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探寻

2021-11-25 22:25郭燕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劳动教育中学语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阐述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关系,认为要找到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关联度,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劳动教育,就必须在教材学习中、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在课外阅读中、在多元写作中找准抓手,探求路径,有效促進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语文 劳动教育 渗透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4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并提出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应当在劳动教育的精神熏陶、审美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把劳动教育科学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把劳动价值、劳动思维、劳动理想、劳动审美、劳动道德内化为中学学生的素养和品质。为此,笔者认为探求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劳动教育渗透路径很有意义。

一、立足教材,守护劳动教育人文基地

1.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劳动者形象的精气神

在统编版中学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有“劳动光荣”主题单元,主要选取歌颂新时代科学家和平凡人坚守岗位的文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树立劳动光荣、伟大、崇高、美丽的理念。而现实中,在城市和城镇成长生活的学生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对劳动的概念和体验主要停留在学校班级值日和卫生大扫除的浅层面上,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文本,找到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与劳动教育的最佳契合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劳动内涵的历史演变、劳动价值、科学探索精神、志愿服务精神、工匠精神等等核心概念要理解充分,引导学生全面清晰地梳理课文,认真阐释文本的丰富意蕴,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劳动者形象的精气神。比如,要挖掘袁隆平院士选育稻种的勇气、信心、决心,理解其艰难探索历程;要理解集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为一身的钟扬教授不断拓展生命的广度和宽度的执着;要深度理解工匠精神和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标准、中国力量的密切关系;加深理解张秉贵同志如何以自己的满腔热忱诠释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热爱工作的执着和敬业精神。

只有提高教材文本分析能力,带领学生在教材文本中体悟劳动者的形象,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劳动者形象的全面认识,才能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劳动者文本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把劳动价值厚植在学生心里,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劳动动机和劳动热情,才能对一些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的不良风气产生真实有效的警示和启发。

2.任务驱动保证劳动精神渗透的科学合理性

教师应该合理分析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任务驱动,保证劳动教育渗透的合理性。如引导学生画好劳动者学习和成长的思维导图,或是找寻并品味教材文本描写刻画劳动细节的力量,或是思考张秉贵服务精神跨越年代的现实意义,或思考青年如何克服惰性和佛系心态,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或思考劳动惩戒和劳动创造价值的区别等。我们还可以由教材延伸跨媒介学习《大国工匠》《手术两百年》《田野上的大学》等纪录片。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劳动理念,认识现代劳动已不只是停留在农业劳作等体力劳动和技术层面,要引导学生增加对高科技、现代技术、数字化劳动等产业新样态和劳动新形态的认识。在有效的任务驱动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劳动内涵,不断学习劳动知识、技能、兴趣,提升参加日常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责任意识,认同劳动创造价值,启蒙职业规划等。

二、开发课程,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平台

1.开发与劳动相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

教师借助地方本土平台,带领研究性学习小组走访采访福建晋江本地的劳动场所并撰写报告文学或采写新闻。如笔者曾带领学生采访晋江市为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建设体校新场馆的劳动者,采访晋江深沪码头的渔民群体,研究闽南古早味来旺良品堂手工作坊背后的传承故事;带领学生走访市防洪工程,了解防洪工程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引导学生认真解读本市历代治水、治海的功德碑文,深刻认识当代河长制的重大作用;研究性学习小组还曾参观恒安集团心相印纸品公司、安踏公司、利郎公司的工厂流水线,了解纸巾、鞋子、西服等如何制成,去灵源万应茶了解传统药茶在现代化车间完成的研磨、消毒、发酵的制作工序,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对劳动创造的过程和劳动成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双十一购物节,研究小组去顺丰、中通等快递公司参观采访,了解当代的物流智慧和速度,了解建设家乡劳动者的故事。在家门口的观察采访,更能唤起中学生了解劳动的热忱,激发出讴歌劳动者建设家乡的自豪感。教师进一步指导研究性小组写调查报告或采访报告或人物通讯,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有思考地总结劳动实践,启迪劳动智慧,激发劳动探究精神。

2.开发与劳动相关的语文校本课程

笔者组织语文组教师围绕劳动教育,构建课程开发研究团队,充分讨论选题,最终确定有价值的选题,做好分工,编写与劳动相关的教育课程。如笔者组织编写《〈诗经〉里的劳动号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劳动者形象鉴赏》,在古典诗词的吟咏鉴赏中梳理不同时代背景的劳动者形象,穿越时空去体悟古老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智慧。

