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2021-11-25 22:08梅玉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梅玉梅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关键词: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20

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恰当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欲望高涨,乐于探索,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掌舵者”的角色,引领学生驶进正确的“航道”。笔者针对不同课的题材,精心预设恰当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讲授《新型玻璃》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响起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小偷抓住了,同学们一定很奇怪,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就报警。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于是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由于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久远,所以适时引导:“当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顿时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自然而然进入文本的学习。

2.声情并茂导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学生美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字词句对于自然的描写生动、富有诗意,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长处,引导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例如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图片,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在我国东北有一座美丽的山脉叫小兴安岭,它不仅一年四季风景美丽,还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游览。”接着导入课题。教师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轻松把学生带入课堂。

再如讲授《藏戏》一课时,因此文极具民族特色,笔者便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景:首先出示与藏戏有关的图片,然后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恰当设计和使用过渡语言

过渡语既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桥”,又是各个环节的“粘合剂”,它承上启下,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恰当地设计和使用。

1.巧妙使用過渡语,水到渠成过渡到文本中

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过渡的:“同学们,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去寻找雷锋叔叔,我们还去哪里寻找雷锋叔叔了?”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四处寻觅”,接着引导孩子理解:“四处寻觅都指哪些地方?”“是啊,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城市乡村,我们走遍了山川河流,走过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他到底在哪里?”学生以读代答:“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学生自然而然就找到了答案。

2.巧设悬念

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设计一个富有诱惑力的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吸引学生深入学习,积极从文本中解开疑团。

例如讲授《祖父的园子》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体会到课文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那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此时笔者是这样过渡的:“那么我在园子里为什么能够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开展深入探究,最后明白这一切源自祖父对我的疼爱与宽容。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也悟到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感情。

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效,具有感染力

语文课堂姓“语”,它的语言特色是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语言是师生对话的工具,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

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而且识字量比较大,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语言就要生动贴近儿童。在识字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瞧!我给你们带来了生字宝宝,请你们喊出他们的名字吧!”就这么一句话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他们大胆去拼去读去认,学完了单个字,我便引导着说:“生字宝宝还带来了它的朋友,你能不能把它们都变成你的朋友呢?”学生接着又去认读词语。在学习课文时,为了使生字学习与课文学习过渡自然,笔者又这样描绘:“生字宝宝又钻到课文中去了,你们快点去读吧!”学生立刻提起兴趣开始阅读课文。

四、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积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生字时,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汉语拼音完成拼读。然后再进行分组学习。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长领读、指名读、齐读、交流识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

在朗读感悟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语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语言。最后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品味课文语言,运用语言。这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五、教学中恰当使用评价语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1.评价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能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在教学中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鼓励。例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声音就像播音员的声音一样悦耳动听,同学们听得都陶醉了。”在学生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时,教师评价学生:“你们高高舉起的小手就是送给教师最好的礼物了,我真为你们高兴。”这些激励性语言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2.评价要有针对性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表达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一刀切。如:胆小的学生能大胆读书了,教师评价道:“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些,会更棒了。”回答难题时,学生说错了,教师评价道:“能大胆举手,精神可嘉,没关系,谁来帮帮他?”这些贴切的评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不足,并且为学生树立了自信。

3.评价要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善于抓住课堂上每一个契机,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引领学生。如:“说错了没关系,敢于说就是好样的!”“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积极正面的评价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调控、激励、鉴定的作用,在教学中使用多种评价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李胤汶《学习绩效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年第Z6期。

[2] 夏小玲《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讨》,《时代教育》2014年第20期。

[3] 翟红《对高效课堂的一点感悟》,《新课程学》201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