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美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跟随时代经济的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黔南州农村年轻年人也是如此,农村人口呈现空心化,原从事粮农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现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从事粮农人员妇女化等现象较为突出。贵州省2019年家庭农场纳入全国名录系统仅有5408家,2020已经年达到29674家,新增24266家,新增幅度4.49倍,其中省级示范的家庭农场共652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900家,同年全省家庭农场经营土地300多万亩。从类别看,从事种植业的占46%,畜牧业45%,种养结合4.5%,渔业1.21%,其他类2.28%。2020年黔南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1家,截至2021年3月,黔南州纳入全国名录的家庭农场的数共2275家,其中独山县656家,占比28.84%;贵定县558家,占比24.53%,独山县与贵定县合计占全州家庭农场53.37%。其余10个县市占比不足一半,目前根据家庭农场现阶段调研情况来看,黔南州内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多功能农业服务多功能性,因此家庭农场主能够从家庭农场经营里面得到多种经济收入,家庭农场主通过经营农场要比普通的农户有更多收入渠道,同时也有更加稳定的收入,自然家庭农场主的收入也会更高。此外,黔南州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行家庭农场相关政策支持其发展,但家庭农场在黔南州的发展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州内12个县市家庭农场发展不均衡。
黔南州农村电子商务紧跟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或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基本覆盖全州行政村,基本实现物流村村通。同时,合理规划布局农村电商网店,2019年底全面完成现有运营网店的整改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国家层面和贵州省相继出台提升农村农产品流通设施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水平相关措施和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向后。黔南州加大对家庭农场与电子商务合作的支持,例如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拼多多及天猫优品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展开合作,并在黔南州搭建平台。此外,在省内外大型电商平台建立县级馆或产品销售专区或扶贫特产馆等形式,开发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打通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通过以上措施,拓展了家庭农场从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家庭农场的在市场竞争中的销售能力,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难等问题。此外,在黔南州的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广,农村电子商务为黔南州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交易提供了新的方式、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提高收入,农村电子商务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如位于黔南州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的贵州福泉开心农场,2018年来农场年均营业收入200余万元,年净收入达70万元。贵州福泉开学农场是以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其百香果种植100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及科普活动面积120亩,葡萄种植50亩,蜜柚、菇娘果等种植50亩,年产百香果等鲜果20余吨。其采取“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在销售环节中,明确专人联系市场,将柚子基地生产、销售过程市场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拓展蜜柚销售市场。作为新型三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是农场上行最初的地方,面对生产的农产品的量不稳定以及农产品售后问题时,因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规模化与集约化等特性,在面对农业经营问题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黔南州电商工业产品下行体量远大于农产品上行体量,目前黔南州农产品品牌数量低,农民能生产优质的农产品,但因为对商品品牌意识欠缺,未进行工商注册。在黔南州知名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如荔波蜜柚、血橙,惠水金钱桔,罗甸火龙果,贵定云雾茶,龙里刺梨等黔南农特产,基本上是不涉及农产品二次加工或者农产品深加工,自然农产品附加也不高。
黔南州家庭农场规模相对较小,不利于品牌建设及家庭农场的成长,家庭农场发展到后阶段时,需要通过增加土地租用,才能扩大生产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但黔南州家庭农场主由于受到地少人多的资源约束和土地流转市场制度不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均是可能致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容易陷入瓶颈阶段,无法扩大规模。
虽然中央一号文件一再重申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但实际中,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概念较模糊,认识不够。在对家庭农场确认时门槛较低。因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模糊认识,使其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也难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促进发展。同时,因为农民一直以来的对市场认识的局限性、小农意识等,也让农户对家庭农场的认识不足和缺乏积极性,故绝大部分农户虽然符合家庭农场申报条件,但是没有积极地参与,主动性较差。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舶来语,实际黔南州家庭农场起步晚。与此同时,家庭农场主很容易受到个体农民思想的影响,在对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手段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不能持续经营。本身在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从而家庭农场主没有或者缺乏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相关的培训和资源,如黔南州内大部分家庭农场主对农产品上行很感兴趣,但是不知从哪里入手,家庭农场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
农产品源头的电商发展硬件与软实力都不够,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产品时,数量通常比较少,这大大增加了卖家承担的商品物流运费。与此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反过来又增加了消费者的尝试成本。如易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运输作业,增加了卖家商品包装和售后处理的经营成本;传统农产品的发展大多来自农村农民,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远远达不到冷链物流的要求。传统的农产品综合供应平台无法保证产品来源的质量,更不能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完整性。第三方物流有多种选择,物流有不同的运输规则,不能保证配送的及时性。此外,消费者在网上观看虚拟产品时没有意识。收到商品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大的对比感,导致对网上农产品的不信任,导致电子商务中农产品回购率很低。
着眼黔南州实际情况,针对农产品品牌化量少的这一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黔南州原有农特产品品牌进行品牌横向拓展,以点向面铺开农产品品牌;其次,按行业形势挖掘开发黔南州特色7大农业农场产品品牌,围绕黔南州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增加特色农业产品附加值;此外,以产业为主题,大力推动农产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矩阵。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相结合拓展市场,如目前黔南州已建有14个蔬菜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上海市外延蔬菜基。
家庭农场的发展支撑是土地流转,政府在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原则和方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使土地能够集中,这种集中一方面解决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农业生产问题。
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首先,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小单位,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带动家庭农场发展。其次,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主进行生产经营相关的培训,如对农产品上行,提高家庭农场现代化管理水平。此外,通过构建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资金及政策上鼓励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配协作模式,如组建“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家庭农场 +农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有效带动黔南州家庭农场的发展。
对支持分拣包装、冷藏和初级加工设施的物流设施进行建设。首先要考虑到物流配送成本,家庭农场的社区化服务,结合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建立一个地方性的C2B、B2B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该平台为载体,构建黔南州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支农的优势,临近社区的农产品将及时、快速地送到社区,通过社区统一发货的订单,可以降低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成本。其次,在社区支农模式下,农民和社区居民可以进行适当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有效建立城乡“绿色”食品通道。此外,社区居民通过家庭农场的线上线下了解,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状况,从而建立良好的农产品追溯机制,更加有效鼓励农民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
通过建立农产品有效评价标准,线上平台的搭建需要产品入驻,产品入驻的第一关要获得第三方品质监控机构的认证跟踪。第三方品质监控机构联合政府的作用进行数据公开,开展每一季度( 选择季度的原因是根据农产品的季节周期性定的) 的线上线下市场交流会,让农产品销售方与农产品供给方进行市场信息匹配,各大型平台可以选择长期稳定可靠的农产品供货商,销量问题也得到解决。上述是供应链上游环节,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在源头供应上严格控制。第一,产品数据库的建立。要对平台上的所有货源供应的农产品进行数据统计,并且定期更新农产品数据。第二,建立基于物流点的第三方品质监控机构。有了产品数据后,消费者在平台上下单,产品从冷库发往消费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品控测试监督: 品质监督机构是设于物流点附近或内部的一个基站,利用统计学随机取样对选中的运单号内产品进行检查,通过对比产品数据库的产品标准值进行误差分析,得出检测报告,并定向发送给货源单位和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放心。
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看,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优势: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支持,家庭农场经营者对电子商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管理体制相对完善,电子商务业务的扩大带来了稳定收到良好开端。黔南州传统农业将逐步向新型农业转变,家庭农场将逐步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导力量。这些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