笔者还组织编写《九零后零零后的劳动者风采》校本课程,研究北大援鄂医疗队“九零后”党员团体,学习他们在担当尽责中历练成长的精神;研究江苏供电维修部副主任包磊的创新簿:多功能红马甲、主变压器出线母排专用接地线、智能双联压板等,并挖掘他背后的刻苦钻研精神等。笔者在校本课程里用“九零后”“零零后”优秀劳动者的模范事迹,激发中学生对青年劳动者的深度理解,进一步了解新时代发展涌现出的新型劳动者,因为年龄相差不多,代沟不大,中学生更能激发出自身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找准劳动教育的抓手,拓宽劳动精神的课程视野,将语文教学、劳动教育、社会服务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起来。

三、拓展阅读,开掘劳动生成融合元素

1.在名著阅读中拓宽理解劳动的视野

教师做好阅读书目的选择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如爱尔兰诗人谢默斯·西尼在《追随者》中体会到父亲耕作的艰难,表达对父亲奋斗一生的敬意;柳青在《创业者》中与农民朝夕相处摸爬滚打,写出了劳动者深层次的精神成长;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深沉歌颂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认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变强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劳动的名言,如《尚书·无逸》说:“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如爱因斯坦说:“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等等。借助名家名言,提高对劳动内涵的理性认识,融合多元阅读活动,将不同时代不同的劳动实践形态有机地融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对劳动人文价值的理解。

2.在阅读鉴赏劳动美中提升劳动情怀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礼记·内则》里体会“冠带垢,和灰清漱”的智慧,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里感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意,在“鼗鼓街头摇丁冬,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里鉴赏卖货郎的有趣形象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品读老舍《贺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的情怀;穿越时空体会丰子恺的《过年》打年糕、贾平凹《鸡窝洼人家》拉柴火、赶鸡撵猪、磨麦子的忙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性认识乔彩霞《父亲的窑洞》里的绵绵乡愁,报告文学《向往》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坚定信念,《三体》《流浪地球》里的高科技的创新劳动等等。诸多作品都可以丰富中学学生对劳动的酸甜苦辣咸的认知体验,让中学生加深对劳动体现出的道德和人性光辉的敬意,进一步提升劳动情怀。

四、多元写作,提升劳动价值深度共识

1.开展与劳动经验关联的写作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并写作总结提升,比如参与制作创意早餐、养花植树或制作电子海报等劳动实践,写劳动随笔;搭建工厂农场模拟招聘平台拟写劳动招聘启事,开展“劳动创造未来”主题诗文创作大赛,为劳动模范写颁奖词,开展学校“空间美景布置整理”配诗大赛等。教师亦可在网络上欣赏名家画作《劳动的人们》,欣赏疫情期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馆藏作品“五一云展厅之大美劳动者——淳朴的心灵图像”“同心的劳动号子”等,理解不同时代劳动的内涵。教师还可以描绘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春天的田野耕作和工厂生产景象,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时的劳动精神,歌颂医务工作人员、尽心细致的社区工作人员、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居家云端办公的普通上班族等劳动者。在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中,用多元视角补充提升语文写作与劳动精神的关联情境。

2.搭建与劳动相关的作品展示平台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创办“劳动者之歌”文学专刊,举办与劳动相关的演讲比赛、诗歌创作大赛、主题剧本创作或演出,把学生们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的自我劳动体验或发现的劳动风采多元展示出来,在本市报刊、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输出成果,这样进一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的价值内涵,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展示途径,不断增强学生劳动的主动性、满足感、成就感,主动发现自己的劳动所得、劳动所长,潜移默化理解劳动教育是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手段,必将会更乐于劳动。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关联度,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劳动教育,在教材学习中、在课程开发中、在课外阅读中、在多元写作中找准抓手,借助有效媒介创设劳动情境,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劳动思维发展,用扎实有效的语文教育实践,探索出中学学生科学的劳动教育范式,从而促进中学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真正助力学生全面成才。

参考文献:

[1] 姚虎雄《从“知识至上”到素养为重》,《人民教育》2014年第6期。

[2] 田慧生《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第1期。

[3] 曹明海《语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语文建设》2020年第9期。

[4]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

(郭燕红,1978年生,女,汉族,福建龙岩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劳动教育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