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中,任务驱动法渗透到了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效果,更好地保证了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对任务驱动法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望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08
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改革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弊端,向学生传授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的能力养成。任务驱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任务驱动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达成教育目的,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
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源自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和以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样的环节中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激发了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教育优势,能够让学生们学会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并且通过问题,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水平能力。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真切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提升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最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环节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想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初中语文的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中西方的名著阅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文学素养能力的稳定提升。
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能力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元素进行还原和构建。与此同时,对于阅读内容,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有关的内容展开情境构建,让学生能够主动融入教师构建的情景中,深度理解学习内容。教师根据课内外的知识,不断展示整本书阅读的优势,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度学习,以此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稳定提升。
2.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在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根据他们的能力,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提问,为他们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展开学习,更要求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其次,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应当做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保证过去的内容和现在的阅读进行有效的关联,通过任务的方式帮助学生建坚实的阅读基础,让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索性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自主的展开合作阅读
任务驱动法是推动学生思考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提供阅读任务和解决难题的相关线索,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如在进行阅读课程的时候,学生对部分知识内容产生了困惑,教师便可以利用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拓展他们的眼界。此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让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扩展知识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丰富知识,扩展眼界,提升学习兴趣。
但是,在进行驱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他们自行对内容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保证课程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师生之间要进行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培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合理设计阅读任务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册书的内容,而是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其主旨大意,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打开学生的眼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们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开展阅读,并且在进行阅读活动时,要注重对内容的设置和环节的安排,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去研究问题,并通过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层层地对阅读内容展开探索和学习,最终达到培育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首要明确教育目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其次,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的含义,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激发学生阅读时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在任务驱动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让班级形成良好的文化包容性,让学生对中西方的课内外阅读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2.提供丰富的展示机会
当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以后,教师不要第一时间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而是应当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研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的整理和思考,看看哪些内容是自己理解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能解决的,提升对阅读内容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同学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任务驱动的帮助下,激发班级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活動,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来到讲台前进行分享和交流,不断明确整本阅读的内容和主题,加深学生对本文的印象,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负责最后的总结,帮助他们扩展学习内容,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和帮助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在初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具有加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通过驱动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行展开知识探究活动,并加深对阅读任务的理解。但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在学习知识内容的时候,还有一些不足,教师应当辅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内容,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帮助其找到阅读的信心,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如在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有序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在任务完成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其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阅读的乐趣。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有序地开展阅读活动,享受阅读的快乐,为未来更好地学习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合作和交流,有效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提升阅读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保证学习内容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于文斌《“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名著导读”教学研究》,淮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2] 王馨笛《初中语文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及培养策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 向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模式与方法探索》,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4] 陈梦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5] 盛常春、盛芬芬《任务驱动和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江西教育》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