中,布置作业是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1.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中的法治渗透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流手段,语文又是一门内容全面的重要的工具类学科。教材是最直观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本知识,挖掘其思想性,寻找法治教育的渗透点。

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课文,使学生对法治观念的概念形成初步认识。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教师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它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当学生在对祖国的壮丽景色感到惊叹时,教师可以适时将课文中美丽的景象与现实中西沙群岛遭受人类严重破坏的现象进行对比,例如,渔民滥捕乱采,导致渔业资源及珊瑚礁严重破坏,珊瑚礁体破裂,惨不忍睹,海底荒无“鱼”烟。由此,教师在课堂中普及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等规定,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普法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并以法律知识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完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话题的作文,加深对法治知识的感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将法治教育与写作相结合,利用法治写作主题渗透法治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法治意识。

演讲是一种利用有声语言宣传某种思想或者表达某种观点,充满感情的交际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了使每位学生都参与,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无法一一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准备有关法治主题的演讲内容,采用录像的形式,家长协助学生拍摄,上传至班级群交流平台,供师生、家长线上观看。每个学生评选出五名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演讲者。教师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让优秀演讲者在课堂上现场演讲,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学到了哪些法律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心得体会,这是一种新形态的作业完成方式。

2.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中的法治渗透

数学学科具有基础性和抽象性的特征,使其在与法治教育的价值观教育渗透时,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这一特点最明显的表现是数学知识不以具体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所以教师很难直接找到法律知识相关的结合点。据此,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延伸拓展,课本中的例题开发出法治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就是很好的题材。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特征之后,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法治教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在交通道路中,有什么交通信号灯、或者交通指示牌是通过各个图形叠加而成的,在课堂上画一画,并做分享,教师进行拓展。例如,将一个长方形和三个圆形叠加,再分别涂上红色、黄色、绿色,就可以变成红绿灯。此时可以向学生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人行横道准入的相关规定,强化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意识,将基本的交通法则熟记于心。一个红色的圆圈和白色的长方形叠加表示车辆不能驶入或者行人不能进入,一个小黄色三角形、一个大黑色三角形和两个由长方形组成的十字相叠加则表示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在图形的认识中学习一些常规的有关交通的法律知识,遵守交通规则。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源于生活,与生活情境密切相关。例题是挖掘法治教育渗透点的一个关键处,教师要将情境中潜在的法律知识开发出来。例如,六年级上册在学习的分数时,学生根据题目信息计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的数量。通过计算,学生得到2001年我国野生丹顶鹤仅有500只。野生丹顶鹤属于濒危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就是为了拯救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教师普及第六条,引导学生任何一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义务,如果发现有人违反法律规定,猎捕、杀害野生保护动物,我们要向关部门举报,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责任。

3.小学英语课堂作业中的法治渗透

英语课是小学阶段开展的唯一一门外国语言类课程,也是渗透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小学阶段,各个单元是按照不同话题进行组织教学的,教师可以就每个单元的话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法律因素,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的选择,不断优化渗透方案,确保能够将法治教育和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有效整合,提高渗透效率。

在小学四年级下册《Shopping》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所有单词、句型后,设置一个实地购物的小游戏,将全班同学分为售货员和顾客两个部分。售货员将自己的学习用品当作商品,顾客每人有20元钱的虚拟货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场景中,通过学生之间面对面的購物,用英文进行交流,训练”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this…””They're just right!””That's expensive!”等句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购物过程中的现象。例如,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购买,可以向学生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针对价格”That's expensive!”可以普及第十条。售货员即经营者也是有规定的义务的,十八条规定所售物品要符合质量要求,保障人身的安全;经营者发现所售出的商品存在缺陷,根据十九条规定及时召回。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用这部法律维护自己的消费权。消费者协会是一个保护消费者权利而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社会组织。当遇到侵权时,如果和商家协商无效,学生可以连线消费者协会,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客服,由消费者协会介入解决。

在英语课中,通过游戏这样一个课堂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巩固本单元知识,将语句学以致用,还能发挥法治教育的渗透效果。学生体会到了原来身边中的小事处处都有法律来保障,也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权益,并且要做一个诚实守法的好公民。

法治思想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在各个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治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潜在在法治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理念,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 王海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西南大学,2020年。

[2] 朱丽著《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

[3] 乐秀梅《小学语文教学也要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渗透》,《情感读本》2019年第15期。

[4] 张琼《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法治教育——以八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为例》,《现代教学》2019年第21期。

[5] 任勇《小学数学的法治意识教育》,《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S1期。

[6] 毛永华、马静《浅谈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新课程》2016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法治教育渗透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