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苗苗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从股权激励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来看,国内上市企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状况不甚良好,应该进一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化探究,扩大和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完善激励政策,对于上市企业的发展革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发现政策和制度措施中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优化,进一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股权激励定义。股权激励是一种系统化的激励方式,通常是以股票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企业中的股权激励制度通常是被分为有限制的股权和股票期权两种方式。股票期权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方式来出让一定的股票数量,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让企业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让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者改变当前所处的立场,实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利益共通。总的来说,股权激励就是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持股动机行为方式方面来进行改变,从而来分享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二)股权激励原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委托代理和实际持有的主次关系[1]。代理经理主要是对企业的资产、人员方面进行管理。但是在委托代理的机制中,由于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关系,企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都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而由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所处地位不同,导致二者之间的目标也不相同。股东方面往往希望自身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而管理者方面则是最大化程度的发挥自身的管理权力,而为了保证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想通,股权激励机制被广泛应用到上市公司当中。
在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的方法时,首要问题就是明确公司采取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什么。而并不是盲目跟风市场中的管理办法。如果公司不是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股权激励,漫无目的地采取奖励措施只能使得公司平白无故的增加损失和成本。比如以前乐视公司采用股权激励却失败的案例,乐视公司管理者在最初采用股权激励时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目的作用,制定的目标过于遥远,对员工也并未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当前的市场中,企业可以采用的股权激励办法较多,比如股票期权激励、现股激励、分红权激励、虚拟股票激励等。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的计划中,并没有过多考虑到每种激励办法的功能作用,而且也没有详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只是单纯地去选择使用现股激励或者限制性股票、期权的办法来对员工进行激励。目前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在采取股权激励的办法时,主要都是采用了这三类方式。而反观其他一些企业管理办法较为先进的国家,使用股权激励的办法就较为灵活多样[2]。会根据公司当前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考虑到员工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层级会选择不同的激励办法。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会选择多样化的激励工具来结合使用,这样才能有效达到公司使用股权激励办法的效果和目的。
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股权激励的作用并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些上市公司采用股权激励的办法,是希望通过下放更多的奖励,将部分股权分配给公司管理者,进而让其直接或者间接性的获得股东的权力,进而可以对公司的决策管理进行参与。当这些拥有的股权的被激励者拥有了部分股东的权力,他们就会考虑更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了,侧面就是促进企业的管理发展。但是股权激励并非一时的,一些企业在采取股权激励的方法中,战略规划并不够长远,所使用的股权激励作用往往只能持续短短一两年时间,也就是常说的股权激励短期化,无法获得长期的效益。而作为上市公司,如果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程度不足,那会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但是激励程度过高,又会加大企业的人工成本,提升整体开支;所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采取适当的股权激励,深入考虑股权激励所能带来的效益就是自身长远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课题[3]。
部分公司在上市之后并未合理调整内部的治理结构,沿用原有的治理体系,导致企业法人在治理结构中的缺陷,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如果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一股独大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良问题,管理层方面可能会存在自我膨胀、自我封闭,无法吸收其他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进而导致内部的管理效率低下,方法和流程僵化。而且最为主要的是这种股权结构对于很多中小股东而言十分不利。很多中小股东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也无法对公司运营决策提出意见。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种管理结构显然存在较大弊端,同时也会让很多管理者丧失工作的积极性,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而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合理的采取股权激励办法,让多数员工都可以入股,让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员工的薪资绩效相挂钩,这样就会极大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综合考虑公司当前的发展现状,并且规划未来阶段的发展战略,然后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明确自身需要何种的激励目标,最后从目标需要来设计更加合理和详细的激励方案。比如当公司处于发展上升阶段,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吸引和保留更多的人才,而这个时候采取股权激励的目的显然就保留人才,所以在采取股权激励时,就可以考虑将被激励者的行权时间放得更远一点;而如果公司是为了促进自身效益业绩的上升,则需要在分红比例方面入手,尽量考虑到员工的利益诉求,让公司的利润绩效与员工的利益薪酬相互关联,这样就能促进员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当然,从长远发展来看,股权激励目标也是动态变化的,需要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和当前经营状况,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就需要适当调整激励目标和方法,保证员工的工作方向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4]。
