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下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2021-11-25 04:17张文静
经营者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结构性实体供给

张文静

(邹平市金融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200)

一、引言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不是始终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在结构不断调整的基础上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般情况下,供给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以供给侧转换升级为需求创造更多的价值引领,有效拓展需求的结构与规模,实现较高层面的供需平衡关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创新技术的应用方式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站在需求侧观察市场,发现市场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市场在一些层面上能够保持稳定运行,但少部分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以需求为主的宏观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的短期性、总量性和货币性特征,即调控时间相对短,经济波动的调控周期是短期的;调控的重点在于进出口总量、生产力总量、物价总体水平等总量指标的增长率;政策措施也主要停留在松紧财政收支、调控货币供应等货币层面的操作[1]。

而站在供给侧观察市场,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结构上的障碍,导致调节机制失灵,进而使市场无法保持顺畅运行。也就是说,以供给为主的政策措施呈现出长期性、实体性以及结构性,即经济调控以实体经济为主,注重长期发展效果,重点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活力的增强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市场的调控与干预主要体现在消化库存、化解产能的过程中,进而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不合理

现阶段,市场资产价格不断增长,尤其是房价增长速度不断突破预想,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的增加,实体经济收益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在利益下滑的驱动下,不少企业资金流向回报高、风险高的虚拟经济,形成了一种实体经济与金融脱节的不利局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贷款总量达到了约12.65万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9257亿元。其中,用于房地产投资的新增贷款占比较大,个人住房贷款甚至超过了贷款总额的40%[2]。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初步的调控,但2018年住房贷款仍然高达24%。虚拟经济的发展势必对实体经济投资造成严重影响,金融资源流向发生转变,致使资本配置非常不合理。

(二)金融企业融资成本差异明显

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中,企业外源融资的方式依旧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同时,我国银行体系中,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所有制歧视现象,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融资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差异较为明显。此外,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经营状态不是很稳定,自有资金总量较少,一系列自身原因也导致融资来源受到限制[3]。

(三)金融风险错综复杂

首先,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指的是银行资金到实体经济之间的转换,但在利益的驱动以及一系列杠杆金融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银行业与同业间的资金信贷业务。最终,银行资金未能按照流程转化为产业有效资本,而是转化为关联、监管以及空转等一系列套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所降低。因此,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种高杠杆经营、期限错配的金融产品多层嵌套的乱象。其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金融服务也越来越全面,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渗透与关联性比较明显,金融资源的流动不再受行业和地域的限制,金融活动逐渐趋向于全球化,导致金融风险呈现出较强的传播性,风险的存在形式也极其错综复杂。以金融科技创新为例,本质上,金融科技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与服务效率,给百姓带来较大优惠,但同时,金融过度创新也会助推金融骗局,其是一把“双刃剑”。有些金融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提高产品收益率,以科技创新的名义拉低市场经济总体水平,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导致类似产品的违约事故频频发生。

四、供需平衡下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路径

(一)增加资本市场制度供给

通过设立科创板的方式,形成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更好地服务一些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符、成长空间较大、专心研发技术的民营企业。科创板不仅增强了对市场上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还拓展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与直接融资比重。科技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其他行业不同,经营模式也与其他企业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企业融资监管模式与股票发行模式并不适用于科技企业。科创板利用其更加灵活的准入条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的成长上,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动资本企业高速成长。科技企业是人才的聚集地,汇集了大量的创新资本,应该鼓励科创企业利用科创板融资,留出更多融资退出窗口。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有助于科创企业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实现科创企业与金融共同发展。

此外,虚拟经济能够产生杠杆作用,通过发挥其优势与功能,围绕金融需求,推进金融产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达成金融、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的经济发展格局,引导金融产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撑,最大限度地改变经济虚拟化的现状。尤其是加强对信贷结构的管理,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为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撑,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产业层次的提升、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技术的创新上,切实提高金融供给,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二)健全产权制度体系,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更加规范,需要在机制层面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与调整,其中,产权制度体系的完善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企业家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与保护作用。在产权制度体系的管制下,企业家能够获得自主支配结构及资源的权利,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给结构的变革更为明显,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能够实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此外,如果没有将激励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为前提,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供给测结构性改革难以实现制度层面上的进展,更谈不上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以及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的产权制度体系能够明确财产权利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边界,相应的行为主体在职权范围内可以实现自主签订契约、平等谈判协商,并享有权利带来的一切经济收益。这也能为企业家带来更加稳定的预期,并能在现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最大化的利益选项,以达到企业家精神激励的目的,同时形成一种善于运用创新精神与创新技术、勇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市场新型供给主体的形成。这种新型的供给主体能够根据市场供需平衡关系及时发现更多创新知识,开发出创新技能,引领实体经济企业将资源投入更多经济收益较高的产业中,并不断开拓新产业、新产品,优化资产结构。此外,在供给效率上,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不必要的无效供给,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挖掘出潜在的高效需求,进而实现更高层面的供需平衡。因此,构建完善的产权制度体系,能够对企业家精神进行激励与保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

(三)顺应混改大方向,积极拓展融资通道

积极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融入金融服务行业,加入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产业增资扩股,改变民营资本短期逐利发展方向,朝着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广混改,降低国有资本中金融机构的占比,着力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供给的多样性;不断拓展和丰富企业融资通道,对金融资本市场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革,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公开透明化发展,加快民营银行的普惠,进而推动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社会各界开始高度关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践过程中,发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融资困难、金融风险错综复杂、虚拟经济偏向性等较多不足。供需平衡视角下,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

猜你喜欢
结构性实体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