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实习质量提升策略

2021-11-25 13:18
现代交际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习生幼儿教师质量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培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能力为重”,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中对毕业生要求“一践行,三学会”。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中关键的环节,教育实习的质量与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

一、专业认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1],构建了横向覆盖中学、小学、学前教育三类专业,纵向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递进、相互衔接、逐级提质递升的监测认证体系,规范和引导师范专业合理定位、特色发展、追求卓越,从而推动师范专业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2]。学前教育专业的三级认证标准也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合格要求和卓越要求。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习质量现状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对S学院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生进行调查,走访了各实习单位,与园方负责人、指导教师进行交流,访谈高校带队教师,发现目前教育实习过程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范类高校是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劳动人才为目标,这就离不开实践环节。但目前高校在教育实习的组织与指导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专业实习大纲,导致实习任务不明

从S高校2016版实践教学大纲中发现,该校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大纲,目前使用的是适用于所有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大纲。学前教育有着专业的特殊性,使用师范类教育实习大纲,使实习任务不明确,造成学生实习没有目标,教学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实习的目的。另外,教育实习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时间偏短且集中。大纲规定实习10周,通常安排在第7学期,实习时间是第7学期开学后一个月,错过了幼儿秋季开学、新入园幼儿的入园适应和分离焦虑等系列观察期,不利于实习生全面了解儿童发展。

2.高校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高校存在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超额、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缺乏沟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等问题。部分指导教师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后再未跟进指导,或者只是应付性地去实习基地一两次;实习结束后写在实习手册上的评定及成绩评定,都存在随意性,对于学生实习情况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略过程性评价。另外,高校学前教师队伍普遍偏年轻化,自身缺少实践经验,对实习生的指导能力也就比较薄弱。

3.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实习阶段是师范生训练未来胜任工作的真实能力、高质量输入知识、内化技能的阶段。虽然实习基地需要多样化,但教育实习不是教育“扶贫”。一些高校的实习基地是乡村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没有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聘用的是当地稍有经验的人员来看管幼儿;实习生在这样的幼儿园实习,效果可想而知。另外,部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非常严重,实习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实习,教育理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二)幼儿园方面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基地,对于实习生的实习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笔者曾带队实习,在与部分幼儿园指导教师、相关负责人交流中发现,幼儿园在承接高校实习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幼儿园重视不够,态度不端

大部分幼儿园没有把承接实习生实习任务看作与高校联合培养未来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从业者,而是把实习生当成免费劳动力,把园里最难干的环创、最琐碎的保育工作甩给实习生。通过对部分实习生访谈得知,有些实习生总共实习10周,前4周都在做环创,剩下的时间被安排做保育工作,整个实习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幼儿,更未组织过幼儿教学活动。

2.指导教师存在各种问题

一部分幼儿园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也缺乏指导经验,对实习生的指导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很多幼儿教师工作繁重,来自各方的压力较大,指导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幼儿园并未建立指导实习生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大部分教师的热情大打折扣。因此,实习生实习期间只是干一些体力活,不能掌握最关键的从业技能,没有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而是被“边缘化”了。

3.幼儿园工作的困境

部分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处于家长的实时监控下,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时时“提防”家长的责难,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也自然存在“表演”成分。这种状况使实习生对于幼儿园工作产生恐惧感,不利于专业信念的建立。

(三)实习生自身方面

1.对实习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把实习看作四年学业的一个环节,对实习重视程度不高,思想上的紧张程度不够。实习生进入幼儿园实习,没有明确的实习目标,主动性不强,缺乏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自然影响实习质量。

2.实习期望与实习体验落差过大

实习阶段的本科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幼儿教育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以为实习是件很轻松容易的事;进入实习基地幼儿园后,他们发现,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心理上出现了实习期望与实际体验落差过大的问题,部分学生还出现了畏难情绪,更有甚者在实习几周后应当独立带班、组织教学活动时以各种理由请假,逃避实习。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质量的策略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改革学前教育本科生实习教育,提升实习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高校以产出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

