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霞
摘 要:本文解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在教学和工作中彰显工匠精神,助推技能型国家的建设,以翔实的案例和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彰显工匠精神的路径,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推广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 技能型国家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于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将会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和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加强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对广大职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职业院校与教师要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更多的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坚定他们成为能工巧匠的决心和信心,为建设制造强国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师生同频共振,同发力、共成长。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本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怀,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明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可以说,职业教育不仅会让学生成才,更会助学生成人,还会一直关注并始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负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只要学生们在校期间,一边安心学习知识,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一边静心钻研技能,积淀个人的技能素养,那么“技能成就人生”的梦想就一定可以成为现实。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勉励。刚刚接触职业教育的新生,如果在入学之初,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或者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误区,不能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那么扣错了第一粒扣子,剩余的扣子也都会扣错。如果对扣错的扣子不及时纠正,那看起来就不美观,还会出丑、让人见笑。再去纠正扣错的扣子,又会浪费一些时光。所以,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初,第一步一定要迈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快速成长,实现理想。
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自己只是上几年职业学校,最后混个文凭而已的想法。然而人生何尝不是“王者峡谷”,成就“王者荣耀”其实是许多职业学校学生的理想。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拿下人生之巅的“水晶”,不仅需要与优秀的团队携手,更需要自己能够“carry”(carry,竞技游戏术语,指主力输出型的英雄)人生的全场。想要掌控全场,就需要有足够的“发育”成长,需要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混个文凭”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和自身不成熟的体现。
职业学校是学生选择的成才成长之地,是学生今后发展事业、成就梦想的基地。广大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大家的那样: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财经学者吴晓波曾经这样解释工匠精神: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被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意识、完美卓越的追求、持续专注的态度。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要想在人生的舞台上出彩,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人才,就应该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铁杵磨成针”的坚持、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是“滴水穿石”的执着、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对工艺品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卓越,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艺,小到一支钢笔,大到一架飞机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会因为持续专注而专业,能够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这样做出的产品才会赢得人们的认可。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而这种功夫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形象诠释。
三、发扬工匠精神,素其位而行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到“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职业学校的起点出发,人生高度无法预测,人生终点又在何方?以一流的技能为羽翼,也许可以飞越千山万水;以工匠精神做为帆板,也许可以乘风破浪会有时。这就需要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在技能实操训练上,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不厌其烦地打磨专业技能,做到用心专一、精确到位、极致规范、至善至美,如此工匠精神就会在心底慢慢生根发芽,并成为自身的一种內在气质。
《荣耀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一书,收录的是获奖选手技能成才的励志故事,其中既有选手不畏强手、为国争光的精彩画面,也有选手艰辛曲折、奋勇拼搏的备战花絮。奋力拼博,靠实力摘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的既有站在技能之巅、仰望璀璨星空的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冠军宋彪,强我技能、扬我国威的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技能黑马、成功逆袭的工业控制项目冠军袁强,也有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的焊接项目冠军宁显海,三年蛰伏、破茧成蝶的汽车喷漆项目冠军蒋应成,与其用泪水悔恨、不如用汗水拼搏的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冠军梁嘉伟等共计15个项目的冠军选手。为什么年纪轻轻的他们,可以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为什么他们可以掌握精湛的技能技艺?为什么他们可以超越自己战胜对手?因为他们心中有祖国,有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宏大志向;因为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中国人在技能上不是“东亚病夫”;还因为他们在技能训练中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在意志磨练上超出了常人可以坚持的程度。
这些获奖选手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每一位职业学校的学子,激励他们学习知识、苦练技能、创造业绩,树立技能成才的信心,坚定技能报国的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一)教师要讲好每一堂课,方能彰显工匠精神
教师需要像工匠精雕细琢产品那样悉心耕耘三尺讲台,一丝不苟地备课,认真准备好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内容,力求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让学生听得“声声入耳”;力求每一个教学案例都生动精彩、发人深省,让学生经久不忘;力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都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结果,甚至讲课过程中的每一次停顿都经过十分精确的计算,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被熏陶、被感染、被教化。这种治学严谨的态度正是对教师“工匠精神”的一种诠释。
(二)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方能发扬工匠精神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也需要有“工匠精神”。班主任了解学生,不仅仅要知道学生的性别、姓名、籍贯以及高矮胖瘦,而且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情况、饮食情况;关爱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注学生,不仅仅是看到了学生有什么状况,而是要能够从学生的一个神态、动作中感受到学生的细微变化。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在批评学生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语重心长;在指导学生时,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让学生感觉到醍醐灌顶。
班主任要以爱心、耐心和细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勤学苦练,以提升技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引领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三)感悟真正的大国工匠
说到工匠精神,有一批人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被称为“大国工匠”,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大国工匠称得上是中国的技能脊梁。
比如,高凤林——被人们称为“给火箭焊‘心脏的人”。国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所以能在空中翱翔,正因为高凤林给他们中的一半焊接了发动机。如果说,参与研究、制造长征系列火箭的科学家、工程师是凤毛麟角,是国之重器的栋梁之才,那么,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能够给火箭焊心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能够达到高凤林这个层面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了。
当我们为国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断突破人类深海潜水的极限而自豪时,我们不能不想到顾秋亮,他是蛟龙号的组装者,他竟能将观察窗的密封级别提升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呢?这是一个常人无法达到的技术层面,这种级别的密封,其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所以,顾秋亮被称为“国宝级技术工人”。
还有传承3 000年錾刻工艺历史的孟剑峰、传承1 500年宣纸制作工艺的周东红,这些秉承“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都是技能成才的典型代表。而这些国宝级的工匠们要么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么是学徒工,高凤林、孟剑峰和周东红均是跟着师傅学习,从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做起的。
四、争做大国工匠,实现技能报国的宏愿
(一)弘扬劳模精神,做技能成才的“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习近平总书记称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职业学校的学生应以广大劳动模范为榜样,学习劳动模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技能成才没有捷径,只有像老黄牛那样务实重干,脚踏实地地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进,在知识海洋里耕耘,在技能世界里吃苦耐劳,才能让自己“技能成才”的理想更加丰满。
(二)弘扬工匠精神,做钻研技能的“拓荒牛”
无论是世赛冠军,还是国赛金牌选手,亦或是大国工匠,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工匠精神,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他们深知钻研技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勤于钻研技能,更要善于在技能上创新,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创新眼光,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创新眼界,不做技能创新上的“井底之蛙”。
(三)弘扬劳动精神,做技能报国的“孺子牛”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职业学校的学生要使自己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五、小结
成功需要勤奋刻苦,技能人才的成功需要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信念。无论是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还是大国工匠,他们一路走来,无不是以勤为径,以苦做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汹涌潮流中,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勇做职业技能的弄潮儿”,用信仰凝聚精神力量、用理想引领前进方向、用勤学苦练夯实成长道路、用奋斗筑牢幸福基石,秉承“凡经我手,必将更好”的理念素其位而行,通过不懈努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成为优秀的大国工匠,助推技能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