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成
西元1至3世纪之间,古罗马帝国治下活跃着一批有重大历史影响的知识人,他们用希腊文写作,称为“第二智术派”(deutera Sophistikē),①古罗马作家斐洛斯特拉图(Philostratus)在《哲人传》(Vitae Sophistarum)中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认为雅典的埃斯基内斯(Aischinēs)是“第二智术派”第一人。另参安德森:《第二代智术师——罗马帝国的文化现象》,罗卫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其中笔法最辛辣讽刺者,当数叙利亚萨摩撒人路基阿诺斯(Loucianos ho Samosateus)。
照周作人先生的说法,这位路基阿诺斯是罗马帝国的“外夷”,他的“文学活动时期盖在桓灵之世”,②《路吉阿诺斯对话集》,周作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第771页。本文引用《拍卖生活》皆出于此书,不复一一注明页码。却用希腊古典时期的雅典方言写作,模仿柏拉图对话;他的著述超越了形而上学思辨和纯学术的追求,具有强烈而又特殊的幽默感;他博学多方,熟知古代世界的一切知识;他赞赏常识和感性的生活;他怀疑一切且愤世嫉俗;他对古典世界尤其是古典哲学有卓越识见。在他名下传世的作品有84篇(十余篇据信是伪作,周作人先生译出20篇),其中《拍卖生活》与《渔夫》③“拍卖生活”是原文“Biōn Prāsis”直译,周作人先生据对话内容意译为“拍卖学派”。“渔夫”原文为“Anabioūntes ē Alieus”,直译就是“还阳者或渔夫”。两篇对话关系密切,分别以“拍卖”古希腊各派哲人和古希腊各派哲人“起诉”路基阿诺斯为主题,传统上都将其合为一卷来编辑。④譬如德国“陶伯纳古典丛书”(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洛布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将其分别放在卷二末尾和卷三开头,也算连续编排。本文主要研究路基阿诺斯《拍卖生活》开篇“拍卖毕达哥拉斯”一节对话中的哲人毕达哥拉斯的形象,文本依据周作人先生译文,分“开场”“拍卖”“反响”三节述之。
宙斯:(对着一个从人)你去安排板凳,给来的人预备地方。(又对别一个人)你把那些学派都搬出来,摆作一列,但预先要修饰一下,弄得好看一点,使得大家看得中意。你赫尔墨斯,可以宣告开市了。
赫尔墨斯:凭了幸运,现在让竞买人到拍卖场里来吧。我们有各式各样宗旨的种种哲学生活出卖。假如没有现银,他可以凭了一种保证到明年付款。
宙斯:许多都来到了,所以,我们不要延迟,耽误了他们。我们现在就拍卖吧。
《拍卖生活》中第一个出场的角色是宙斯神,他是“拍卖”的委托人。《拍卖生活》第二个出场的角色是赫尔墨斯神,他是拍卖师。首先,为什么“拍卖生活”要宙斯神来主持?我们知道,他是众神之王,是诸神和人类的父亲,既然是人类的父亲,就要为孩子解决“如何生活”的问题,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问题,的确事关重大。一方面,宙斯要手下“预先修饰”各路学派,“弄得好看一点,使得大家看得中意”,说明他不但许可各路学派或各种生活方式的存在,还希望各种生活方式或各路学派都能得到人类的青睐,可见宙斯并未将某种生活方式强加于人,人类在宙斯的统治下,有选择“如何生活”的自由。然而,经由“修饰”方能使人“中意”,说明人类目力所及各种生活方式或各路哲学,都有虚假一面,因为“修饰”就会失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另一方面,宙斯这番话又暗示,人类本来并不知道“应当如何生活才好”,所以,他们要来买“生活”,这说明“应当如何生活”,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问题—— 一个“哲学问题”:如果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应当如何生活”就是最大的“哲学问题”。