由于近年来国内经济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考到了限制性股权或者是现股等激励方法的不利之处,放弃使用了这种方法。所以在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具体需要和决策层的意见来使用不同的股权激励办法。通过多样化的办法来综合使用和考虑。比如在公司的现金流较为充裕时,同时也能看到未来的经营利润较为丰厚时,公司的股东也并期望自身的股权被稀释的情况下,就可以重点考虑分红权来激励员工;如果公司的目前的净资产增值良好,也可以使用增值权的办法来激励员工;当公司处于稳定上升空间时,有明确的未来市场前景,但是现金流尚不充裕,就可以使用股票期权的办法来进行激励;如果在二级市场不稳定,但是股票价格较为稳定时,还可以利用限制性股权票来激励员工。由于激励办法多种多样,所使用的情况和发挥作用也并不相同,所以企业需要详细的探究股权激励的使用方法。
股权激励本身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所以在采取股权激励的前期,就需要考虑到未来公司的发展。而且在针对当前的公司的运营状况时,也需要适时的改变措施,满足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在考虑激励的额度时,必须要考虑到一个权衡利弊的标准,一般都不会超过公司股本的10%。如果收益失衡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问题。同时内部收益的分配也要公平公正,既要考虑到公司利益最大化,还要保证员工的利益[5]。由于岗位责任的不同,每个员工的收益也需要考虑分配量,多劳多得,最大化的平衡分配,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决定员工的报酬。在考虑到各种因素下,为员工的薪酬待遇规划具体标准,可以形成一个合理的调节分配机制,有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
内部决策机构是公司长远发展运营的关键,重点在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方面应该要具备长远目光和较高的综合素养。从公司制度管理层面来看,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否则内部很容易出现各类问题纠纷。因而,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结构,对于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让公司人员明确自身的目标和定位,有利于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对于基层员工而言,薪酬待遇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关注点,所以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极为重要,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减少人才流失。而完善这方面的管理,可以在公司内部构建薪酬委员会,具体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有利于综合稳定公司的运营发展[6]。
企业可以构建薪酬委员会,并且建立正确的指导原则,要确保薪酬委员会在组织架构中的独立,并且拥有制定和监督薪酬的权力。企业通过建立薪酬委员会来强化权力分配,明确其中的职责,并且可以将高层的经营管理绩效和考评标准,都需要依靠具体的考核和组织来做以实施,做出业绩评价决定,确定管理层的薪酬待遇等,执行公司的薪酬政策方面都可以郊游薪酬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制定,从体制层面来保证其监督企业薪酬、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7]。防止股权激励成为企业管理层个人的致富工具。利用股权来作为薪酬委员会的主要报酬来源,同时建立薪酬委员会的问责机制,调动薪酬委员会成员来做好监督工作,推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监督工作的开展。
在任何一个的单位机构当中,如果权力过度集中必要会导致问题的发生。所以使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就需要通过建立权力的方式来平衡监督管理的权力责任。首先要规范董事会的建设管理问题,梳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各个单元的关系,要坚决杜绝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发生,以防由于身份重叠导致的权力滥用,重要职位要杜绝同一人任职。管理组织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董事会之外的独立董事、了解业务的管理人员等,通过改善董事会人员组织的结构来提升董事会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率[8]。此外,还要同时落实加强监事会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一般情况下监事会都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而来的,监事会成员都是需要向股东大会负责的,并且同时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所以对于监事会,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其职能结构,赋予独立的权力,可以将成员的业绩评价和薪资待遇等纳入股东大会的具体的管理范畴当中,便于不同单元之间的相互监督。当然,企业还可以在监事会当中设置债权人代表、职工代表等,不断通过多种途径来完善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落实和保证其独立化的监督优势,以此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根据企业的具体性质特点的基础上,企业要在能够控制内部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来利用计提一定比例的股权形式来当中股权激励的风险基金,通过鼓励公司管理层来仔细筹划,考虑接受一些风险大但是回报率也高的项目,通过利益趋同的方式,来带动内部管理层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提升经营绩效、完善经营管理策略。保证企业在原有的经营领域中,逐步的延伸经营管理的范围,通过不断发展壮大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激励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市场企业管理探究的问题,尤其在对于很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而言。长远的发展,首先需要对公司进行合理的治理,而恰当的激励机制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管理,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进步。因此完善现代股份制,完善企业经营者的股权激励方法,优化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缓解股权激励问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