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莹莹
(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食品安全及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各高校图书馆就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应急服务研究及工作。此次疫情使得图书馆应急服务中的一些问题被放大和凸显,但也因此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图书馆员,如何通过机遇拓展思路去开展应急服务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高校图书馆肩负向大学生传播知识和为院系教师提供信息资源的责任,是高校信息传播的保障机构,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中,高校图书馆更应发挥其信息保障的功能。
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还要赋予人们崇高的文化信仰,使其在逆境中获得前进的不竭动力,最后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其学科及专业优势,保存人类灾难事件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高校自身的应急服务研究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为高校图书馆“抗疫”积累宝贵的经验。从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三个阶段引导公众获取高质量文献需求,克服恐惧心理、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高校图书馆在疫情结束后应保存此次疫情的珍贵史料,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开展应急线上服务研究,开拓高校图书馆创新业务。同时,高校图书馆经过此次疫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提供各类紧急应对方法中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笔者通过网络调研方式对国内30所大学官网的新闻公告的资源保障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这30所大学里面75%校外远程访问都是采取虚拟专用网络(VPN)和CARSI校外访问这两种方式。其他访问方式如Shibboleth认证、临时账号等所占比例非常少,VPN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最常见的一种远程访问途径,CARSI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只需加入CARSI联盟,真正达到校外用户统一认证,避免了通过VPN访问校内资源的麻烦,据统计,很多双一流大学在疫情之后都加入了该联盟。
为了在疫情期间给读者提供更多的电子资源推送服务,国内很多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开展了主题系列推送服务。针对某一特定内容系统、连贯地推出多期信息资源,方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和学习资源,这样既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又可以增加文献的访问量。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资源”、南开大学图书馆的“足不出户,尽享免费资源系列”、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免费资源,共度时艰系列”、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抗疫情送图情,图书馆在行动”系列以及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免费资源推介系列”等。
从高校图书馆新冠专题服务开展的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新冠专题服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献资源保障服务,一类是心理服务。
1.文献资源保障服务
目前国内87.5%的大学开展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工作,这其中多数是专题资源的访问链接。如华南理工与万方合作的新冠肺炎开放获取资源服务专题,少数专业图书馆利用其优势为读者提供情报服务,如北京协和医院图书馆的新冠病毒防控平台和与高德导航合作的新冠病毒定点接收医院导航服务,非常具有代表性,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发挥了专业图书馆的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高校图书馆将应急防范知识以及应急案例等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图书馆主页推送给用户,对读者进行应急在线培训。与公共图书馆高效的文献资源整合能力相比较,高校图书馆有针对性的推荐一本或几本图书,更有利于读者对于文献资源的理解和吸收。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专题情报服务,如湖南大学的“免费抗疫专利信息资源”和重庆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重庆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专利分析报告》从诊断与治疗、医用防护、环境消毒三个角度对新冠病毒疫情进行全面阐述,为科研人员突破新冠病毒研究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海静安图书馆开展线上App线上防疫公开课,还有的高校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新冠肺炎相关文献的搜索技巧以及免费数据库列表等信息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广州中医药大学还发挥其特色馆藏优势策划了主题服务“医史邮踪——邮票里的医学史”利用邮票开展传染病通识教育,助力疫情防控。
2.心理服务