《拍卖生活》中第二个出场的角色是赫尔墨斯神:他是诸神的信使,乃是消息之神,自然首先是将宙斯神的旨意传达给人的中介。果然,我们注意到,《拍卖生活》通篇对话,宙斯神与人无一次交流,他只管吩咐赫尔墨斯神,由其与人交涉出售各路哲人或各种生活:由赫尔墨斯神作神人中介就是“解释”(hermēneuō),我们知道,所谓“解释学”(Hermeneutics)这门学问,就源出于这个动词。显然,hermēneuō由两部分构成:hermē意为“赫尔墨斯”,neuō意为“认可”“下降/衰落”,可见,“解释”的本义就是“赫尔墨斯认可”或“从赫尔墨斯那里下降/衰落”;宙斯神的旨意抵达人类,首先需要赫尔墨斯神首肯,既然是从宙斯到人,自然就是“下降”——“下降”就是“衰落”。
赫尔墨斯神开口说“凭了幸运”:人类获得某种生活方式实属“幸运”,首先是神的恩赐。进而,既然人类获得某种生活方式要通过“买卖”,买方就得付出代价:对于人而言,选择某一路哲人或某种生活方式,就得付出代价。赫尔墨斯神说,可以付现银,也可以欠款明年来还,自然分别针对有钱人和没钱人,这也好理解:不管有钱没钱,生活不能停止,人人都得选择如何生活。或者说,如何生活的问题刻不容缓,所以,赊账也容许,人不能因为贫穷而不活了吧。然而,付现银,就是“立即付出代价”,也是立即让某种生活方式发生作用,有钱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有钱人的生活,要比穷人的生活“容易”得多,但付出代价也大、也快,而且往往后果严重,甚至无可挽回。所谓可以赊账明年付,就是明年自然会付出代价,穷人就是如此,想必生活不易,生活起来会更为小心谨慎,通过一年的尝试来再付出代价情有可原,或有重新选择的可能,没钱反倒成了好事亦未可知。
无论如何,生活方式的选择刻不容缓,只因生活就在当下:所以宙斯说“我们不要延迟,耽误了他们”。但我们将会看到,赫尔墨斯神也只是遵循宙斯的旨意,将各路哲人或各种生活推荐给众人而已,而非强加给众人。
赫尔墨斯:但是你想我们先卖哪个好呢?
宙斯:这位(toutoni)长头发的,这位伊奥尼亚人,因为,他显得很是有一个威严之人的样子。
赫尔墨斯:这位毕达哥拉斯派,你站出来,把自己让大家仔细勘察一番。
宙斯:那你就开卖吧。
于是,赫尔墨斯和宙斯商量,先出售哪个哲人,宙斯说出三个关键词“长头发的”“伊奥尼亚人”“威严”。赫尔墨斯神心领神会:宙斯想首先出卖一个“毕达哥拉斯派”。从后来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毕达哥拉斯派”其实就是毕达哥拉斯本人。然而,为什么第一个出卖的哲人是毕达哥拉斯或毕达哥拉斯式的生活方式?
我们注意到,宙斯的这番话前面还有一个toutoni,这是指示代词oūtos(“这个”)的单数宾格。我们知道,希腊语的指示代词“这个”,首先指“这人”就在说话者附近,也就是说,他就站在宙斯神旁边:作为人之常情,人都喜欢站在他喜欢的人旁边,至少不喜欢一个他讨厌的人站在旁边,这让我们有了宙斯神对毕达哥拉斯的看法的一点线索。实际上,指示代词oūtos的意思不仅是“这个”,在三个希腊语指示代词ekeīnos(“那个”)、hode(“这个/那个”)和oūtos(“这个”)之中,oūtos并非指距离上“最近”,而是指“最重要”。这让我们对宙斯神对毕达哥拉斯的看法有了更深一层认识。
但宙斯神关于毕达哥拉斯说出的第一个形容词就是“长头发的”:“长头发”属于毕达哥拉斯身体的一个部分,宙斯先说“长头发”,说明宙斯一提到毕达哥拉斯,首先想到或看到的就是“长头发”,那种涉及身体的亲切感可谓溢于言表。非但如此,尊贵如众神之王和人类之父的宙斯,竟然知道凡人毕达哥拉斯家乡是“伊奥尼亚”:这个人在宙斯神心目中的地位必定非同凡响。宙斯接着说,毕达哥拉斯显得很“威严”:“据说他相貌非常威严,他的门徒们认为他是从极北之地来的阿波罗。”①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徐开来、熊林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91页。
我们知道,毕达哥拉斯在古希腊被称为“长发的萨摩斯人”,萨摩斯男子以英武之美和长发著称,希腊人以“长发的萨摩斯人”这一称谓用于所有值得尊敬的人或哲人,毕达哥拉斯派也都以长发为其标志。据拉尔修《名哲言行录》记述,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位专业拳击手,他出席了奥林匹亚赛会,当时他留着长发,身披紫袍。在遭到青少年组的拒绝后,受到嘲笑的他立即前往参加成年组的比赛,并取得了胜利。这件事在泰阿泰德的讽刺诗中得以证实:
那位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哦,陌生人啊,长头发的那位,
那位声名远播的萨摩斯拳手?
