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价值探析

2021-11-25 01:31张素芳
现代交际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山老舍济南

张素芳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011版的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唯有深入研究、解读文本,回归到课文,才能切实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因此,在探析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时,应紧扣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多样化的、个性的解读。

一、标题与内容的教学价值

“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文章标题就好比人的灵魂。爱因斯坦著名的“简单性原则”认为,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概念概括尽可能大量的现象,简单概括就是命名。[1]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好的标题能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或交代行文线索,或引发读者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标题来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仅看标题便知,文章主要写的是济南特有的、与北国不同的冬天,是一个温暖秀丽的济南独有的冬天。没去过济南的人可能就会想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值得老舍先生花费笔墨描写?进而将读者带入“济南的冬天”这个语境之中。文章标题是一门学问,好的标题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深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缓缓走进文本,通过标题探析作者内心的酸甜苦辣。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2]《济南的冬天》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总写济南冬天独有的“温晴”,进而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风物,最后简明有力、含义丰富地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带给我们无限遐想,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在解读时,不可让学生带着过多的任务去阅读文章,否则就会剥夺学生对文章的美的感受,给其一种很差的阅读体验。倘若没有一遍纯粹的阅读体验,就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全文大意”,或者是“读完后小组讨论某某问题”等诸如此类的“带着问题”去阅读,那么学生是无法回归到文本中去发现美、体悟美、表达美的。

二、散文结构与写作手法的教学价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3]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在语文课文中,读和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板块。《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写景散文被收入初中语文教材,因此,我们在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时,可根据本文文本特质,将其作为写作型文本来对待。

在本篇文章中,老舍先生采用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依次按空间、方位、时间、地点转换顺序,层次清晰、不动声色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风光旖旎山水画般的济南的冬天。文章开头第一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二段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整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情态,第三、四、五段则分别描写了不同状态下的济南的山(如,薄雪覆盖、阳光朗照)。第六段则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水。第七段独句成段。除此之外,文章又以“温晴”一词贯穿全文,描山绘水之时紧扣“温晴”一词,使全文脉络清晰、推进自然。在解读此篇文章时,从“温晴”一词便可窥探本文一二。

总的来说,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老舍先生在本章开头第一段便通过三个对比,发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感叹,此时既写出了老舍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也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韵味。后面几段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等句子。其次,作者通过意境的创造,在字里行间流露出醉心于济南的冬天之中。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通过让读者想象老城的“睡与醒”,间接体验那种如梦如幻的曼妙之境,同时也让读者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感受济南冬天的惬意。最后,全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展开想象,抒发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这些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景物于动、静之态下所呈现的温晴之美,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个个性化的济南。

三、语言的教学价值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15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他的“第二故乡”,如第一段:“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舍先生在文章的开头便点明济南的冬天与别处有异,让我们不得不去看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济南。

文字并非都是千古佳句才可得以传诵,极为平凡普通的用语也可以直击读者心灵深处。如叶圣陶说《背影》“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也是必须用才用”,特别是“父亲”攀爬月台一幕,所用的“攀”“缩”等表现艰难动作的词,叶圣陶认为是“最适当的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初读文章之后,采用“增”“删”“换”“减”的等方式协助学生理解文章特殊词句的深层意蕴。在解读《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从“妙”“顶”“髻”“响晴”“日本看护妇”“镶”等词入手,着力分析本篇文章的中心文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激活学生心中对济南冬天的初始想象。

顾祖钊说道:“阅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5]老舍先生的文字如寒夜中温暖的点点灯火,可于无声之中点亮黑夜中的希望,驱散寒冷。而《济南的冬天》无疑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盏灯火。短短的一篇散文洋洋洒洒地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济南冬天,当学生阅读这篇散文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各自“心中的济南”。文中运用大量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饱暖和’”“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通过这些句子,读者仿佛看见了一个“活”的济南,远方的雪景宛若一幅“水墨丹青”。尤其是“看吧……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一句写出了雪后山上矮松的美丽姿态,以及在蓝天和白云与山顶相接处梦幻美景。“顶”着白花的树叶分外妖娆地装点着济南的冬天。这些个性明显的拟人句,以奇妙的想象带领人们走进冬天的济南,充分展现出济南冬天“新春偷向柳梢归”的无限的俏丽。

四、模仿与习作的教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理清思路、感知内容、品词析句,更应该教会其运用。“写作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同时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4]23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用理论知识武装,故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确立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创造性地打开禁锢学生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新奇创造用于写作中。

教师除了要确立感知内容、体会感情等三维目标外,还要确立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目标,巧妙融合听与说、读与写,使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品味散文所独有的滋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指导教学本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实际学情训练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如散文开头总写济南冬天,是有着与其他地方的冬天不同的“温”“晴”,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以表达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最后一句话点题:“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层次清晰且布局合理。教师可以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取材、立意、构思等环节,在分析过程中学会写作。《济南的冬天》全文融情于情。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的风格,如“请闭上眼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中,作者通过创造“济南冬天”特有的意境,间接将读者带入冬天的济南。最妙的是第四自然段对那花衣一般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描写,老舍先生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依次为我们呈现出一座“楚楚动人”的小山,最后以“那些小山太秀气!”来凸显这些小山的娇美,既表现出作者对小山的嗔爱,又与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相照应,突出小山的娇美。

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6]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从优秀文章中汲取精华,利用范文训练学生。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我们便可以将这个句式改为“最妙的是飘点细雨呀”“最惨的是寒风伴随着冰雹呀”,等等,可从写作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如学过《济南的冬天》之后,以“校园的冬天”“故乡的秋天”“某某地方的某某季节”为题写一个片段作文。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最好的方式便是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中去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结语

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平时的课堂中,还应着眼于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沉入”教材,探析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体悟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的特点。

猜你喜欢
小山老舍济南
解人之难的老舍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小山小山
老舍的求婚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Hi济南
Hi济南