1.校内搭建各类实训室,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提高实习质量最核心的点就是要提高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高校应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本着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扎实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需要提供训练场地。高校应搭建手工、保育、钢琴、美术、舞蹈、视唱和声乐、玩具、感统训练实训室,绘本馆,情景模拟实验室,单面观察教室和微格教室等,利用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录播视频回看等手段,反复锤炼实习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反思与发展等7项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只有接受过严格训练,才能在教育实习中、在与儿童的互动中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才能真正用所学指导实践。

2.高校牵头编写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指导手册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标准,从根本上重视幼儿教师的质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交流的加深,国外一些优秀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值得借鉴。例如,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编写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指导手册》。其中阐述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质量提升新举措,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3]51。

我国高校可以结合国情校情,参考国外的实习指导手册,牵头编写“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指导手册”。实习内容要有科学化、可操作化、序列化、层次性,必须具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完成的时间节点。参与专业教育实习的主体——高校带队教师、高校管理人员、幼儿园指导教师、幼儿园管理人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各主体形成合力,为实习生提供精准“帮扶”,共促教育实习高质量完成。加强教育实习评价指标的研究,设置符合中国学生水平的评价考核指标,并开发各类评价工具,对实习的不同时期进行评价,根据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澳大利亚的实习手册规定在实习的第5周,幼儿园实践导师针对实习教师前5周的实习情况给予其“继续实习”或“申请实习预警”的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实习教师和高校导师[3]54。阶段性评价不仅会提升实习生的紧迫感和自主性,也会引起各方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克服终结性评价的弊端。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反思意识

反思是幼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切教育行为。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都离不开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让实习生成为实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幼儿园的核心工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4]。只有成为实践者和反思者的统一体才能在教育实习中获得真本领。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养成写反思日志、反思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从教师最初提供支架,帮助学生练习反思,到后期撤掉支架让学生向独立反思过渡,在不断学习、操作、反思的循环中训练学生,为其将来成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做准备。

(二)建立并完善U—C—K的实习协同机制

教育实习是高校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必须有政府与实习接受方的支持与配合。以往教育实习质量不高,与各相关单位部门各自为政的状态有关系。高校的管理者与政府、接受实习单位沟通低效、联系不紧密,在教育实习的目标、内容、任务问题上观点不一致造成的混乱影响了实习质量;因此,建立高校、政府、幼儿园协同培养机制迫在眉睫。

首先,加强三方之间的沟通交流,统一培养目标,同时使三方中的任意两方之间互动关系双向化。高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互动,一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专门的教育实习导师制度的建立,提升实习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二则有利于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和实习管理制度的建设。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互动,一则可以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二则可以获得相关实习经费的支持,建立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制度。政府和幼儿园之间的互通有无,一则可以让幼儿园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二则可以让幼儿园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幼儿园高效发展也会为政府解决“幼有所育”的民生问题。三方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结果,也符合专业认证标准中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大力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

1.利用互联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科技的高度发达、信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创新现代化的教育实习管理和沟通模式势在必行。实习中高校带队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交流。高校和幼儿园可开通实习网站、实习贴吧、实习邮箱、匿名提问墙等,专供实习生留言,倾诉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及时查看,并为实习生答疑解惑;指导教师定期在网站或者贴吧设置问题,让实习生自由表达观点。新的沟通模式,既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征,也破除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2.巧用大数据建立教育实习资源库

高校和幼儿园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搭建教育实习资源库。资源库可分成不同的模块:实习生个人信息模块(可由历届实习生自己注册完善)、优质文本资料模块(如优秀教学活动设计、优质的电子版绘本等)、优质视频资料模块(如优秀的微格教学录像、课程实训录像、手工制作视频等)、优质的教学实录模块(幼儿园的优质课、公开课等)、专家答疑解惑模块、优质课件模块、优质微课模块、优秀实习生事迹和反思日志模块等。实习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查阅与学习,克服实习中的种种困难,向优秀实习生方向努力。

四、结语

教育实习是四年学习的一次大考,是走向未来职业的跳板。教育实习质量与未来幼儿教师的素养密切相关。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应具备适应未来职业的能力。多形式、多手段、高科技含量地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是助力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实习生幼儿教师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最牛实习生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