我就是毕达哥拉斯……①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819页。
正所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泰阿泰德的讽刺诗中,毕达哥拉斯自己重复自己的名字三遍,说自己是“长头发”的“萨摩斯”拳手。“长头发”的确是毕达哥拉斯的身体特点,宙斯神首先想到或看到毕达哥拉斯的“长头发”,自然会将赫尔墨斯和人类的注意力引向毕达哥拉斯的身体:人就是灵魂加上身体,两方面缺一不可。关注哲人毕达哥拉斯的身体,必然会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作为“拳击手”的毕达哥拉斯,这让我们想起,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施行的城邦卫士的教育也是“乐教”与“体育”并重,认为“体育”针对身体,其实也是在塑造“灵魂”。作为奥林匹亚赛会优胜者的“萨摩斯拳击手”毕达哥拉斯,他的灵魂必定从“体育”中获益良多。
新柏拉图派哲人扬布里奇(Imblichius)在他的《毕达哥拉斯传》开篇说:
通常,具有健全理解力的人,在进入哲学探讨时,都会吁求神明,所以,出自神圣的毕达哥拉斯的宗派,在哲学思考时也这么做,无疑更为恰当。因为,这个宗派源自诸神,若无诸神激发灵感襄助,就无法得到理解。②Imblichius, The Life of Pythagoras, London: J. M. Watkins, 1818, p.1.
可见,哲人扬布里奇将理解哲人毕达哥拉斯寄望于神明襄助。扬布里奇的吁求必不至于落空,因为,我们已然知道,毕达哥拉斯是宙斯神心目中“可敬,威严,神圣”的人。然而,青年毕达哥拉斯的“灵魂”究竟是怎样的呢?
毕达哥拉斯所受教育的方式,使其幸运地成为历史上受到纪念的那些人当中最美和最像神的一位。他父亲死后,尽管他还是个年轻人,可他的面貌十分可敬,他的习惯十分节制,以至于他受到长者们的尊重和推崇:他让所有看见和听见他说话的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他自己,他看上去是一个令每一位见过他的人钦佩的人。所以,很多人认定他是神的儿子是有道理的……所以,当他还是一个年轻人时,他的盛名传到了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at Miletus)和普里昂的比亚斯(Bias at Priene)这两位因其智慧而闻名的人那里,也传到了邻邦。这个年轻人到处作为“长发的萨摩斯人”受到颂扬,民众奉其为受到神启的人。
古代传说,毕达哥拉斯是阿波罗神的儿子,他的名字Pythagoras由Pythia(皮提亚)和agora(演说)或agoreuō(发言)两部分构成,意为“阿波罗神的女祭司发出言辞”。那么,对宙斯神而言,阿波罗有何非同寻常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宙斯神要彻底终结提坦神的威胁,就必须控制盖娅,要控制盖娅就必须捣毁大地的腹部(子宫)也就是德尔斐:正是他与勒托所生的儿子阿波罗杀死看守德尔斐的巨龙皮托(Python),占领了德尔斐;宙斯让他当上德尔斐的预言神,彻底控制了盖娅,消除了统治隐患,特别是阿波罗成为德尔斐的预言神,成为宙斯神统治的神界与人界沟通的渠道,对于指引人类生活的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毕达哥拉斯是“阿波罗神的女祭司发出言辞”,他必然对于人类“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有重大见解,想必这就是宙斯神主张先卖毕达哥拉斯式的哲学生活的原因。
我们不妨这样总结:尽管宙斯神一开始对各路哲人或各种生活并未表现出偏爱,但他说毕达哥拉斯semnos,有“可敬,威严,神圣”三义,也暗示宙斯神认为值得推荐给人类的第一个哲人或第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可敬,威严,神圣”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希望人类能以“可敬,威严,神圣”的态度对待如何生活的问题:正所谓“肃然起敬”,严肃起来,才会心生敬意,肃然就是正心,起敬就是诚意。
然而,可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宙斯神第一个想卖的哲人是毕达哥拉斯?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一卷:序言”开篇不久告诉我们:
第一个使用哲学这个名称,并称自己为哲人的人是毕达哥拉斯,因为……他……断言:除了神之外,没有人是有智慧的。很快,人们就把这种研究称作智慧,称这类人为智者,表明其灵魂达到了完美境界。从事研究的人,就是哲人。哲人又叫智术师(sophistai),不止哲人这样叫,诗人也被称为智术师……哲学的产生有两个起源,一方面始于阿那克西曼德,另一方面始于毕达哥拉斯。前者是泰勒斯的学生,毕达哥拉斯则受教育斐瑞居德斯。前一派被称作爱奥尼亚派,因为,教导阿那克西曼德的人是米利都人泰勒斯,也是爱奥尼亚人。后一派从毕达哥拉斯那里得名意大利学派,因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意大利从事哲学活动。第一个派别结束于……泰奥弗拉斯托斯,意大利学派则结束于伊壁鸠鲁。①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页。
原来,毕达哥拉斯不仅堪称古希腊第一个哲人,还断言“除了神之外,没有人是有智慧的”,宙斯神第一个想卖的哲人是毕达哥拉斯,理所当然。
赫尔墨斯:我卖最好的生活,最可敬、威严、神圣的生活。谁想超越人?谁想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谁想重生?