疫情之下,人们的心理压力需要科学合理的释放。图书馆员应发挥其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理工学院的张鑫老师积极报名参加襄阳心理咨询协会的志愿者活动,通过阅读疗法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开展心理援助工作。通过心理咨询回复和引导大众读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少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焦虑,稳定人心,构建和谐稳定的环境,坚定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以服务暖人心,真正走进读者的内心深处。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交流,在线互动也不失为一种关爱读者较好的沟通交流。如武汉轻工业大学开展了成语接龙游戏,得到了读者的热切响应,还有厦门市图书馆通过直播推出“心理伴月谈”8个视频,开启读者阅读的新模式。这些视频的主要内容是引导读者提高情绪辨识度,缓解自身面对疫情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危机来临不恐慌、不紧张,自我减压。深圳图书馆则以“心理晚八点”为主题,组织业内优秀心理咨询专家,推出抗疫系列公益直播。
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形式下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服务,例如,澳大利亚的拉德福德学院图书馆提供图书的一键借阅服务;该国的兰谷区图书馆、阿根廷的戈多伊-克鲁兹图书馆、荷兰海牙图书馆和葡萄牙多家公共图书馆都提供图书递送服务;斯瓦尔巴特群岛图书馆和希腊韦里亚中央公共图书馆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上。瑞典半数市图书馆提供递送或自取服务。丹麦罗斯基勒图书馆与此前接受上门送书的读者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状况,并询问是否需要续期。日本大阪中央图书馆提供邮寄服务。西澳大利亚州政府针对安全地上门送书提供了指导。根据一篇新闻报告,埃塞俄比亚各图书馆将通过骆驼运送书籍和文献,确保儿童在隔离期间得到服务
各类型图书馆都在推广数字化服务。例如:法国国家图书馆正在筹备线上展览;西班牙国家图书馆也在推广数字化教学内容;摩洛哥国家图书馆提供免费电子书;丹麦奥胡斯公共图书馆将数字内容发布到网站首页;加拿大魁北克格兰比图书馆重点推出新技术教学内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遗产图书馆部的国家图书馆情报服务机构在疫情期间开始向数字化转型。
1.教参服务
高校图书馆因其服务的对象是高校师生,所以教参服务在创新应急服务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就一直在开展“华东师范大学电子教参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他们通过对本馆纸质教学参考书进行数字化处理,读者可以采用篇名、主题词、学科等多种检索方式找到自己所需资源。疫情期间,该馆组织学科馆员对平台进行完善和补充以适应线上教学的需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加强了对该平台的宣传力度,同时在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进行宣传,并通过讲座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等方式确保该平台发挥作用。
2.就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特大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高校毕业将面临异常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奥肯定律指出,失业率每增1%,GDP则下降2%。因此,如何在特大疫情防控期妥善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就业信息的集散地,理应肩负起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大学生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责任。
3.专题服务
专题服务的创新在本次疫情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除了各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系列主题活动,还有各高校开展的信息素养专题服务、新冠肺炎应急与防控专题服务、心理咨询等专项服务,创新专题服务模式,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许多经验。如互联网档案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它创建了国家紧急图书馆以帮助流离失所的学习者,并且互联网档案馆将从其不断发展的数字图书馆中借出超过140万种图书的图书,而无须施加任何等待时间。这些书籍仍可供全球用户使用,并且是250万本完全可下载的书籍,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补充,这些书籍不需要等待即可查看。该馆藏包括Marygrove College等图书馆的所有书籍、Trent大学馆藏的大量书籍,以及其他图书馆捐赠的超过一百万本书籍。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开展应急教育的重点是大学生群体。大学时期是开展预防传染病、普遍应急教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接受这些相关素养培训的同时可以把获得的应急教育知识传播给家庭成员,从而促进公众整体应急素养的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对弱势群体开展应急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应急演练采取影视、动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应急培训。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注重馆员信息素养的培训,馆员是创新服务模式的关键所在,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可以推进高校向专业化、学术化转变,同时及时、优质、有效的线上服务也是助学、助教的基础。因此,对馆员的应急服务培训是当前和今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收集线上培训资源供馆员学习,每个月都给馆员布置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纳入绩效考核的标准,通过参加线上讲座、QQ群研讨、考试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馆员也要定期撰写调研报告,部门组织会议进行学习交流,邀请馆内外的专家对馆员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等。
阮冈纳赞在图书馆第五定律中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而它的生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来说是一次灾难性事件,但它客观上促进了图书馆应急服务模式、灾难预警系统的整体性改变,可以说图书馆在服务创新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