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成
(武强县财政局,河北 衡水 053300)
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账实不符问题。单位的实物资产和账面不符,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单位处置资产不做账务处理,致使已处置的资产长期挂账,不按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账实不符。第二,资金管理混乱,比如采购物资或工程款结算不及时,年终单位财务不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由于跨年度责任不清,长期挂账,导致出现呆账坏账。第三,私设账簿及小金库问题。收入支出不实,个别单位多种来源渠道形成的收入支出,不纳入法定账薄,存在小金库等。第四,会计资料不完整数据不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如账薄设置不合理,原始凭证不合规,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等。第五,支出不平衡,存在支出进度缓慢或突击花钱的现象。
一是财政监督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在政府各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从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看,财政监督相关规定大多散见于《宪法》《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单行的财政监督规定大多为财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效力层次较低,权威性不强,且有些条款只是原则性要求,具体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如对财政监督的职责和权限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财政监督人员的执法地位没有进一步的明确等。二是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需追究法律责任的情节和界限不太详尽。修订后的《会计法》虽然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但有些条款自由裁量权过大,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失之于轻,有的只处理具体执行人,对相关单位一把手责任追究不够,对国有资产监管、地方债券使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重点领域相关法律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必须带头,充分认识维护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有相关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由上至下,建立起严格的会计信息规范制度,并从法律的角度维护单位的权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缺乏这方面意识,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会计机构仅是领导的“钱袋子”,想让谁干就让谁干,会计人员更迭频繁,会计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导致会计信息管理缺少延续性,不准确不完整。内控制度不完善,流于形式,领导和管理人员对监督管理机制缺少重视度,有些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有的没有指定会计主管,有的会计、出纳由1人兼任,有的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制衡制度,例如三重一大制度,一把手末尾表态制度,但未认真执行,还在搞一把手一言堂,造成内控机制如同摆设,不能够合理运用到会计信息工作中。再加上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淡薄,依法监督腰杆不硬,唯领导之命是从,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与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合谋作案,导致相应的制度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制约作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还未形成有效牵制、监督的管理格局,严重影响了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约束。与此同时,由于个别单位领导过度关注追求工作效率,忽略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准确度不高的现象。正是该现象的出现,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掌握单位的真实财务信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容易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资金占用以及资产完整性受到破坏等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规范,那么将会使问题不断扩张,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决策难以顺利实施。
一是县区一级的财政监督部门人员编制少,机构规格低、经费短缺,有的县区甚至没有单独设置财政监督部门,受其限制,无法对本级的行政事业部门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二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质量较低,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依据各自法定职责,对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从实际情况来看,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没有形成协力,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够,省、市、县等部门缺少沟通,有时就同一问题进行重复检查,也加大了监督成本。三是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缺位。一些事务所执业不规范,因客户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或迫于各种压力,对单位的会计信息没有给予如实披露,监督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再加上有的注册会计师素质较低,未能对单位提供的错误会计信息辨别真伪,也加大了监督的难度。
为了更好发挥《会计法》的作用,应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相辅助,《刑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应做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以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加大对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明确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强化各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重点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尤其是追究指使、胁迫、强令会计人员违规操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在法律上形成高压态势,震慑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创造良好的法制与社会环境。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单位领导则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道重要防线,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教育,包括会计操作技能教育培训,以及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培训,以便会计信息工作能够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能够贴近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1]。单位领导要把好会计信息审核关口,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压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坚持原则而遭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伸张正义,这样才能从上至下共同维护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督,充实财政监督部门力量,选择政治意识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充实到财政监督部门岗位上,从经费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予以保障。由政府牵头,整合监督资源,科学合理安排检查计划,开展联合执法,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审计、税务、纪检等部门既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又要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检查,减少监督成本,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过程中,要将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事前检查和事中、事后检查结合起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向规范化、高效化健康发展。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的应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成果信息库,通过监督检查成果在会计信息利用关联度较高的监管部门之间的共享,调动相关监管资源,实现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其次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是政府监督力量的有效补充,要充分借助其专业性较强的优势,同时也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再监督。最后是强化社会监督,通过设置举报电话、邮箱、信箱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优势,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做好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将不涉及机密的财务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来自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即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双重保险,并加强各方联动,调动多方力量,最大程度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工作中,由于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泛,需要在单位内部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前期,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工作内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执行,确保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准确落实到各部门的细小环节中。其次,及时找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通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可行性应对措施。最后,各部门编制预算时,要反复论证,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前瞻性[3]。预算执行中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年度预算已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实现对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有效控制支出的随意性,制定完善预算评价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偏离预算指标的程度,分析其原因,制定具体的改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抓好资金的使用管理。
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各类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大基础会计信息化管理力度,为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会计电子信息和财务报表,在提高会计信息精准度的同时,降低违规操作的出现概率,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可以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中。 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加大网站建设力度,对重大经济事项中财务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例如:政府采购项目、基建招标项目等,在项目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对网站内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此方便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显著提升[4]。
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自律机制,其目的是合理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实践证明,内控机制健全,内控机制执行好的单位,会计核算质量高,信息失真现象较少。因此,要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弥补现有制度漏洞和不足,强化约束机制。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力度,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控建设要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首先,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单位内部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突出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业务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明确每个部门在内部控制中应尽的工作职责,共同防范风险,并加强监督,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单位受到损失。最后,将风险管理和工作制度相结合,严格按照轮流替换岗位制、不相容岗位分离,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重构管理制度,建立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账务处理程序、财务管理、资产清查、收支审批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认真执行相关制度,严格“按章办事”。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过程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尤为重要,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深刻认知到单位自身存在的情况,根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出发,通过完善的会计信息工作制度,提高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健全监督体系,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基础会计信息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会计信息准确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能够更加平稳、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