竞买人:看样子并非出身不好。可他究竟最了解什么?
赫尔墨斯以三个问题,回应了宙斯神开卖的命令,他转向竞买人,表明自己对毕达哥拉斯式的生活的评价:“最好”又“最可敬、威严、神圣”。古代阿拉伯哲学传统认为,是赫尔墨斯神激发了毕达哥拉斯的智慧,若如此,他一定知道毕达哥拉斯智慧的究竟。我们注意到,方才宙斯虽然首重毕达哥拉斯,但只是说他“显得很是有一个威严之人的样子”:显然,众神之王和人类之父说话有分寸,无论他如何看重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毕竟是人。对此,赫尔墨斯神心领神会,他对毕达哥拉斯的评价并非“过度诠释”。重要的是,赫尔墨斯神以向竞买人提出三个问题的方式,为他“最好”又“最可敬、威严、神圣”的评价提出了三条理由,也就是说,赫尔墨斯神的三个问题等于概括了毕达哥拉斯哲学的三个要害:“超越人”“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重生”。显然,这三条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超越人”方能“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只有“看到……”才能“再生”。周作人先生将“超越人”意译为“做超人”,并为此下注说,赫尔墨斯神这个说法,与尼采的超人哲学相似,可谓一语中的。如何才能“超越人”?当然得“竞赛”,我们知道,尼采早年有专文论“荷马的竞赛”(Homers Wettkampf):当人们谈到人性(Humanität)时,这个观念是有所依凭的,即这是使人与自然分离并有别于自然的人性。但是这种区别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自然的”品质和那些恰当地被称为“人的”品质不可分离地同生共长。人,在其具备最高贵卓绝的才能的情况下,完全就是自然,他自身就拥有自然的那种奇特的双重性格。他那一般被认为是可怕和非人性的能力,或许恰恰是肥沃的土壤,仅由此就能够从感情、行动和劳作当中生出一切人性。
因此,希腊人,古时最具人性的人,身上就有一种残忍的特性,一种貔虎似的毁灭欲……这种特性必定会使我们这些带着孱弱无力的近代人性概念走近它的人感到惊骇。
然而,一个希腊人愈是伟大和崇高,他体内野心勃勃的火焰就燃烧得愈旺,每个伟大的希腊人都在传递竞赛的火炬;每种伟大的德性都会引燃新的伟大品质。
每一个人材都必须通过争斗来展现自己,这是希腊大众教育的要求,而近代的教育家最害怕的莫过于所谓的野心不受约束……古代作为个体的人更加自由,因为他们的目标更切近更触手可及。
若没有嫉妒、猜忌和竞逐的野心,希腊城邦,就像希腊人一样,会走向堕落。它变得邪恶残忍,渴望复仇,不敬神;简而言之,它变成“前荷马的”——于是只须一阵恐慌来使它垮塌并将它粉碎。斯巴达和雅典臣服于波斯,正如地米斯托克利和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所做的;在放弃了竞赛这一希腊人最高贵的根本思想之后,他们就背叛了希腊精神。①Giorgio Colli und Mazzino Montinari hsg., Homer’s Wettkampf, KSA 1, Walter de Gruyter, Berlin/New York, 1988, pp.783-792.
对照尼采这番激昂文字,可以看出赫尔墨斯神对毕达哥拉斯式的生活的评价恰如其分:“萨摩斯拳击手”毕达哥拉斯,正是尼采笔下“伟大和崇高”的“竞赛者”。如尼采所言,“人,在其具备最高贵卓绝的才能的情况下,完全就是自然”,赫尔墨斯神所谓“每一种事物的和谐”,就是“自然”,也只有达到人性“自然”的“最高贵卓绝”的人,才能“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尼采一生的挚友劳德(Erwin Rhode)最重要的著作就是《灵魂:希腊人的精神崇拜和不死信仰》,②Erwin Rhode, Psyche. Seelencult und Unsterblichkeitsglaube der Griechen, Mohr, Freiburg im Breisgau 1890-1894, Psyche:Seelenkult und Unsterblichkeitsglaube der Griechen, Vero Verlag, 2019.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像尼采那样通过“超越人”而“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的人,才有可能获得“重生”。
听了赫尔墨斯神的“解释”,一个竞买人上来说:“看样子并非出身不好。可他究竟最了解什么?”显然,竞买人并未领会赫尔墨斯神的“解释”,也说明人并不重视赫尔墨斯神所重视的那个毕达哥拉斯:赫尔墨斯神所述三条,并非人所关心的毕达哥拉斯最了解的事情!
赫尔墨斯:算数、天文、异象解读术(terateian)、几何、音乐、戏法。你看,他是最高超的先知(mantin akron)。
竞买人:我可以问他吗?
赫尔墨斯:你问吧,愿你有好运气!
至此,都是赫尔墨斯神在为毕达哥拉斯代言,也就是为毕达哥拉斯式的哲学或生活方式代言,说明首先需要赫尔墨斯神这样一位“解释者”,作为毕达哥拉斯与世人的中介。显然,赫尔墨斯神对毕达哥拉斯的三条“解释”——“超越人”“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重生”——人无法“理解”,所以,赫尔墨斯神第二次作出更为通俗的“解释”:“算数、天文、异象解读术、几何、音乐、戏法……最高超的先知。”这个“解释”既“学术化”,又“宗教化”,赫尔墨斯神想必以为人们会“理解”。然而,竞买人却问:“我可以问他吗?”显然,人不再满足于赫尔墨斯神代言“解释”,表明赫尔墨斯神的“解释”,也都不是人所重视的事情:赫尔墨斯神所看重的那个毕达哥拉斯,不是世人所看重的那个“毕达哥拉斯”,所以,他无可奈何地回答竞买人,“你问吧,愿你有好运气”。另一方面,竞买人不满足于赫尔墨斯神的传达,要哲人自己来应答,也表明人民需要与哲人面对面:人与神终究无法直接沟通,或者人无法直接领会神的意思,所以,需要哲人作神与人的中介。
竞买人:你从哪里来?
毕达哥拉斯:从萨摩斯。
竞买人:你在哪里上的学?
毕达哥拉斯:从学于埃及贤人。
竞买人:来吧,我如果买了你,你能教我们什么?
毕达哥拉斯:我没有什么教你,而是使你获得记忆。
竞买人:你怎么样使我获得记忆?
毕达哥拉斯:首先,使你的灵魂洁净,洗去上面的污秽。
竞买人:假定我已经弄干净了,你怎样教我获得记忆?
毕达哥拉斯:首先是长期沉默寡言,五年不说话。
竞买人:好先生,你倒是适宜于教克罗索斯的孩子。因为,我想说话,我不是木偶。但在那五年沉默之后又怎样呢?
“哪里来?”这是竞买人问毕达哥拉斯本人的第一个问题,先问乡邦何处,可谓理所当然。“萨摩斯”,这是毕达哥拉斯回答人的第一个问题。萨摩斯岛以盛产葡萄酒闻名,出了三位古希腊大哲:毕达哥拉斯、伊壁鸠鲁和第一个提出“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阿里斯塔库斯。相传,毕达哥拉斯出身王族,是安凯俄斯(Ancaeus)的后裔,安凯俄斯是波塞冬的儿子,阿耳戈船英雄之一,受阿波罗神启,当了萨摩斯王。
“哪里上的学?”这是人问毕达哥拉斯本人的第二个问题,次问师承何人,也是理所当然。“从学于埃及贤人”,这是毕达哥拉斯回答人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注意毕达哥拉斯或古希腊哲学与埃及传统的关系。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一卷:序言”开篇说:
有些人断言,哲学活动始于野蛮人……按照埃及人的说法,赫淮斯托斯是尼罗河的儿子,哲学就起源于他,而祭司和预言家是其代言人……哲学只能起源于希腊人,它不接受野蛮人的任何称谓……关于神和正义,埃及人的哲学有如下述……关于哲学的起源问题就说这么多。①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1-5页。
竞买人的第三个问题是:“能教我们什么?”三问何以教人,这也理所当然。毕达哥拉斯的回答表明,他无以教人,只是助人获得“记忆”。竞买人四问:“你怎么样使我获得记忆?”毕达哥拉斯的答案是“首先,使你的灵魂洁净,洗去上面的污秽”,表明“灵魂洁净”只是“获得记忆”的条件,而“灵魂洁净”的方法就是“洗去上面的污秽”。在毕达哥拉斯看来,通过“洗去上面的污秽”而使得“灵魂洁净”,这是“获得记忆”的首要条件。竞买人针对毕达哥拉斯的回答,提出第五问:“假定我已经弄干净了,你怎样教我获得记忆?”人的无耻表现出来了:竞买人提出了一个“假设”——“灵魂洁净”对于世人而言难度极大,世人并不愿意走“洗去上面的污秽”的路子。即便如此,毕达哥拉斯也不放弃,他回答了这个有些无耻的问题:“长期沉默寡言,五年不说话”,这个说法与拉尔修《名哲言行录》“毕达哥拉斯传”中的说法一致:门徒们要在五年中保持沉默,只能聆听毕达哥拉斯谈话而不可见他的面,直到通过测试。此后他们才可以进入他的房间见他。显然,一个人成为毕达哥拉斯的弟子,入门条件是“五年沉默寡言”:无耻的竞买人,原本连面见毕达哥拉斯的资格都没有,却连连提出五个问题。竞买人所谓“假定……”表明,人对“记忆”和“灵魂洁净”并无真正的兴趣追求。人对于“长期沉默寡言,五年不说话”,更是无法忍受,所以,竞买人说毕达哥拉斯“适宜于教克罗索斯的孩子”,还说“我想说话,我不是木偶”,以讽刺毕达哥拉斯:希罗多德《历史》中记载,“克罗索斯的孩子”是一个哑巴,自然“长期沉默寡言”!②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3页。非但如此,讽刺过后,竞买人又提出第六问:“但在那五年沉默之后又怎样呢?”对“记忆”和“灵魂洁净”并无真兴趣的竞买人的无耻,真是无以复加。
毕达哥拉斯:你就练习音乐和几何。
竞买人:你说得很妙,假如最初我弹竖琴,然后就可以成为哲人的话。
毕达哥拉斯:随后还有算数。
竞买人:现在我懂得算法。
毕达哥拉斯:你怎么算呢?
竞买人:一、二、三、四……
即使如此,毕达哥拉斯还是不放弃,他回答竞买人的第六问:“音乐和几何”。这显然应该是“长期沉默寡言,五年不说话”之后,通过“洗去上面的污秽”的路子,使得“灵魂洁净”的前提下,受教于他的第一步学业。我们不要忘记,这以下的谈话都是在“假定……”前提下进行的。
首先,我们得重视毕达哥拉斯哲学教育的次第:所谓“音乐和几何”,表明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教育第一科目是“音乐”,毕达哥拉斯式的教育始于“乐教”——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教育也始于“乐教”,根据拉尔修的记述,自然是传承了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几何”是第二科目:柏拉图学园门楣上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想必也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来的。“你说得很妙”:听了毕达哥拉斯的话,竞买人来劲了,他显然将“音乐”与“弹琴”混为一谈,认为“弹竖琴……就可以成为哲人”。普鲁塔克在其《伯里克利传》中写道:
在一次宴会上,腓力的儿子弹琴弹得非常好,腓力却对儿子说到:“你弹得这么好,不觉得可耻吗?”因为,一个国王如果能在闲暇中听听别人弹琴,已经足够了;一个国王如果能作为一个观众听听别人比赛音乐,已经是对缪斯极大的敬意了……去做一件低级的工作,在无用的事情上花费心血,正好说明,这是对崇高的事情漠不关心。①普鲁塔克:《古希腊散文选》,水建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220页。
既然连王子热衷“弹琴”都是可耻的事情,普通人若为此而放弃更重要的事情,就更是如此:“弹竖琴”不可能让一个人“成为哲人”。我们注意到,这里竞买人的说法还是假设:“假如……然后……”说明连“弹琴”这种原本有可能是“无耻”的事情,竞买人并不一定真会去做。尤有甚者,竞买人不但将“音乐”与“弹琴”混为一谈,随后又认为“算数”就是他所知晓的“一、二、三、四”。
毕达哥拉斯:你看,你以为是四的,这乃是十,是完全的三角,也是我们的誓词。
竞买人:凭了你最大的誓词四,我没有听见过比这更神圣的宗旨,或是更神秘的话。
毕达哥拉斯正告,竞买人所懂得的“一、二、三、四……”不是他所谓“算数”,而竞买人显然还是自以为毕达哥拉斯的“四”“十”“等边三角形”,都在他的“算数”知识范围之内,所谓“凭了你最大的誓词四”,更是将自己的所以为的“四”与毕达哥拉斯派的“誓词”画等号,他所谓“我没有听见过比这更神圣的宗旨,或是更神秘的话”,与其说是在赞赏毕达哥拉斯,还不如说是在赞赏他自己的“算数”。
毕达哥拉斯对竞买人自以为是的说法避而不谈,显然不想在这些重大主题上与竞买人浪费时间,转而介绍他的“自然哲学”:土气水火的变迁、形状、运动。对于这些高妙的“形而上学”主题,竞买人仍然频频发问:“火是否有形状?气是否有形状?水是否有形状?”毕达哥拉斯“自然哲学”的结论是“神就是数、理性和和谐”。毕达哥拉斯这个说法,让我们想起了赫尔墨斯神对他的评价:“超越人”,从而“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的人,才有可能获得“重生”。既然毕达哥拉斯能“看到每一种事物的和谐”,既是他“超越人”的结果,也说明他能获得“重生”——这想必才是毕达哥拉斯“自然哲学”的要义所在。对于毕达哥拉斯从“算数”上升到“神学”的“自然哲学”之道,竞买人表示:“你说的真是不可思议!”
毕达哥拉斯:在我所说的这些话以外,你还会知道,你以为自己是一个人,其实看上去是一个人的样子,实在却是另一个人。
竞买人:你怎么说?我是另一个人,我不是和你说话的那个人吗?
毕达哥拉斯:现在你是他,可以前你却曾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以另一个名字出现,而且将来也要移到另一个人里面去。
竞买人:这你是说,我是不死的,就只是变成了许多形象吗?但是,这个说得尽够了。关于吃食你是怎样呢?
面对“不可思议”的竞买人,毕达哥拉斯的回答好像温和的讽刺,其实是严重的讽刺——“你就不是人!”竞买人连连发问,表示不解。他更迷惑了。毕达哥拉斯进一步的回答,申述了“你不是你”的观点,显然在提点竞买人应当“找到真正的自己”,至少应当开始“寻找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或“寻找真正的自己”,就是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认识你自己”——古代传说,毕达哥拉斯是阿波罗神的儿子,果然有根据,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奉为座右铭,也许就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来的。竞买人的回应表明,他将“你不是你”误解为“不死”,并且表示听够了,说明他对自己的“不死”漠不关心,也难怪他当初对赫尔墨斯神评价毕达哥拉斯能获得“重生”无动于衷。竞买人紧接着提出问题:“关于吃食你是怎样呢?”显然世人更关心“吃食”——“吃食”当然也能保证人有一种“不死”,但这绝非真正的“不死”。
毕达哥拉斯:我不吃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特别除了蚕豆。
竞买人:什么缘故?你嫌恶蚕豆吗?
毕达哥拉斯:不,它是神圣的,它的性质是很神妙的。第一因为那是人的种子……但是尤其重要的是,雅典人在习惯上用了蚕豆选举他们的执政官。
竞买人:你说得很好,也很是庄严!现在脱去衣服,因为,我要看一下你的裸体。凭了赫拉克勒斯,他的大腿乃是金的!这显然是个神,不是凡人,所以,我总要买了他去——这个你要卖多少钱?
毕达哥拉斯表示“不吃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进一步表明了他的追求就是“不死”,他也绝不做能够导致死亡的事情,哪怕是一颗蚕豆。路基阿诺斯笔下的毕达哥拉斯不吃蚕豆的说法,与拉尔修《名哲言行录》所载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颇有一致之处,但亚里士多德强调蚕豆的构造与“宇宙构造相似”,还认为蚕豆的构造“象征寡头制”,毕达哥拉斯则尤其因为“雅典人在习惯上用了蚕豆选举他们的执政官”而不吃蚕豆:原来,毕达哥拉斯的“密教”与城邦政制有关。无论如何,毕达哥拉斯的话折服了竞买人,他不由地赞叹:“你说得很好,也很是庄严!”
但令我们惊诧的是,竞买人要哲人毕达哥拉斯“脱去衣服,因为,我要看一下你的裸体”。哲人没有拒绝:想必也不会脱下全身的衣服吧?因为,竞买人看到“他的大腿是金的”,他惊呼“这显然是一个神,不是凡人,所以我要买了他去”。无论如何,竞买人认识到了哲人毕达哥拉斯是金子做的“真相”,尽管哲人只给他看了大腿——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也记述说:“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当他褪去衣服后,人们发现他的大腿是金的。”显然,毕达哥拉斯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所说的那种金子做的人,那么,按照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说法,哲人毕达哥拉斯就应当成为城邦的统治者:毕达哥拉斯尤其关心“雅典人在习惯上用了蚕豆选举他们的执政官”的事情,只因为他是金子做的!
我们不妨提出两个问题:是不是只有金子做的人才有资格做城邦的统治者?尤其是,是不是只有金子做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城邦的政治问题?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赫尔墨斯:十木那。
竞买人:就这个价,我要他。
宙斯:你写下竞买人的名字,从哪里来的?
赫尔墨斯:宙斯,这像个意大利人,从克洛同、塔拉斯和这一带的希腊移民区来。而且,竞买人不止一人,而是有三百人同时购买。
宙斯:让他们带去吧……
赫尔墨斯神出价“十木那”,合400银——哲人的价格几何,当然掌握在神的手中:在《拍卖生活》中拍卖的所有哲人中,毕达哥拉斯的卖价,尽管仅次于苏格拉底(两个塔兰特,合4000银),但仍然只有苏格拉底卖价的十分之一!
值得注意:宙斯神关心谁买走了毕达哥拉斯!在《拍卖生活》中拍卖所有哲人时,宙斯神仅此一次关切谁买走了哲人。赫尔墨斯神告诉宙斯神,毕达哥拉斯由大希腊(克洛同、塔拉斯等地)300人共同买走,这是所有学派中买家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暗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之广大:宙斯神对此表示认可。
毕达哥拉斯被300个意大利人共同买走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拉尔修《名哲言行录》“阿那克西美尼传”①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和“毕达哥拉斯传”,②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为我们记述了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与哲人阿那克西美尼的三封往来书简:“阿那克西美尼致毕达哥拉斯的书简”两封,③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毕达哥拉斯致阿那克西美尼的书简”一封,④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名哲言行录》中的“毕达哥拉斯传记”,就是以“毕达哥拉斯致阿那克西美尼的书简”结束的。我们注意到,“阿那克西美尼传记”共三节34行,其中两封致毕达哥拉斯的书简占去两节22行,仿佛拉尔修为阿那克西美尼立传,主要是为了记述这位哲人致毕达哥拉斯的两封书简。
我们先看“阿那克西美尼致毕达哥拉斯的书简一”。首先,阿那克西美尼叙述“泰勒斯之死”,说泰勒斯“带着女仆去看星星,正当他仰头凝视时,因为他忘记了他所处的地方,结果走到一个陡峭的悬崖边,跌了下去”。⑤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这段话回应了拉尔修《名哲言行录》“泰勒斯传记”中的说法:“据说有一次,一个老妇把他赶出屋外,让他去看星星,结果他掉进了沟里,便大声呼救,却招来老妇的责骂:‘泰勒斯啊,你连脚前都看不清楚,还想知道天上的事情吗?’”⑥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书简一”接着呼吁弟子们记住泰勒斯,方式是“让我们所有的言谈都以提及泰勒斯开始”:⑦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7-68、392-411、67-68、411、67、15-16、68页。显然,“书简一”记述了阿那克西美尼对泰勒斯的纪念,当然也表明搞哲学得时时刻刻把“泰勒斯之死”挂在心上。
我们再看“阿那克西美尼致毕达哥拉斯的书简二”。“书简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表达对毕达哥拉斯离开母邦的赞许:“当你离开萨摩斯去克洛同时,你和我们相比,是最为深思熟虑的,因为,你在那里生活的平安。”第二,描述米利都的危险处境:“(1)埃阿克斯的子孙作恶多端,米利都人没有统治权威。(2)波斯国王令我们非常可怕,这不仅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缴纳贡赋。(3)为了保护大家的自由,伊奥尼亚人正打算对波斯人宣战,一旦交战,我们将不会有多少获救的希望。”第三,表明自己的思想状况:“当处在毁灭或被奴役的恐惧之中时,阿那克西美尼哪有精力和心情思考天空呢?”第四,对毕达哥拉斯的处境表示羡慕:“而此时,你却获得了克洛同人的欢心,也获得了意大利的其他人的欢心,学生们甚至从西西里前来听你授课。”①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8、411页。
我们最后看“毕达哥拉斯致阿那克西美尼的书简”。显然这封书简是对“阿那克西美尼致毕达哥拉斯的书简二”的回应,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表达对阿那克西美尼的抚慰和赞赏:“你,哦,最合我心的人啊,如果你不比我毕达哥拉斯更好,在出身和名望上,你早就离开米利都去了别处。”其次,鼓励阿那克西美尼留在母邦:“现在,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荣耀阻止你离开那里,如果我是你阿那克西美尼,我也会留在那里。如果你们这些最优秀的人抛弃了城邦,那你们也就带走了城邦中美好的事物,米底亚人就会使城邦陷入危险。”第三,鼓励阿那克西美尼效命母邦:“思考天上的事情并不总是好的,有时候操心一下自己的城邦会更好。”第四,回应阿那克西美尼对他处境的羡慕:“我并不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而是积极参与到意大利人之间的战争中。”②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68、411页。
“毕达哥拉斯致阿那克西美尼的书简”末尾的说法表明,宙斯神最看重的“萨摩斯拳击手”毕达哥拉斯,被赫尔墨斯神“拍卖”到意大利后,变成了一位“战斗的哲人”,这就将我们引入了“战争与哲人”关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